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研究

2023-10-02周欣怡

山西青年 2023年9期
关键词:社恐体育院校表达能力

周欣怡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质量与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价值观念也有着巨大影响。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恶性事件的不时发生,充分反映出当下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体育院校的学生本来其专业性就比较强,日常比较重视对于专业训练,所以,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方面的培养难免会忽略,从而导致当下体育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通过深入挖掘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只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性,具备高沟通效率的复合型人才有更大需求。我国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作出了全新的调整与改革,而体育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与体育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虽然在新时代、新教学理念的推动下,体育院校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展开了相关的培养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制约,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程的形式与手段都过于表面,所获得的培养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从当下体育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状来看,各大体育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软任务”,这样的教育现状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1]。因此,立足于新时代必须强化体育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体育专业人才顺利适应社会而奠定有利基础。

二、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严重缺乏沟通欲望

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阳光青春,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度影响,再加上整个高中阶段的高负荷学习压力,导致本来是朝阳一般年龄的青年,却早已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欲望。我国传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始终奉行“言多必失”以及“祸从口出”等思想,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难免将这些思想渗透于学生的思想当中。从而导致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认为交流和沟通是一件很累心、很麻烦的事,最终导致学生久而久之不愿意与人交流。再加上现在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很大,很多高校学生宁愿在宿舍追剧、打游戏、刷视频,也不愿意与人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很多人都表现自己“社恐”,在与人交往、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羞涩无法开口、就是不知道如何与人展开交流话题,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无法充分的表达自我。而有效的交流才能够奠定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很多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久而久之,彼此之间产生了的隔阂。

(二)交流过程词不达意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很多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并且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每个地域都存在自己的方言,再加上网络用语的盛行,所以很多学生都讲不好普通话。此外,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走体育特长而升入的大学,在文化课方面表现得有所欠缺。所以,在人际交往沟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语言匮乏、逻辑性差、词不达意,不是误解了别人的意思,就是没有理解别人话语当中的含义,而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识也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或者即使进行表达也让人感受条理不清、意思不明。此外,反应不敏捷也是很多大学生在与人交流表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与人交流时经常被问得张口结舌、哑口无言,但是过后了却又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这样说,这样口语表达问题都是体育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了当代体育院校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

(三)人际交流方式单一

我国是礼仪之邦,不论是在情感表达方面,还是在与人交流交往过程中,崇尚内敛、含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2]。内敛、含蓄的交流沟通方式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场合与情形,而直观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才是当下最高效、最优质的人际交往方式。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很多学生的交流渠道与交流方式还是过于单一的,每天的交流对象不是父母,就是同学,再就是教师,从而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过于利己和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心理与价值观念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很负面的,并且在未来学生步入社会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存在人际沟通障碍的情况。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认为只要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好、体育专业技能强,对学生来讲就够用了。殊不知,随着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体育院校只重视学生的单一培养,那么根本不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生存技能,也决定了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能走得更好、更远的先决条件。但是,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更加多样的口语表达锻炼机会,没有为学生营造在公众场合发言讲话的平台,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站在人多的地方讲话都会过于紧张,严重的甚至在讲话的时候还会出现颤音等。

(四)性格羞怯心理素质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学生都存在“社恐”现象,而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交流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心理素质差,性格过于羞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青年的朝气蓬勃都被刻板与严谨的教学思想打压下去,导致学生的性格过于羞怯,在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得过于紧张,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手足无措、讲话条理不清晰、声音出现颤音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人数比较多的大型场合,学生的这种性格缺陷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其实这都是长久以来传统教学影响下,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要乖一点、听话一点、不要调皮、不要吵闹、安静一点等,学生听得多了久而久之其在心理上就变得比较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和沟通,即使是在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也由于缺乏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从而丧失了与人交流的能力。长时间的不与人交流就导致学生“社恐”,在社交中会表现得胆怯紧张。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焦虑情绪,人际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差。

三、新时代体育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一)运用心理干预与自我调节,激发学生主动沟通欲望

体育院校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在其口语表达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方面略显欠缺,学生的交流欲望就越来越淡薄,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致使当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不理想[3]。如果学生的性格方面再存在自卑等情绪,那么学生更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而基于此情况下,体育院校就应该针对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而展开有效策略。通过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并且多组织一些专业交流活动等,从而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而奠定有利基础。

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学校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教室,从而为那些有心理疏导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通过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策略,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抒发、排解那些不良的心理负担,积极引导学生走出那些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信、青春阳光的心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提供更多交流沟通平台,强化学生语言文明、简洁准确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强化学生语言文明、简洁准确的表达能力。站在学校的角度,可以成立一门口才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从而来给予学生更多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我们不能说他们不具备人际交流能力,但是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总是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等,让与其交流的人往往抓不住重点,总给人一种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的感觉。而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口才课程,从而教学如何简洁凝练地表达自己的意义,如何更加规范地运用语言展开交流与沟通。并且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辩论竞赛等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且多样的人际交往机会,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三)积极拓展学生交流渠道,引导学生掌握多样交流方式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场合需要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在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分清场合,根据不同的环境氛围从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4]。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场合气氛细微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交流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确保自己的口语表达方式与整个环境氛围是相一致的。

“社恐”的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在与熟人交流的时候表现还好,但是在与陌生人或者是不熟悉的人交流时,往往表现出不知道该说什么、找不到共同话题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变得更加“社恐”。其实,学生在与熟悉的人进行交流时不存在“社恐”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熟悉,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所以才能找到很多的共同话题。但是与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时,往往因为找不到共同话题或者是把握不好交流的尺度,往往选择“沉默应对”。而在共同话题的选择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试探了解,从而挖掘出交流对象的共同点,再通过交谈的过程中不断抓取有用信息,并且观察对方的交流态度,从而来判断交流的尺度与交流的内容。

(四)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确保学生人际沟通的时效性

体育院校等高等院校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习惯、综合能力还是人文素养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都是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以及生活习惯不同等所造成。而高等院校又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众多学生齐聚一起,会使有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有些学生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而本来性格怯懦的就更加内向。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辅导员教师,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浮动,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差异化,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沟通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展现自我。此外,通过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确保学生人际沟通的时效性,引导学生克服性格缺陷逐渐融入大集体当中,最终推进学生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

四、总结

交流与沟通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日常对话就是交流与沟通,实则不然,交流沟通也是具有一定技巧的,并且对于一些“社恐”人群来讲,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其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高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凸显出来,而体育院校的学生不再是以专业能力走天下,更是需要不断培养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才能够在社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新时代体育院校需要深度挖掘沟通渠道,从而为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展开良好的人际交往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社恐体育院校表达能力
你也“社恐”吗?
瘦 身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