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3-10-03付玉娜赵素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神经肽印堂鼻炎

赵 爽 王 伟 付玉娜 赵素敏 张 雪

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定阜街门诊部,北京市 100006

过敏性鼻炎是由特殊过敏原影响而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过敏原影响下,鼻黏膜多泪,唾液分泌增多,自主神经平衡下降,由此产生了鼻痒、鼻塞、流泪和打喷嚏等一系列反应。过敏性鼻炎可反复发生,但迁延难愈,约50%的患者可引起过敏性哮喘。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能采用多靶点、多渠道起到治疗效果[1]。近年来对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针刺主要在调整机体免疫力、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神经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2]。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1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单纯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 霍钻宜等[3]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百会、太冲、印堂、大椎、迎香、肝俞、肺俞、肾俞等穴位治疗,3次/周,连续8周,结果显示相比于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治疗后鼻腔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均更优。汪东升[4]报道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刺入迎香、鼻渊、肺俞0.5寸,刺入合谷1寸,利用平补平泻法,留针0.5h,每隔10min进行1次捻针,印堂、足三里利用隔姜灸,切姜片3~5mm,在上面放置圆锥形艾炷,灸3壮,1次/d,针灸治疗15d,间隔7d后重复针灸治疗,连续90d,结果显示可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等各炎症因子水平。黄永红等[5]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理基础为脏腑亏虚、伏邪内著,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主张以“通、补”为法,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治,联合运用“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临床效果显著。袁叶[6]以温针灸的方式(选穴:双侧风池、上星、印堂、迎香、合谷、外关、足三里)治疗过敏性鼻炎,显示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1.2 针刺配合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针刺配合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效果。王荣华等[7]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鼻炎穴配合天灸背俞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更持久,副作用小[7]。万红棉[8]认为过敏性鼻炎因肺气虚弱而起,应施以辨证论治,重视经络理论,诸法协同治疗,其采用的局部针刺、头针寸留针法、鼻灸器灸法综合治疗方法,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临床疗效。马伟等[9]研究了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通过针刺和艾灸迎香(双)、印堂、合谷(双)、肾俞(双)等主穴,并随证加减穴位,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推断其可能机制与调控幼稚CD4+T细胞介导的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平衡有关。雷火灸具有强大的温热补阳之力,可有效治疗脾肾虚弱引起的疾病。章珍凤等[10]对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针刺双侧迎香、上迎香、风池、攒竹、鼻通、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印堂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结果显示临床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这可能与雷火灸中的药物具有解表散寒、温补脾肾之力有关。此外,也有学者联合隔姜药灸和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过敏性鼻炎,结果显示可以显著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症状,降低血清总IgE水平[11]。

1.3 针刺配合耳穴治疗过敏性鼻炎 有学者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位在肺,并与肝脾有密切联系,治疗要注重醒神通窍、疏通气机、调理肝脾,其采用针刺(取百会、四神聪、印堂、上星、风池、太阳等穴)结合耳穴压豆(取神门、内鼻、肝阳、交感、肾上腺)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缓解,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12]。张建君[13]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3.5%,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加耳穴贴压联合应用起到扶正固本、标本兼治,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叶青青等[14]采用针刺印堂、上星、双侧迎香、合谷、双侧肺俞、太渊、足三里等穴联合耳穴贴压(取穴耳神门、肝、肾、脾、肺、目、鼻、咽)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7.5%,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

1.4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过敏性鼻炎 陈益丹等[15]探讨了针罐结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采用针刺风池、迎香、曲池、血海、肺俞、脾俞等穴,针后背俞穴拔罐治疗的方式,证实了该方法可以升高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聚集、活化,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进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炎症状态,降低复发。魏毅[16]进行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针刺取穴百会、风池、印堂、上星、迎香、鼻通、足三里、合谷、肺俞,针刺结束后,再于双侧肺俞和神阕穴拔火罐10min,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6.43%,1年内复发率为5.6%,显著优于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的患者。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17]中,结果显示腹针配合拔罐治疗鼻症状总积分(TNSS)、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积分均优于口服氯雷他定,两者联合达到调理肺、脾、肾之功效。李淑芳等[18]报道了梅花针刺络(取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拔罐治疗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对抗过敏药物的依赖。

1.5 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 张丽丽[19]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了单纯针刺(足三里、上迎香、通天、迎香、印堂、肺俞、大椎、上星、风门)和针刺联合穴位埋线(仰卧取气海、中脘,俯卧取肺俞、脾俞、肾俞、风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有效率为98%,高于单纯针刺的60%,同时联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亦优于针刺单纯治疗。牛金明等[20]报道了采用针刺(穴位取百会、迎香、印堂、足三里、合谷)联合穴位埋线(穴位取风门、肺俞、脾俞和肾俞)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降低患者血清IL-6、IL-8、IL-17和IL-25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减少复发。文小江[21]报道了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有效率达94%,且操作简单、费用低。

2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

2.1 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T细胞是人身体内部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会对B淋巴细胞产生影响,并诱导形成人类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鼻炎的发病。针刺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和缓解症状。

过敏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以辅助T淋巴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Th1/Th2)免疫失衡为特点,具体表现为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数量显著高于Th1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升高[22]。临床通常通过检测Th1细胞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来判断Th1/Th2免疫失衡及其程度,最常用的细胞因子是Th1分泌的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IFN-γ是细胞分泌的标志性细胞因子,能抑制B细胞合成IgE及Th2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抑制的IL-4合成和分泌,对IL-4的各种生物效应起拮抗作用;IFN-γ还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外周血IFN-γ水平较正常大鼠低,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大鼠,说明IFN-γ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针刺可以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及上调IFN-γ水平[24]。郑美凤等[25]的研究也显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IFN-γ和IL-4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进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2.2 促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性鼻炎有着重要关联。研究显示,患者在患有过敏性鼻炎后,嗜酸性粒细胞分泌核心颗粒蛋白,后者促使抗组胺药物大量分泌并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引起鼻黏膜的上皮细胞损伤,敏感度提高[26]。此外,嗜酸性粒细胞也和机体的全身性过敏反应相关,过敏性鼻炎感染的患者鼻腔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大量聚集,呼吸道变应过程加深,进而产生鼻塞、流涕加剧等表现。因此,通过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对鼻黏膜局部的浸润程度,以减轻对鼻黏膜的发炎性损伤,是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限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或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从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其引起的趋化因子炎性反应,使鼻部症状得到改善[15]。吴彬[27]报道了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刺6~8次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且优于西药治疗。

2.3 对炎性介质的调节作用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发展与接受外界抗原刺激时肥大细胞可以分泌出抗组胺(HA)和白三烯(LTs)等炎性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HA和LTs可以增加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失调,从而加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塞、打喷嚏等临床反应[28]。因此,检测和控制HA和LTS在血清中的含量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规方法。

HA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介质,可以与受体形成生物效应,进而实现直接对炎性细胞作用和自身免疫效果。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机制中,共同与HA结合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受体包括了鼻黏膜抗组胺受体H1(H1R)和鼻黏膜抗组胺受体H4(H4R),在正常人鼻黏膜中均有表达[29]。研究指出,针刺可以有效降低鼻黏膜中H1R和H4R的表达,从而控制了炎性介质病毒血凝素的产生,降低或抑制了炎性反应,从而具有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效果[30]。

LTs与变态反应密切关系,在与过敏性鼻炎相关的鼻塞、流泪等反应中起着很直接的影响。LTs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舒张毛细血管的平滑肌,并改善毛细血管渗透性,同时LTs受体拮抗剂还可对嗜酸性粒细胞形成激活效果,从而改善了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特性影响黏液分泌[31]。通过控制LTs表达,可减少对毛细血管渗透性影响,是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之一。而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等信息途径则是最典型的神经炎性途径,通过控制这些信息途径可以减少炎性细胞介质的形成,从而降低人体炎性细胞变态反应。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通过控制TLR4/NF-κB信息途径下调 LTs表达,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内LTs浓度,进而降低发炎性反应,缓解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32]。

2.4 对神经肽物质的调节作用 神经肽物质主要形成于鼻黏膜C细胞的感觉神经末梢,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P物质是第一个被报道的神经肽,目前有关其临床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多。P物质存在于无髓鞘C型感觉神经末梢的感觉性神经肽,当接受过敏原刺激时,无髓鞘C型感觉纤维暴露,通过速激肽受体1及IgE高亲和力受体调控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和一氧化氮,进而扩张血管导致鼻阻力增加[33]。动物实验表明,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新西兰大耳兔鼻黏膜P物质表达增多,而鼻内针刺组新西兰大耳兔P物质表达明显减弱,说明P物质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调控过程[34]。巩政等[35]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针刺治疗,结果显示针刺组患者鼻腔分泌物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针刺通过调控鼻黏膜神经功能,并以神经肽为介质,经神经—免疫网络通调节免疫应答,降低神经源性炎症程度。除P物质外,针刺也能够调节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物质,起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3 小结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未来,还需要根据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机制,采用针刺联合中/西药或者其他中医外治方法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究针刺治疗的选穴规律、治疗方案、刺激时间和疗程等。此外,在免疫学方面深入探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以便为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将针刺的理论机制与临床实践更深入地结合,为临床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神经肽印堂鼻炎
神经肽Y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神经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基于质谱技术的神经肽研究进展
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