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研究的体育教师培养策略
2023-10-07周建荣范郑佳孟凡东朱小烽
周建荣 范郑佳 孟凡东 朱小烽
当前乡村小学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对于项目研究,存在着单元意识缺乏、教学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对此,面对乡村小学师资的实际困难,平湖市由6所小学的分管体育教育的副校长牵头组成乡村教师成长联盟,综合联盟内学校资源,开展体育教师培养的项目研究,依托沉浸式、卷入式和反思式研修三类路径,打造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体育教科研的策略优化和提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协同推进工作与研究,最终达到目标,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水平三(六年级)篮球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为例,通过研究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项目驱动、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探索联盟内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样态,旨在通过项目驱动把握起点,了解内需,精准定标,细化设计;以项目实施向外学习、向内转化;以项目评价展示成果,捆绑并进。在计划、实施、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让每一名体育教师得到发展。
一、项目驱动,下沉式研修
下沉式研修是指在学校的要求下,参与研修的教师下沉到项目中,教师基于学情进行项目探究,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以理论学习、研究交流、完成方案、开展实践、进行优化为基础,教师通过项目学习获得自我专业提升的研修方式。通过“菜单引导”“分层培训”“个别指导”等环节,把研修渗透项目全过程。浸润项目研修不仅为体育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舞台,也为本学科的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
1.菜单引导,教师自主参与
针对教师大单元教学意识缺乏的现象,采用菜单式引导,让教师更有自主权。一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3个维度、13个领域自上而下地设定研修项目,以六年级篮球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三“专项运动技能”目标要求,设计成菜单(表1),使研修项目体系化、课程化。二是以“篮球课程、球类课堂与课题”为中心,形成一个篮球校本培训资源库。教师“对标—自查自评、按需—找我所需、自主—补我短板、扬长—锁定优势”,对菜单进行选择,进而生发“我需要、适合我、我能行”的研修动力。
2.分层培训,教师共同提升
根据体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评估,根据能力差异和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层,分为基础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骨干型教师3个类型,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形成培训团队(表2)。
3.量身打造,个性化指导
针对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采用个性化指导,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内容。教师根据阶段任务或所学疑难,反思自己的短板、需求、兴趣、特长等,自由组合,创生出新的研修学习共同体,同时自愿申请、生成研修项目,以这些具有强烈问题感的项目,邀请嘉兴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专家根据申报情况,量身打造教育培训,如“构建以培养专项运动技能为核心的篮球大单元教学”“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六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小学六年级篮球教学展示与比赛的组织与实施”等研训项目,深度推进和挖掘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项目实施,卷入式研修
卷入式研修是从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参与者全员“卷入”,亲身投入研修、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青年教师重设计,骨干教师重评价,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搭建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实现教研从被动走向主动。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引领者,同时也是体育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指向“体育课程设计力”的卷入式研修,就是以一个“体育课程开发”项目为载体,吸纳具有相同意愿、不同年段的体育教师为共同体,在“跟进、参悟、协同”的过程中,确保参与教师结合自身特长与研究兴趣进行理论积淀和团队协作的共同推进。以2022年下半年为例,联盟内所在学校学期初布置水平三(六年级)“18课时小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全员参与,独立设计,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和修改方案,在集中研修时,随机抽签决定上课教师,以项目卷入的方式让全员参与,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研究力。
1.同伴协同跟进
以提升教师研修互动质量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层层跟进,夯实研修落脚点。组织区域内专家团队,跟进教师培训过程,现场诊断教师业务能力。通过成果展示、公开课比赛、课题研究小组等形式,及时跟进教师培训进度。如,组织以“篮球课程开发”为主题的研修,通过教师间相互梳理,去伪存真,化繁为简,有效提高水平三(六年级)小篮球大单元教学能力。
2.自身实践参悟
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悟”的双向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如,在进行篮球“二打一”时,防守者的站位该如何选择?通过组内研讨,形成第一次集体备课,实践检验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防守有球者或跟随无球人跑动的问题。于是在接下来的研讨中,邀请专家指导,优化调整方案,针对防守者的防守策略进行重点研究,形成第二次集体备课,随后在“教学反思再实践”中,增加了学生视频回放环节,利用体育馆大屏幕实时播放学生自己“二打一”的配合,让学生随时随地、有意识地自纠练习,效果明显,大幅提升了学生对“二打一”配合的掌握。
3.名师协同培训
名师协同培训是指一个团队中的教师协同一致地开展学用结合的研修活动,将“单兵作战”向同伴多方融合转化,双向借能。如,组织区域名师教学经验交流會,会上交流设计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形成专项教学特长;整合区域教学资源,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增长理论与实践教学素养等。在小组内部,倡导教师间互帮互助,通过共同学习、定期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三、项目评价,反思式研修
反思式研修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研修活动。随着研修的深入和教师发展的进阶,要从事务型、实践型研修向课题研究型、教学实践理论化进阶。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由内而外的内驱力,也需要借助项目发挥团队的互助力,在互相反思中提升研修思辨力。如,参与项目的每所学校成立了2~3个体育科研小组,根据不同的课题、课例、课程开展研究。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调查研究亲身实践,形成论文或案例,凝练成果,并以此指导广大体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通过对研修项目的回看评价,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增长点和不足,从而形成新的研究点。
1.点亮希望,设计教师职业规划
根据教育改革趋势,结合乡村教师发展现状,联合区域学校资源,为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明确职业发展规划。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进行教育熏陶、教学研讨;通过交流分享、分组研讨、实践操作,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2.发散思维,教学竞赛促进反思
聚焦真实问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以“疑难诊断”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收集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选择较为典型和突出的问题作为研讨内容,并将材料提前预告给所有参与教师。现场采用“问题抽签+发言抽签”的模式展开研讨,未能在现场发言的教师进行线上分享,剖析原因,寻找原点,找到症结,复盘反思,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以改变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智能。
3.交互碰撞,多方评价激励发展
结合教师发展需要,确定教师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培训与结果考察等形式,检验教师发展成果,促进教师成长。争取多方支持和配合,在体育教师评价方面,增加家长评价、区域内专家评价等,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获取多方对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并结合学生评价,形成综合反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记录各个阶段的教师培训活动和其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结合教师学习心得、教学方案、阅读交流成果等,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