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以交通特色院校机械类专业为例

2023-10-08贺朝霞刘清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

贺朝霞,刘清涛,刘 军

(长安大学 工程机械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确立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国内广大高校正在以不同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不明确、课程之间缺乏协调性、思想政治目标与课程目标分离等现象[2-4]。我国于2016年成为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成员之一,目前,我国专业认证已经全面覆盖了工科专业大类,对实现专业建设标准国际化、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专业(类)的教学体系是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形成的,紧密服务于各专业教学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学习产出,注重工具与价值的统一,结合现有成熟教学体系,把握专业课程思政特点[5-7],着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扎实科学文化知识的优秀工程师。

综上,各专业亟须围绕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完整链条中总结课程思政的一般规律和共同要素,遵循课程思政教学规律,融合思想政治与教学目标、建设评价标准与策略,构建具有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交通特色院校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工科机械类专业大多具有鲜明的专业或行业特色,专业课程由于和工程实践联系紧密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交通特色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要厘清课程的具体内涵,把价值体系融入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科特色、行业特色以及专业特色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要注意将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与思政元素有机契合。因此,需要立足机械类专业培养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专业毕业要求和德育品行相结合,确立本专业的思想政治目标[8]。

将思想政治目标划分为非技术类能力的要求,把这些要求拆分映射到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中,并固化于教学大纲。在毕业要求指标点或观测点中设立思想政治指标点,通过课程目标实现对指标点的支撑。在完成教学内容后,采用直接或者间接评价方式反馈学习效果并持续改进,从而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一致性。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的建设基石,是构建课程体系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交通特色院校在进行机械类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时,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多学科交叉知识,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学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制造装备、工程机械以及商用车辆等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9]。毕业要求由十二条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课程体系应依据毕业要求可衡量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将思想政治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点包括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全局视野,进一步细化具有专业特色的二级指标点。

家国情怀: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具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深刻认同和理解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具有批判质疑的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能够紧跟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

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能够理解并履行机械工程领域的社会义务与责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够辨别专业知识领域的法治精神;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能够贯彻和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全局视野:能够以全球视野看待国际政治体制与文化差异,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历史潮流与时代大势;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个体优势。

基于以上指标体系,构建思想政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体系,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套分层次设定目标、整体覆盖的顶层设计,建立能实施、可衡量的课程思政教学与评价方法。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构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应结合学校及专业特色和定位,制定培养目标时同步确定思想政治目标,对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可观测、可衡量的指标。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目标,分层实施、循序渐进,形成纵向递进结构;结合多维度多要素学习评价体系,将理论课与实习实践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拓展育人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效果评价的横向拓展;引入间接评价机制,结合学校、校友、社会机构的力量,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建立能支撑培养目标和达成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多维度多要素的综合学习评价体系,通过达成情况反馈机制实现全过程的持续改进。

1.构建思想政治目标课程支撑体系。将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科与专业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四个模块,通过不同的课程布局实现对思想政治目标指标点的支撑。通过“思想道德与法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及交通特色通识类课程“交通强国”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有力支撑家国情怀以及全局视野的思想政治目标。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以及专业课程学习对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指标点进行支撑。如通过“工程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精神。综合素质提升模块将德智体美劳素质提升有机结合,通过团委、学生工作部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以及全局视野。

2.确定支撑思想政治目标的课程权重。为了评价思想政治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确定每门课程对思想政治目标的支撑强度,即课程权重系数。权重系数可以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支撑。计算课程权重系数时,应确定课程学分、权重赋值以及课程属性。其中权重赋值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和课程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根据课程对所支撑指标点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每个思想政治目标指标点所对应课程的权重赋值之和为1.0。课程属性系数依据课程性质设定。

3.思想政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达成情况评价过程中,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习实践反馈、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自我反馈等方面评价思想政治教学效果。采用全过程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据考核手段的不同,直接评价可以采用成绩分析法或评价量规法。评价结果以教学活动观测点对思想政治目标的达成支撑来体现。对于评价过程中得分偏低的思想政治目标,由任课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以及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评价小组持续跟踪整改效果。

(三)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机融入与建设路径

依据机械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将思想政治目标融入课程目标,在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知识、技能、过程、态度等维度的多要素学习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考核、出勤状况、实习实践、课堂参与任务情况、完成报告的质量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关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全局视野、沟通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等。与此同时,考查学生对待得失与公平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及明辨是非能力等。从主客观不同方向出发,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多维度和多要素的综合评价。

对每一门专业课程,从教学大纲优化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资源建设以及配套实践环节着力,在理论授课环节进一步凝练课程目标,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通过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在项目推动、制度保障和实践支持的基础上,通过精选具有交通院校特色的机械类教学案例、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与教材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

(四)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以机械类专业课程“先进制造技术”为例,介绍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偏重国内外高精尖技术以及应用等特点,从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现代设计技术的原理与发展情况;重点对先进制造工艺和关键技术进行学习;进一步学习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技术与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制造与管理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依据课程目的和要求,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课程前期的教学安排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载技术、航空航天制造的相关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探月工程、神舟系列飞船、港珠澳大桥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入课程目标,采取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要素学习评价体系中的出勤状况、随堂测试、课堂讨论、大作业和作业质量等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时,采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包括主观调研类的间接评价和采用成绩分析的直接评价方法。

结语

本文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出发,凝练课程思政目标,围绕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构建可观测、可衡量的指标要求。进一步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分解映射,设置专业课程对思想政治目标的支撑矩阵和权重,从而构建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习实践反馈、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自我反馈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不同模块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采用全过程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多次迭代实现闭环且持续的改进。通过本文构建的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导向的交通特色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思政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