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活动课实践探索
2023-10-03孙苏芬张先义
孙苏芬 张先义
[摘要] 积极心理学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能够为心理活动课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创新视角。以青春期教育课为例,通过发挥带领者的积极心理学专业素养,挖掘活动设计中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活动课;青春期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着眼于积极情绪、积极优势、积极组织等方面,通过快乐、参与和意义三个途径来帮助人们通往幸福与快乐。心理活动课是“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一种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开放参与体验式活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综合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为心理活动课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综合积极心理学以往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关注学校师生的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在这样的理论体系支撑下,心理活动课的选题将体现出积极心理品质的科学内涵,如“积极优势”包括智慧即认知优势、勇气即坚持目标的情感优势、仁爱即人际优势等;心理活动课的环节设计将注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策略,如“积极情绪”通过活动“走下情绪的电梯”帮助学生觉察情绪并有效调节情绪;心理活动课的评价将更注重成效和多元化可能,如“积极关系”设计异性交往课,引导学生认识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综上,如何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澄清正确的价值导向应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二)积极心理学为心理活动课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2009年,教育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指出,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活动课代表了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相比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以其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特点,在21世纪的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越来越多的一线心理教育专家参考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欧美幸福课实践,尝试开发更符合当前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心理活动课模式,如阳志平等人编写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一书,就激发了广大中小学心理教师探索、使用和推广心理活动课的热情,也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三)积极心理学为心理活动课主题拓展提供创新视角
青春期教育系列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心理活动课模式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积极向上的力量去对抗心理困扰甚至消除问题行为,从而建立抵御挫折、心理创伤和障碍的预防机制。这既符合全体师生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前学校改善育人环境的需求。《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指出,针对10-18岁人群的学龄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要。课程主要内容,从第二性征的出现、青春期逆反心理、经期护理、异性交往、意外怀孕等到艾滋病性病防治教育等知识内容。本文基于七年级青春期教育系列中的“青春小秘密”一课,探索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实践,并对活动带领者、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以期不断完善。
二、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关系的研究,展示出了丰富的教学价值,并为反思当前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理论视域。
(一)发挥带领者的积极心理学专业素养
青春期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积极心理学素养,有耐心——倾听学生诉说,有智慧——与学生开展对话,有技巧——实施心理指导,从而让青春期心理活动课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教授青春期知识,丰富学生青春期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如下课堂中师生间的一段对话。
生:“青春期到来,女生发育的时候每个月下身会流血……”
师:“嗯,你说的下身具体是什么部位?”
生:“就是女生小便的那里,是隐私部位。”
师:“的确,那个部位书面语叫什么?如果你知道,可以大方地说出来。老师希望大家在这个课堂上能真诚坦然地交流我们女性共同的话题哦!”
生:“妈妈告诉我,那个部位叫阴道。”
师:“是的,子宫内的经血由女性阴道排出体外。谢谢你,为我们开启了共享青春小秘密之旅。”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带领者用鼓励的语言,期待的眼神等待学生回答。这位温柔的教师走近学生身边微笑着轻拍肩膀,她真诚的态度和坚定的气场激发学生内在力量,使她勇敢并坦然地与老师对话。对话结束,老师用科学的语言总结,并呼吁全班同学用掌声表达认同和感谢。实践证明,具有积极心理学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生命力。
(二)挖掘活动设计中的积极情感因素
青春期教育的心理活动课,在设计活动时务必考虑活动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即七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在面对一系列生理变化时,心理上可能会因为害怕、焦虑、自卑、尴尬而产生困惑、烦恼。基于这些情感因素,在设计活动时应围绕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生理发育并悦纳变化、解决困惑和正确应对进行展开。
在“青春小秘密”导入环节,破冰游戏之后,教师设计了“猜猜她是谁”的环节,素材来源于班级两位女生的幼儿期照片和少年期照片,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又自然过渡到“美丽的蜕变”主体展开环节,了解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变化。同学们勇敢谈蜕变,用幽默化解羞耻,在课堂上畅谈各自的“美丽蜕变”,并懂得了个体差异及发展先后。
活动设计中,关于第二性征的形象化解读,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女孩子的“小花蕾”逐渐发育长大,是女性成年后的哺乳器官,是母爱的象征,它的大小不会影响功能,穿合适的内衣很重要,而有些女性为了保持身材拒绝哺乳是不合理的,甚至会影响乳房的健康;对于女孩子的“好朋友”来访,则选择图文并茂的视频素材科学讲解月经是怎么回事;至于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搭帐篷”和“画地圖”是怎么回事,因为个体差异,有的男孩还没有经历,有的男孩即使经历了也没注意到,有的男孩因此分心。考虑到这些实际的情感需要,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总结。
(三)激发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心理活动课的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成长为目标的。而“心理成长=体验+感悟”,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与反思,从而提升心理品质。有位教师在女生课堂热身环节用“手指操”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从1加到10,再从10减到0,要求跟上老师越来越快的速度。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兴趣盎然地迎接挑战。当游戏结束交流感受时,教师告诉大家进入青春期后大脑发育越来越成熟,因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快乐、参与和意义感。
又如,女生课堂设计了“青春的困惑”:老师同事的女儿叫小雅,她在学校里迎来了“好朋友”,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问题情境用小雅的口吻来描述,打印在信纸上,由每组小组长抽信封,打开信,学生都好奇心满满,迫不及待地阅读和交流,把各自的小妙招写在便签纸上。列举情境如下:
“今天,我发完作业本,转身看到几个同学窃窃私语,同桌低声和我说,那个弄到裤子上了,裤子红了。我感到尴尬极了,我想回家,可面对男班主任又不好意思开口。我该怎么办呢?下次我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学们在集思广益的话题中共享小妙招,或许“尴尬”和“窃窃私语”在学生中就会无迹可寻。
三、成效与反思
(一)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的实践成效
1.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活动课更注重师生积极互动,从共同商定课堂的守则“认真倾听、彼此尊重、主动参与、保护隐私……”,就定下了课堂的基调,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着尊重、共情、真诚等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一节课中能体现出积极情绪、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等积极心理学维度。“青春小秘密”是青春期教育系列课之首。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心理活动课堂当中,让师生间彼此敞开心扉,破除心理隔阂,组建学习共同体,在观点碰撞、思想启迪中收获积极的关系与心灵的成长,也为系列课程的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利用《青少年简易特质希望问卷》对447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关注其精神健康、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社会良好适应的心理状态(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基本水平以上,即持有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希望倾向;希望倾向在性别方面差异较小;平均水平与较高水平相接近,即学生整体上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希望倾向。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反馈也表明,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青春期心理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活动课的深度思考
1.运用更广阔的视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从青春期活动课的活动目标达成度来看,用一堂课40分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特征、月经及如何应对困扰,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相对较多,不同教师的专业素养、互动风格不同,对各环节的把控情况不同,不同班级氛围也存在差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做适当调整。例如讲月经,可以使用视频资源,可以使用知识挂图,还可以用实物代替现场演示。同时,在面对青春期教育系列课的“分享”时,当一些个人化的隐私信息“登上了大雅之堂”时,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化解因生理发育带来的尴尬、焦虑等负性情绪情感,也值得探究。
2.运用更适切的方式方法增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为增进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教师会选择道具进行课堂演示,男生课堂深刻记忆的词语是“尊重、爱护”“健康、隐私、安全”“不乱讲、不让摸、不伤害”,女生课堂深刻语言是“月经初潮意味着生理发育成熟,有懷孕能力,但没有怀孕的资格”。实物演示虽直观,但其科学性和接受度需要再斟酌。例如,用苹果表示子宫,流产意味着从内部刮掉一层果肉,很多次以后子宫变得千疮百孔很难再孕育一个新生命,警示女生要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负责,要自爱自重。今后,教师可通过课前调查、课后访谈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或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阳志平,彭华,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张先义.团体心理活动课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冷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1).
[3]姚尧.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36).
[4]李洁.体验式心理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