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综述

2023-10-06李芊洁

新楚文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景观研究对策研究现状

【摘要】当前,语言景观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2008年至2023年间国内众多研究语言景观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研究趋势、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归纳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研究内容后发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语料选择单一、内容缺乏深度,方法不够客观等。因此,未来语言景观的研究要扩大语料来源,深入解读语言景观内涵,优化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期对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的全面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言景观;研究现状;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1-0089-04

Landry & Bourhis(1997)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第一次提出“语言景观”这一概念并就此作出界定[1]。在该领域,语言景观指的是公共领域内以标牌为载体的可视性文本(巫喜丽等,2017)[2]。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多语现象、城市语言生态、少数民族语言和语言权势地位等课题的新路径,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当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国内学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则刚刚起步。目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如何?研究主要涉及哪些主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本文拟梳理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情况,归纳国内研究的重点内容,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语言景观后续的研究提供启示。

一、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结果。为了获得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全貌,本文在CNKI以“语言景观”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8年到2023年4月1日,语言选择为“中文”,以主题、篇名和关键词为检索条件分别得到文献702篇、558篇和528篇,通过筛选去重,最终获得560篇有效文献。

如图1所示,从2008—2023年,国内语言景观年度论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趨势。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萌芽阶段(2008—2014年):语言景观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年均发文量低于5篇。2009年,孙利(2009)发表了首篇以“语言景观”一词为题的文章,标志着“语言景观”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正式引入[3]。②起步阶段(2014—2018年):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刚刚起步,年发文量呈递增趋势。2014年,尚国文与赵守辉发表的综述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语言景观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理论方法、研究热点等,对于丰富和发展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③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国内出现大量语言景观领域的研究成果,2019—2020年和2022—2023年这两年间语言景观的发文量显著增加。

(一)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对象

语言景观这一概念正式在国内研究中使用之前,早期语言景观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公共空间的地名、店名、标语、公示语等。如李运富(2002)、邵宜(2004)等对地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公示语研究多倾向于从翻译角度,如探讨公示语的翻译与特定功能的关系(戴宗显、吕和发,2005)、公示语翻译的策略(贺学耘,2006)和原则(刘法公、徐蓓佳,2008)等。在语言景观概念正式引入后,国内语言景观可根据不同的景观设立者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官方语言景观,而另一类是私人语言景观。前者是政府设立的代表官方立场的标牌,如政府楼宇上的公共标牌、路牌、指示牌等,而后者是私人用于商业信息宣传而设立的标牌,如店铺招牌、广告牌、宣传海报等(巫喜丽等,2017)。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可以将车身广告、涂鸦等非典型语言景观作为考察对象(尚国文、周先武,2020)。

(二)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如下:

1.语言景观的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国外语言景观的研究成果,国内语言景观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和综述。尚国文、赵守辉(2014)主要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语言景观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研究路径以及发展前景与挑战,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语言景观的研究动态,对于丰富和发展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徐茗(2017)梳理了国外语言景观的源起、定义、功能、主题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为国内该领域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李颖(2021)等从理论视角、研究维度及研究现状等方面探讨了近十年来国内语言景观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我国语言景观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此外,有学者在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方面有所创新,如陈睿(2016)提出了和谐六维透视的城市语言景观分析框架,为研究某一地区的社会语言是否和谐提供新的思路。周晓春(2019)构建了语言景观研究的“双层面六维度”分析模型,为探究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内涵提供了新角度。在对语言景观进行研究时,国内学者大多是直接运用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创新不足,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国内研究仍需重视理论基础及方法论建构这一问题。

2.语言景观的应用研究

在应用研究方面,依据研究对象所在地区的不同,语言景观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研究、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研究和乡村地区语言景观研究这四类。

(1)城市语言景观研究

不同城市的案例研究可以得出有关不同城市的语言景观特点和人们使用语言情况的信息。夏娜(2014)通过对丽江古城中出现的多语景观进行研究,揭示了其两条街道存在语言选择差异的原因。邱莹(2016)和伍莹(2020)分别对上饶市和长沙市的语言景观展开了考察,就其存在的语言不规范现象进行了讨论。张媛媛、张斌华(2016)对澳门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澳门回归对其多语景观的影响。巫喜丽、战菊(2017)对广州非洲街聚居区的语言景观进行考察,发现在语码使用方面官方标牌和非官方标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研究

徐红罡(2015)调查了旅游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东巴文的影响,认为旅游并未提高濒危语言东巴文的语言活力,仅起到了语言传播作用。单菲菲(2016)等分析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中的语言景观,发现由于普通话的推广苗语的出现频率较低。聂鹏、木乃热哈(2017)调查西昌市的语言使用现状,发现西昌彝文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较弱且存在翻译不到位和置放不合理等问题。李丽生、夏娜(2017)对丽江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语言标牌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汉语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英语的使用也较为普遍,但纳西族东巴文语言活力有待提高。

(3)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研究

潘秋玲(2005)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原因和空间模式。杨永林(2011)指出了旅游景点中语言景观存在的译写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徐红罡、任燕(2015)对旅游景区的东巴文标牌进行调查,发现旅游业者和当地居民都认为东巴文对于当地旅游有重要价值。此外,有研究是对某个城市的旅游景区进行实例研究。如孟琳昕(2017),王丽青(2019)分别调查了扬州旅游景区和大连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使用状况。

(4)乡村地区语言景观研究

毛力群、朱赞(2020)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对义乌淘宝村的名称标牌进行解读,扩展了语言景观的研究领域。丛琳、程润峰(2021)以场所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对海南6个美丽乡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美丽乡村语言景观与空间话语构建路径。程江霞(2021)分析了青岛棉花村语言景观的语言使用状况,调查了不同群体对当地语言标牌的感受,并提出了农村语言景观建设的建议。杨敏红(2021)采用场所符号学理论和SPEAKING模型,分析了义乌缸窑村、马贩村的语言景观,通过对两村的景观对比,得出乡村语言景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解决语言景观问题的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语言景觀研究重计量而轻解读,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较为薄弱,研究范围有待扩展等。未来语言景观研究不仅要努力提升国内理论研究水平,还需结合我国特色,更多地研究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本土化语言景观,扩大语言景观研究的范围。

(三)国内语言景观采用的研究方法

语言景观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语言景观的语料多是通过拍照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收集则多是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定量研究中,田野调查是主要研究手段,旨在确定语言景观的分析单位,统计语言标牌的数量和占比,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而定性研究则强调对语言标牌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辅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以深入了解标牌设计者的动机,探讨语言标牌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语言政策、多语现象、语言权势和语言认同等问题。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多数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单独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较少,然而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大部分研究没有明确的计量标准,也无统一的分析单位,研究方法缺客观性。

二、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不足及建议

(一)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不足

目前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兴趣和重视。语言景观研究前景大,发展空间广阔。但是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也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语料选择单一。多数语言景观研究的语料来源于城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和乡村地区,研究对象也主要是对官方语言景观和私人语言景观进行探讨,分析公共空间中的各类标牌上的文字信息,而对车身广告、涂鸦等非典型语言景观鲜有涉及,对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的语料关注甚少。

二是研究内容重描写,缺乏深度。国内语言景观的相关文献中,对语言标牌的统计、分类和描写通常占据文章较大篇幅,而对于语言景观背后所反映的语言权势和地位等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很少有创新性结论,研究结论同质性较高。

三是研究方法缺乏客观性。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多数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由于没有一致的研究标准,不同的学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研究,导致研究结果差异性较大,缺乏客观性。

(二)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建议

针对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中存在的研究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相应研究建议。

第一,扩大语料来源。语言景观的语料来源不应该只局限于城市、景区和乡村等领域,车身广告、涂鸦等非典型语言景观和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的语料以及虚拟语言景观等都值得关注。

第二,研究分析要深入。对于语言景观信息层面的解释不能只靠数字呈现,还需要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对语言景观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进行挖掘,探究其所反映的象征功能,即语言标牌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语言政策、权势关系、身份认同等问题。

第三,关注语言景观的分类标准。对不同的语言景观进行统计分类时,可根据其场域功能进行具体细致的划分,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更具客观性。

三、结语

通过对众多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综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语言景观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但还存在语料来源单一,研究内容重描写,深度不足,研究方法缺乏客观性等问题。有问题就会有解决之道。未来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可以扩大语言景观的语料来源,非典型语言景观、多模态语料和虚拟语言景观都值得关注,深入分析语言景观内涵,挖掘语言景观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关注语言景观的分类标准,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更具客观性。

参考文献:

[1]Landry R,Bourhis R Y.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16(1):23-49.

[2]巫喜丽,战菊,刘晓波.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视角、问题取向及研究方法——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十年综述[J].学术研究,2017(07):170-174.

[3]孙利.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06):153-156.

[4]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02):214-223+320.

[5]李运富.试论地名标准化“语文标准”的原则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02):11-19.

[6]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06):38-42.

[7]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57-59.

[8]徐茗.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历程与发展趋势[J]. 语言战略研究,2017,2(02):57-64.

[9]李颖,冯丽娟.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01):81-86.

[10]陈睿.城市语言景观和谐六维透视[J].江淮论坛,2016(05):155-159.

[11]周晓春.语言景观研究的多维分析模型构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2):137-142+151.

[12]李丽生,夏娜.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情况———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J].语言战略研究,2017(02):35-42.

[13]单菲菲,刘承宇.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基于社会符号学与文化资本理论視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6(06):153-161.

[14]聂鹏,木乃热哈.西昌市彝文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7(01):70-79.

[15]徐红罡,任燕.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30(01):102-111.

[16]伍莹.长沙市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01):28-32.

[17]毛力群,朱赟昕.义乌淘宝村语言景观的多模态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06):44-50.

作者简介:

李芊洁(2000-),女,湖南农业大学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言景观研究对策研究现状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天津市大港区大学城商业语言景观调查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