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的职业英语助力高职生返乡留乡对策研究

2023-10-08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高职生双创家乡

戴 颖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艺术系,贵州 贵阳 551400)

引言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新使命,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职业教育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以便精准服务乡村振兴[1]。在毕业季来临时,我国高职院校选择返乡就业的毕业生并不多,大多数毕业生都想走出农村,扎根城市,农村人才不愿意返乡就业,选择扎根城市的农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频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学生进校起就发挥其功能,厚植学生热爱家乡、愿意返乡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怀,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深入农村调研,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设置,培养乡村发展真正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2]。贵州省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贵州省教育厅号召,派出教师党员驻村干部深入乡村,根据其反馈逐步完善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进行了优化,积极引导教师发扬创新精神,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了解乡村创业项目,建立了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以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二、“双创”课程开设情况

大多数高职院校一般以讲座的形式开设一两次“双创”课程,或以网络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一周的“双创”课程,且课程内容并未详细讲解创新创业流程,对返乡创业政策支持等讲解不够深入等,导致部分毕业生不了解相关支持政策,不愿意自主创业或加入家乡的创业团队。笔者担任辅导员期间,在大学生创业补贴申请事宜方面就遇到“大冷门”,申请人数少且提交的资料不完善,错失申领机会,这也表明职业院校对开展“双创”课程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现状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趋势下,英语课程没有体现出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英语的授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词汇、句型、语法、阅读、写作等应试教育内容,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减少了英语课程开设课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应该发挥其为专业服务,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功能,因此,笔者将创新创业与职业英语相结合,开展项目式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双创”课程融入职业英语

近年来,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逐渐风靡各职业院校,参赛者可以自选比赛项目,自己组建团队,自己邀请指导教师等,这些能让学生自己做主的项目比赛非常受欢迎,然而却出现了指导教师短缺的情况。笔者曾在招生就业处工作,获得了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中级),也曾带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担任过就业规划类比赛的评委,因此在自身英语课时缩减、教师工作量不够的情况下,产生了将“双创”课程与职业英语相结合的想法。

(一)在校生创业意愿调查

笔者从任教的工商类、建工类、信息类专业中随机请学生填写创业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创业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创业,创业方向不明确,创业资金不足,缺乏经验,大部分人不愿意或者不确定是否愿意回乡就业或创业。

(二)将“双创”与职业英语结合,构建新的课程

由于并未系统开设“双创”课程,加之英语课程没有较好地体现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性,因此,笔者尝试在部分系部开设融合“双创”与职业英语的项目制课程,也为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奠定基础。目前,贵州农村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需要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急需能读懂英文生产流程、英文设备说明书等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基于职业英语,融入专业技术知识并借助翻译软件,最终完成翻译,成功学习新的技术。贵州当地农产品销售主要基于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在销售农产品时顺带宣传当地风俗文化,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及附属产业的发展。要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需要跨境电商英语的辅助,因此“双创”与职业英语融合,能更好地帮助返乡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五、高职生返乡就业创业遇到的问题

(一)不愿意返乡就业原因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高中或中职学历学生有近八成更愿意到贵阳市的高职院校就读,大多向往走出家乡,到省会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毕业时有近五成学生更愿意留在贵阳找工作,仅有两成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回到家乡,返乡学生中仅有一半成功就业,其他学生还在找工作。笔者邀请部分毕业生参与不愿返乡就业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愿意返乡的主要原因是向往城市的生活,想走出农村,扎根城市,认为城市的机会比农村要多。他们认为,如果返乡首先是专业不对口,农村发展较慢,很多新兴产业还没有进入农村,而且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业面很窄,农村基础条件待完善,部分地区甚至交通、物流业都发展较慢,无法像在城市一样拥有便捷的生活。也有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涉农专业的,返乡也无法为家乡做贡献。

(二)返乡就业创业遇到的问题

愿意返乡就业和创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1.返乡基础生活条件较差。对于返乡的高职毕业生来说,专业对口很难,好不容易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却也很难留下来,始终向往城市的生活。农村的基础条件待完善,生活不便捷,信息化不发达,互联网发展滞后,对于喜欢网上购物的高职生来说,网购的物品物流较慢,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返乡高职生难以习惯的问题。

2.觉得返乡没面子。有学生觉得返乡就业意味着亲戚朋友认为自己在外面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或者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才会选择返乡,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无论如何都想到城市发展,归根结底与面子有很大关系。

3.返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境。一些返乡的高职生在工作中不容易被认同,或是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工作理念不容易被认可,很多创新理念会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在领导或长辈的“要本分踏实地工作”的教育下,被认为“几年的高等教育白读了”。即使有的理念被接受了,但是短时间无法获得成果,或是在实验过程中失败了,所有矛盾又会归结到自己身上,严重打击了返乡人才的积极性。

4.创业方向不清晰,组建团队较困难。返乡高职生想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多,许多人即使有创业的想法,但创业方向却不清晰,感觉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其他专业的技术又不懂,团队组建较为困难,家乡兴盛的产业已经有了创业成功的先例,感觉自己没有占到先机,创新能力不足,暂时想不到新的项目,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进行原有项目的创新和拓展。

5.创业资金不足。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保障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有的项目所需资金较多,会出现政府政策性补贴的金额不足的情况,导致项目搁置或者是失败,这也是留不住返乡创业人才的原因。

6.创业项目技术支持受限、短缺。创业离不开技术支持,创业者要根据创业项目内容寻找合适的项目伙伴,以获得相关技术支持,然而,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滞后等原因,导致技术支持有时很难实现。在创业过程中,也会出现所需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

六、鼓励高职生返乡就业创业路径及留乡对策分析

厚植高职生的爱乡情怀,培养高职生“双创”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在新生进校就开始计划并实施。可以通过“双创”+职业英语,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一)教师队伍转型与学习培训

教师应该时刻更新、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笔者在寒假和暑假会参加学校为拓展教师职业技能开设的专项培训班,涉及人工智能、短视频拍摄等,通过学习,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能开展相关培训及指导社团活动、技能比赛等。

(二)返乡就业及返乡创业相关政策梳理

为了帮助高职生返乡就业和创业,教师在课上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文件[3],文件中涉及就业创业补贴申请方式、申请金额、申请流程等,能让高职学生了解相关规定和政策扶持,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政策、措施等的解读,以帮助想创业的返乡高职生完成创业申请并得到补贴。

(三)贵州乡村振兴对高职生的专业服务需求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据不完全统计,贵州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分为种植养殖类、生态环境类、机械及自动化类、计算机及软件类、管理类和党建类等,主要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方面的发展需求决定。返乡创业的高职毕业生可先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产业支柱及其衍生产业,再决定创业方向。目前,笔者所在学校除农业类外,其余专业均有开设,尤其是党务专业,是贵州首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其开设背景也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培养一线党务工作者和储备党务干部。

(四)学校教学条件及实训基地的支持

笔者所在学校加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支持。设立了“双创”中心,开设“双创”课程,教务处连同就业中心,邀请行业内创业成功的人士分享创业经验,为拟返乡创业的高职生指明方向,以真实的经验交流鼓励拟创业者,使之更快实现目标。

(五)厚植学生爱乡情怀,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情怀

想要留住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的情怀。城市的生活设施虽然比较完善,但高昂的房价和薄弱的人际关系网让毕业生很难站稳脚跟[4]。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可以减轻买房的压力,另一方面,家乡强大的人脉网,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在课上教师要自始至终贯彻爱乡、返乡情怀,让扎根基层的情怀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农村籍高职生积极主动返回家乡,建设美丽家乡,助力乡村振兴。

(六)帮助学生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助力高职生稳定留乡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离不开文化发展,要有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职业教育除了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以外,还要注重文化塑造,尤其像笔者所在的以工科为主的职业院校,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新文科培养理念。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可以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例如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饮食、工艺品等的发展,对于返乡创业者来说,要能发现并挖掘这样的文化元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创业之路更加多元化。

(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母校为返乡就业创业者提供坚实后盾

书本知识对于就业创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跟上发展的脚步。因此,后期培训要依靠母校作为坚实的后盾。返乡高职生在家乡就业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母校可以共享电子图书等供返乡毕业生进行理论学习,还可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乡村对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返乡毕业生也可以“回炉再造”,通过参加母校举办的专项技能培训班,学习先进的技术技能,再带着学习成果回到家乡,肩负培训师的职责,对当地有需要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出的高职生肩负着建设家乡的使命,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标准,设定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积极顺应学校课程改革发展,努力创新,寻找自己专业课程的发展方向,做好课堂教学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能学到未来职业生涯中会用到的知识,从思想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愿意返乡并留下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高职生双创家乡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