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10-08刘敏岚
李 丹,刘敏岚
(江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准备、就业实践等内容展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当前高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当前高等学校纳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确定了明晰的指导方向,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3]。帮助大学生习得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社会责任感,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实现学生就业能力和高校思政育人能力的双提升。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目标设计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已经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覆盖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专为单位进行课程教学,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差异化的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相结合的现实问题,以专业为导向的差异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没有得到重视。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果,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结合专业需求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因此,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4]。“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特点、授课对象专业和所在行业的自身特点,制定以专业为导向、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最契合专业需求、最需要培育、最需要塑造的核心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5]。在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培育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行业发展需求、国家发展大势、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等要素,将培育家国情怀、明确职业规范、习得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作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的总方向。通过结合计算机专业就业特点,细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大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课程学习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开展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建构分层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要做好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有效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的全过程。知识目标上要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专业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掌握就业政策及求职技能进而有效管理求职过程;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积极关注了解专业行业的技术前沿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国家战略需求的认识与判断,培养专业兴趣和探索欲望、探索能力,培育学生的行业情怀和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能力;价值目标上要引导学生知要求、立德立言、培育职业精神,严守职业规范、强化职业道德认知,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三)挖掘融入好单次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挖掘和有机融入的问题。在确定单次课程教学内容时,从所涉及专业、行业、国家、国际等方面,充分挖掘就业指导单次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梳理开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程思政内容的全面性和扩展性。在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挖掘中,有效将课程内容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6],在学生层面实现学生专业就业知识的掌握、全方位就业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在高校层面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国家层面以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把个人奋斗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对象、专业需求、行业差异的不同,面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难点也存在差异,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面临如下挑战。
“技术能力等于一切”的观念已成为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普遍认知。面对行业的需求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在校期间更加重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实践的锻炼、实习实训的强化,以求在激烈的竞争面试中谋求到理想的职位,而学生主动了解行业趋势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就业观念和整体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学生就业观“功利化”倾向明显。随着高等院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等是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行业毕业生薪酬待遇的整体提升,但互联网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高薪资”“优环境”成为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倾向性选择。通过对本专业学生预期薪酬的纵向对比发现,学生对毕业后薪资的期望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学生在就业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于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大势,认清自身应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并自觉主动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行动中的认识不足。
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不够。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中,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同时,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入不够,具体表现为轻行业认知、轻职业精神培育、轻行业规范(法规)教育、轻家国情怀培育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体现。
三、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本教学团队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教学改革对象,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自然班为基本教学单位,通过“小班化”课堂教学,立足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充分挖掘、提炼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和教学资源,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真正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一)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认清专业就业形势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就业形势是课程的知识点之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内容主要围绕毕业生总体规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国内外发展环境等方面展开。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知识点中的课程思政切入点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以及国家出台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网络安全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一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知识点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互联网行业在国家新兴产业战略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二)对标行业领先技术,认清行业差距
在就业形势知识点内容讲解中,立足于国际化视野,在网络强国建设目标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认清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现状,明晰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讨论教学法,以“35项技术卡脖子”开展案例研讨,进一步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当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底层网络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底层架构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及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半导体芯片技术为例,当前芯片在材料、工艺、技术上都存在极高的技术壁垒。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稳定而熟练的产业工人大军,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造“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造“芯”的过程,认知当前国内造“芯”面临的困难,进而深刻了解当前国家在核心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更加明确专业技术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创新精神培育中,通过国内企业“突破国外封锁,在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上的突破创新”的案例讨论,进一步点燃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热情,使其充分体悟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进步相结合的迫切性,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不懈的奋斗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国家科技的进步同向同行。
(三)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政策解读,特别是国家基层就业项目政策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讲知识点。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就业项目给予了积极支持,包括围绕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保障及鼓励性政策的力度,通过加大高校学生服务基层的规模和力度,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强化对“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工作、职业、事业”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树立终身的科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解读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中学时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7],解读青年马克思在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选择职业的态度、认知职业与幸福的关系等具体内容,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发挥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在个人全面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人类的幸福的结合。
(四)深化法规教育,强化底线思维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职业法规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被简化的内容。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犯罪日益增多。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立法层级更高、适用领域更广、调整程度更深、法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为网络安全发展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深化职业法规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深化法治理念,能够为毕业生职业生涯提供积极的保障。根据“年度国内网络安全事件”构建场景性案例,提炼出学生从事互联网行业时必须面对的警示性问题,加强学生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教育,引导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认识到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法规学习教育,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思维,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在讲授职业道德的知识点内容时,通过讲解《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使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自身的职业操守和网络素养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积极遵守网络空间中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真正赋能个体的职业发展。
结语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从学生需求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突出课程内容专业性、个体性、服务性的特点,差异化设计促进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积极学习的就业指导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自身发展,理性做好职业选择,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进步同向同行的发展理念,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