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2023-10-08熊淑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教师高质量

李 萍,熊淑萍

(南昌理工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引言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巩固发展更加公平与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保质量,抓短板,优化现有教学体系,补足教育短板,努力促进教育更加具有普惠性、公平性。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面向社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88.1%,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85.2%,2021年比2020年增长了2.9%个百分点。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高中毛入学率为91.4%,均高于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供需不匹配,财政投入结构不平衡,城乡二元制阻碍教育资源流动等因素制约了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1]。为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保障普惠性教育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政策的研究,为突破现有困境,列举出解决方案,提高教育的效率及公正性,同时对他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为学前教育提供发展性建议,以推动学前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与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历程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造阶段,改革开放后为迅速发展阶段,2010年后明确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分类管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幼儿园共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长时间存在,农村地区大多为民办幼儿园,学前幼师队伍建设不充分,师资队伍准入门槛低,超前化学习较为普遍,教学体系不科学等[2]。在现行时代背景下政府应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法条法规,加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发展。首先,现有学前教育建设不仅仅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和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更应当满足儿童发展所需,在教育中让学龄前儿童认识自然、社会现象,培养对自然的兴趣,重点学习语言及社会规范、规则等内容,这有助于塑造儿童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由经验教学转为实证教学,在过去通常只学习课本中的内容,如今通过实践性课程学习,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发现问题,尽早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政府除了提供基础设施,培养教师人才,还应科学配置资源,由命令型调控转变为综合引导,政府提供相应基础设施、教师人才,社会资本能够对其进行重组,以满足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同层次的需要[3]。

(二)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探讨的目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尽可能避免“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同时为助力2035实现现代化教育,也应当注重学前教育服务在全国分布的显著差异,政府采取宏观调控和创办公立幼儿园等措施,能够为儿童教育兜底,在满足群众对于学前教育服务要求的同时进行创新,提供优质多元化服务。当前,民办幼儿园对于现行体系下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合理配置公私合营能够在保障普惠性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向社会提供稳定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时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欠佳阻碍了学前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福利,由此吸引大规模优秀人才,降低师生比,从而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循环。在三孩政策背景下,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如果不加以改变,“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可能会更加恶化,这需要政府在资源稀缺的地方建设更多的幼儿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可以在家长有需求的情况下设立全托幼儿园。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公办幼儿园的扩增也能够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享受自由快乐的时光,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优质的学前教育不仅能够惠及城市居民,同时弱势儿童也能够从中受益,而政府对于幼儿园建设的兜底服务也能够促进特殊儿童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与正常发育儿童所相当的进步。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对儿童影响也更大,优质的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具有缺陷性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促使儿童在离开学前教育后也能够持续性获得学习效益。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是能够支持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不能完全从经济效益的方面考虑,儿童发展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本身是难以评估的。早期的教育对于幼儿有重要影响,优化现有教学方法,增加儿童积极的活动体验,能够促进儿童在语言社交能力等方面获得进步,为其后续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够为后续教育提供正向反馈,这也是本文对于现有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原因。

二、教育政策研究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学前教育法律缺失导致在面对幼儿受伤、教师虐童等事件处理时法律依据不足,对于公私合办幼儿园难以明确办园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人员不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教学导致儿童产生风险,身心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学前教育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教学。

(二)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数量

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4]。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绝大部分,而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绝大多数依靠社会力量集资办学。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需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缓解家长的负担和民办幼儿园的压力。民办幼儿园在发展中应当助力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进公共教育普惠化,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质量,必须深刻意识到补齐在教师板块的短板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及质量[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学前教育教师的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在社会教育观念和教师职业认同度低的双重影响下,男教师几乎很少出现在学前教育的教师岗位上,男女教师比例不平衡将影响幼儿对情感、事物的认知和思维逻辑的培养。二是学前教育的教师配置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往往会向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倾斜,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相应的医疗、住房、环境、薪资等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农村及县域教育、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导致这些地区学前教育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强学前教育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学前教育未来多维度发展规划

在三孩政策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对于高质量学前教育有较大需求。学前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同时增加幼儿园数量,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给予儿童温馨快乐的成长空间,也能够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6]。尽管高质量学前教育建设将会给社会增加许多成本,但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建设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同时,社会也能够不断地从中受益,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是值得去投资的。目前某些民办幼儿园存在教育教学方式落后、幼儿教师素质较低、民办幼儿园实力不足无法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等问题,可以适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基础建设,政府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制度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

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东部沿海地区更是面向国际化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为实现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保障人人享有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优化现有学前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尊重地方差异的同时逐步促进学前教育共同发展。在未来,学前教育应当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儿童的心理感受。一是学前教育应当在满足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公平性教育的同时积极转型,由原有只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转变为培养儿童兴趣,办学体制变为政府社会共同发力、协调发展。二是面向儿童发展所需设立相应学科,注重培养儿童知识和技能,尤其对条件不够充分的地区应当有效利用电子资源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同时,在培训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时要注意加强思想建设,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模拟,以培养其在工作中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二)加强幼儿园监管与教师培训

一是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教学体系,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幼儿园禁止开办,检查不合格的应当立即整改,对优秀幼儿园进行民意调查给予鼓励支持。同时,应当按照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考虑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当地有关政府也应当对于幼儿教师采取编制核定、职称评定等正向激励手段,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吸引广大优秀教师投身于学前事业,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公平发展。二是在非公立学前教育发展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以形成职业荣誉感,为避免虐儿或辱骂儿童等情况,应当在教学场所安装监控设施,同时,教师能够及时注意到儿童的特殊状况,尽快与家长进行沟通,避免意外发生。三是幼儿教师是孩子正式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加强建设具有专业素养与职业荣誉感的教师队伍,对于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现有教师队伍应当进行培训优化,要严禁避免有虐待儿童的现象发生。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同时也应当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通过儿童点评等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当多次绩效考核不通过时应当调岗,避免师生之间产生冲突。

(三)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给予相应支持

对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公平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而目前我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主要由社会提供,特殊儿童家庭本身负担过重,无力承担高昂的民办幼儿园费用,如果政府部门统一创立特殊儿童幼儿园,不仅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也能够降低特殊儿童家庭养育负担,更加能够保护特殊儿童的自尊心,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也是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同时,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并且要有完善的特殊教育法规作为指导,特殊幼儿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认可。

(四)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流通,保障教育区域平衡

在面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学前教育教学资源库共享资源,以尽可能实现区域均衡,打破城乡二元制促进教育公平化。目前,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优质教学资源仍然较少且大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或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能够缓解教育不足的压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向儿童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幼儿教师也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学习培训,双方共同进步。在建立学前教育数据库的同时应当立足于公益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避免插入商业广告等。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避免数字化滥用导致教学效果下降或儿童对电子产品上瘾。

猜你喜欢

普惠性幼儿教师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