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钩虫病致哮喘1例分析

2023-10-07李磊朱际平冯凡超夏骏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钩虫气喘入院

李磊 朱际平 冯凡超 夏骏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我国北方为十二指肠钩虫流行区,而华南以美洲钩虫为主,长江中下游则混合流行这两种钩虫[1]。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进步、耕作模式的改变,钩虫的感染率明显降低[2],从而导致临床医生对钩虫病的认识不足。本病临床表现以皮炎、肠道不适、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但当钩蚴穿破微血管,移行至肺部,则可引起呼吸道症状;本文报道1例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钩虫病。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72岁,因“气喘间歇发作3 d”于2021年10月30日入住我院。患者1周前因卵巢恶性肿瘤于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手术治疗,3 d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气喘伴呼吸困难,时发时止,夜间多发,能自行缓解,伴有皮肤瘙痒,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咯血消瘦,无腹痛腹泻,予雾化治疗、静滴氨溴索后症状无改善。遂转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77 mmHg,胸廓无畸形,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双下肢见散在红疹(见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病史。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

图1 双下肢散在红色小丘疹,皮肤瘙痒,伴抓痕 图2 粪便涂片镜检:查见无色透明、椭圆形、薄壳钩虫卵,卵内含多个卵细胞,卵壳和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讨 论

临床上钩虫病分为:钩蚴皮肤(黏膜)侵入期、钩蚴肺部移行期、成虫肠道寄生期。当钩蚴经过皮肤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即可进入肺部,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再随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移行至咽部,从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症状[3]。临床观察[4]发现钩虫病导致呼吸道症状比率为13.46%;其中:哮喘1.32%,呼吸困难2.11%,胸痛2.90%,胸闷5.94%,咳嗽7.92%。通常由于呼吸道症状较轻,常无法引起重视,导致漏诊;而出现气喘、喉鸣、胸闷、呼吸困难时,又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感染钩虫后3~7 d内钩蚴经血液循环进入肺泡,导致炎症细胞局部浸润,引起气道炎症,从而出现哮喘样表现;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常在十余天左右可自愈[5]。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大便查见钩虫卵或胃镜检查见虫体来确诊。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首选驱虫药为阿苯达唑[6],推荐成人口服剂量为400 mg,每日1次,连服3 d,疗效明显,目前临床广泛应用。对于有皮肤症状的钩蚴性皮炎患者,可选用皮肤透热疗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持续2 s后间隔8 s,重复以上操作25 min,可杀灭皮下幼虫[7]。该患者采用口服阿苯达唑驱虫,外加中医药熏洗起到皮肤透热疗法的功效,迅速治愈钩虫病。

本例肺钩虫病最初疑诊为支气管哮喘,原因在于入院时肺功能检查见轻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减退,以阻塞为主;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中度可逆范围;故初诊为支气管哮喘。另一方面,本例患者由于1周来一直在本市医院住院,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大便常规阴性,故未曾考虑钩虫病。当予以抗炎解痉平喘效果不明显,且患者的气喘伴呼吸困难发作时查体未闻及哮鸣音,气喘似呈抽搐样表现,不符合典型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故一度考虑神经系统疾病,予以查头颅核磁共振及脑电图;在排除心肺脑疾病后,入院第3 d考虑其皮肤瘙痒及红疹,遂复查大便常规,最终查见钩虫卵得以确诊本病。

因此当临床出现哮喘发作不典型的患者,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红疹时,要注意钩虫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以免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钩虫气喘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改善气喘的三款药膳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作文门诊室
猪肉钩虫 根本不存在
憋得气喘
憋得气喘
作文门诊室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