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生焦虑心理的探策
2023-10-02王燕
王 燕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 常熟 215500
一、“三全育人”内涵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核心实践的工作目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按照“三全育人”基本要求落实执行。具体包括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1]
“全员育人”强调的是教育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育人工作,现在也逐步向家庭成员和社会延伸,全员育人的范围不断扩大。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主体成员要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全程育人”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成长实现紧密衔接。在教育引导方面实现有效突破,将思想教育与常规教育实现最大化紧密结合。
从空间方位上来讲,全方位育人具有丰富内涵。不仅包括现实场所、虚拟空间、心理健康等领域,也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领域重点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引导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突破课堂教学,限制突破现实空间限制,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全方位全角度教育。
“三全育人”是一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教育规律新认识的实践回应,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
二、高职生焦虑心理
五年制高职主要强调的是针对中专层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对相关院校在经过批准的基础上招收初中毕业生,总体学制长达5 年,毕业后可获得教育厅颁发的大专学历认证证书。前三年按中专生管理,后两年按大专生标准管理。本文中的高职生是指处于后二年阶段的学生。
(一)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系利用专门测量量表SCL-90 对本系部18、19 级八个班级进行心理测量,共收到321 份有效答卷。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症)、F10(其他)10 项指标上共得到3210 个数据,对测试项目各因子的因子分统计显示,焦虑中等以上严重程度达31.71%。从这个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有近三分之一的高职生有中度以上的焦虑。本人作为心理教师,在对学生随访谈话中,有一半以上学生表示现在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心理。
本文中的焦虑心理不是指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而是指人的一种基本情绪反应,属于正常心理范畴。焦虑情绪就是人在遇见危险因素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现代心理学把焦虑分为三种情况:低焦虑、中焦虑、高焦虑,并且认为适当水平的焦虑,有利人发挥出好的水平,焦虑情绪跟成绩一般呈倒U 型的曲线,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才有利于更好发挥能力。而我们的高职生往往是无法控制这个焦虑的“度”,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去帮助他们面对焦虑,处理焦虑。
(二)焦虑心理成因
1.心理发展原因
高职生高职阶段的年龄大约在20 岁左右,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在青春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本能冲动会让他们面临新的困扰,主要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克服角色混乱。角色混乱则使青少年对自己的方向、角色迷失,甚至可能出现异常行为。[2]
高职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极其需要同伴肯定、教师证实、理想人物鼓舞,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没办法满足的。所以在现实和个人需要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产生无力感,增加心理负担,容易导致高职生产生焦虑心理。
2.学业影响
学生毕业要求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技能等级考证等,再加上当代社会对学历的重视,更多的高职生会选择专转本、专升本等方式来提升学历,这对高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学业上出现的焦虑情绪,主要是因其主观目标与实际状态无法实现有效匹配。当目标与现实存在差异或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导致其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等受到影响,这些负面情绪会主导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状态,学习上的焦虑由此而产生。
3.就业压力
五年高职生高职阶段只有二年时间,第二年下学期就会进入社会实习。对他们来说,步入高职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就业。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近几年因大环境特殊事件影响,毕业人数增长,实际岗位需求降低,造成岗位竞争激烈,而高职生的学历与许多岗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导致他们既要面临岗位有限、竞争压力大的问题,又要面对缺乏经验、能力有限的现实,未来就业的渺茫让他们自我怀疑,内心焦虑。另一方面,就业的焦虑是与学生个体的性格、观念、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学生眼界有限,对行业的发展缺乏了解,导致思维固化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束缚了就业途径。
三、策略
高职生因为上述原因存在着焦虑心理,在面对这些常见心理问题时,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策略,以便更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建“三全育人”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这要求育人主体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校内任课教师、班主任、行政人员、各科室工作人员、后勤保卫服务保障人员等。同时,家庭成员、校友、各种基地、社会媒体等社会力量也是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共同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3]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争做思想先锋者
在传统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因素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心理疏导时,所用方法缺乏灵活性。三是教育内化实践工作缺乏力度。鉴此,学校须统一组织教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的工作者。培训形式:请专业讲师举办讲座、团体辅导、读书会等形式。当教师接受过一定心理培训并具有一定心理常识时,他们就有能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焦虑,并帮助他们走出困扰。
2.重视心理教师专业作用,专业为先导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咨询师队伍,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力量。并且提高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起步、探索、发展都离不开科研。
3.强化职工的职业素养,让后勤为支持力量
加强教辅和后勤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传递关爱,能感受学生心理变化,会去温暖对待。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设计和事务办理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教育引导,避免产生过多的焦虑。
4.家校合作,家长成为学生坚强后盾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乃至行为习惯或人格的影响都是无法预估的,我们更应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让家长以朋友的身份给学生以帮助、启迪。改变了传统情况下“家长说,孩子听”“家长指东,孩子向东”“棍棒出孝子”等的教育理念。家长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的主观意愿。这也是进一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5.借用社会力量,形成巨大合力
社会青少年实践基地、校合作单位、实训基地等社会力量也是高职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学生可以提前接轨社会,对社会和个人能力有个正确的预期,避免由于对未来步入社会的茫然而产生焦虑。
(二)遵循“三全育人”实时性,实现全程育人
五年高职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自我成长产生的焦虑特别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辅助。
1.心理排查
在新生开学一周内通过scl-90 量表进行全面覆盖的心理测量,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系统设计新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通过班主任谈话、任课教师检查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关注的学生,线上线下家访或约谈父母,给予家庭教育指导意见,给予学生感情支持,有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干涉。
2.开设各类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
从入学开始在学生的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焦虑心理问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心理辅导和引导教育。当学生接受了比较规范系统的心理学常识,其对自己的认知了解也会更加客观全面,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一些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答辩等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时机,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心理需求,随时开展干预。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由于学生在基础心理素质上存在客观差异,从入学到毕业,需要对学生心理精准干预。另外,家庭环境、长期成长环境、基础物质条件也会对学生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实践工作开展中,应当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化辅导,提升心理辅导有效性。学生可以选择到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面对面咨询,或者可以选择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自我调节,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境继续投入学习过程。
(三)促进“三全育人”多样化,实现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渗透,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有效处理焦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1.渗透学科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两方面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针对性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体现心理课的“助人自助”功能,这由专职教师承担教学。除此以外,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在答疑解惑中传递正能量。同时,对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进行充分有效挖掘,在课堂教育环节,教师注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整体态度。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以激励鼓励为主要形式,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性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降低其焦虑情绪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配以多种形式
发挥学生会和心理社团的作用,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525 心理健康月、沙盘游戏等活动。并利用专业公众号文章、网络微课、各种直播平台等载体,建立线上线相结合模式。学校普及健康教育—教师处理学生焦虑心理—心理健康咨询师焦虑现状评估—社会专业医疗机构,从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形成育人场域,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从本质上有利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处理。
3.辅以五育发展
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避免出现过度焦虑。
在常规德育教育内容中,有效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情感教育、人格形成引导、意志教育与常规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结合。以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载体,结合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使心理辅导与五育紧密配合、互相促进。
例如可以设计“我爱我的专业”“与情绪共存”“爱心献他人”等主题班会,进行情感情绪普及教育。可以设计角色体验型的,例如“我是CEO”“当一日班主任”等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以达到矫治焦虑为目的心理教育活动。可以设计竞赛型的,例如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的同时,感受焦虑、学会如何把握度,不让焦虑影响到自己潜能的发挥。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关键的实践训练方法和内容可包括常规军训、宿舍内务整理、劳动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需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积极组织规划相关实践活动。
可以对教室、走廊进行合理布置,组织参与各类艺术作品展览厅等设计工作,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观看各类经典影片,在美学中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维度,可通过营造良好的气氛,为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中,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都是具有可行性的教育引导实践载体。还可开展各类文体比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职生心理上存在的焦虑问题应当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应积极观察学生的实践行为状态,同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将焦虑问题和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问题转化到专业教育领域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创新性教育引导方法,立足于“三全育人”视角,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策略,更好地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