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调研的农村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研究

2023-10-01李佳蕾阎美桥方梓丞

国际公关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会保障

李佳蕾 阎美桥 方梓丞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本文基于提高农村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于2023年3月在辽宁省Q村调研发现,农村养老问题普遍存在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负担重、志愿人才队伍缺失等问题。因此,从养老模式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农村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决策者提供解决中国村镇养老问题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老人;社会保障;养老模式

当下农村养老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截至2020年,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达2.5亿,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一半,该数字仍在持续增长。然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却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国内学界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文献资料完成时间较早,缺乏时效性。鉴于此现状,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多方调研,发现存在的真实、根本问题,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可支撑的现实依据。

一、调研现状

(一)人口现状

Q村常住人口共1 308人,其中60—100岁老人202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36人,4位空巢老人,8位老人患精神类疾病。

该群体主要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病,部分老人还存在认知障碍和社交孤立问题。Q村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低,部分女性老人从未接受基础教育。

(二)收入来源

Q村老年群体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退休金、子女的生活补贴以及社会救助资金。值得关注的是,Q村将老年劳动力用于发展油桃、葡萄、草莓等经济附加值高的林果棚带种植业;利用电商开展茶叶、土豆、红枣等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成立大型采摘园,年接待量达5万人次,年收入近450万元;成立物流配送公司,为区委、市卫健局等机关单位提供批发与零售业务;另有农家院、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场所,形成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种植采摘、垂钓、餐饮、游憩购物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度假村。其集体经济所得利润也成为Q村老年群体收入来源之一并反哺其养老产业建设。

(三)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1.养老模式

在Q村,老人以子女供养和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八成以上老人采取居家养老方式。村中尚未成立老年协会等互助型组织,部分子女因工作原因很难抽出时间照顾老人;但子女工作地距离较近,每一至两周会为老人添置生活必需品。此外,Q村普遍存在养老服务意识不足问题,无法满足老人真正诉求,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2.医疗保障

Q村医疗服务具有一定成效。村委会积极与市医院合作,为村民争取免费体检;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医疗保障,但也存在一些漏洞。村内仅有一名驻村医生,卫生服务站提供必备药品较少且无药店;Q村十五公里半径内有三家三甲级医院,两家为私人所有;老人大部分为农村户口,只享有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小,商业医疗保险渗透率不到20%,看病便捷程度不高,費用负担较重。

3.基础设施与产业管理

Q村养老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资金供应不及时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养老服务中心因资金短缺仍处于规划阶段。Q村为老人搭建活动广场两个并筹备建设康养一体中心;利用集体经济利润建设 “幸福食堂”,其餐食售价普遍低于市场标准,60周岁以上老人享有优惠,为9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切实为民着想,让老人吃饱、吃好。在实地走访中,老人对幸福食堂给予高度赞扬。

4.志愿人才队伍建设

Q村老龄化问题相对严重,志愿服务力量有所欠缺。虽然Q村设有志愿者服务中心站点,但缺乏日常性志愿服务团队,只有在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时才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会在田间劳作,茶余饭后在广场上跳舞、棋牌室下棋或在阅览室阅读。部分80周岁以上老人无法外出活动,文娱活动较少,村委会给予关注较少,该群体生活幸福指数不高。

二、对策与出路

(一)养老模式转型升级

1.发展互助养老模式

农村互助养老是指在全社会无法实现普适化养老情况下,将社区、村庄作为重要依托创建出一种准社会化的养老模式。[1]Q村要鼓励老年人自发组成养老互助组织,如邻里互助网。设立各种小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如生活互助小组、医疗互助小组、心理支持小组。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更多的医疗护理支持。定期培养老人互助意识和技能,包括沟通与协调技巧、照料和护理技能,提升老年人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能力,减轻子女负担。

2.发展智慧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是一种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养老模式。Q村年轻领导居多,学历水平高,对先进技术接受快,适宜引入智慧养老发展体系。

Q村可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集成养老信息化系统、医疗健康监测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便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推广智能养老设备,如床垫、穿戴设备和健身器材,协助进行监测健康、康复训练等。开展数字化养老辅助活动,如在线缴费、远程医疗和数字阅读,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3.发展社区养老模式

Q村可利用老年人的关系网,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形成更紧密的互助社区。建立专业化、高质量的新型养老合作组织以及自发组织的社会性服务组织,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看护、日间照料、卫生清洁等服务。与志愿团队、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老年人快速融入社区生活,享受社会帮扶。鼓励村民加入志愿队伍,增进与老人的情感交流,缓解孤独感。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优化农耕条件

优化农耕条件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的关键。Q村可整合闲置土地,优化土地结构,为养老产业提供良好土地资源。推广养殖业,建设农村水产基地,提供就近就业机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耕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气象、水利等数据,帮助农民合理施肥、浇水、防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补齐发展短板结合地域特点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农产品加工业聚集,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消费升级;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延长产业链,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空间受限问题。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优势区域、物流节点聚集,改变加工在城市、原料在乡村的状况;围绕重点主导产业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深化产业内涵。完善优化产业链,以精深加工、特色加工延伸产业链,统筹推动原料生产、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通过产学研联合共建农产品技术集成基地,提升增值空间,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3.拓展乡村旅游与服务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总要求,也是Q村的发展方向。通过挖掘本地文化,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从而反哺养老产业发展。Q村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成为开发乡村旅游的吸引点。Q村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村。Q村要注重耕地保育与立体种养,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农牧结合与循环利用,提高污染防控率;注重庭院经济与合理开发,提高农民增收率,形成 “田园绿色立体开发—山地绿色植被维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乡村庭院交互映衬—生态宜居康悦生活”的绿色生产基地与宜居美丽村庄新风貌。

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打造绿色农、林、渔业全产业链运营体系,让老年群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Q村要加快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建立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区域生态经济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创建,形成梯次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4.发展农村电商

Q村农产品电商产业基础较好,但宣传不足,影响力有限。Q村要加强宣传,提高老年人对电商的认知,激活更多老年劳动力,形成老年群体多方就业模式。同时,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准确度,降低成本。加强农村交通建设,特别是解决电商需求迫切的城乡交通问题;建立 “一村一点”物流网点。

(三)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当前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普遍存在医疗条件差、报销比例不高等问题,且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2]再结合Q村现状,我们建议:

完善医保政策。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医保政策,提高老年群体参保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增加门诊和慢性病管理的保障范围。

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设立社区卫生站或健康服务中心,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常见疾病诊治。

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提高老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义诊活动,为老人传授健康知识,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或社区,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務的有机结合,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

(四)深化养老设施建设和产业管理

未来,社区居家养老仍将是养老的主流模式,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将成为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新目标和新挑战,[3]因此完善养老设施建设与深化村镇养老产业管理势在必行。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投入,包括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全面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卫生站、家庭医生、社工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

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以县城为中心,逐步延伸市政公用设施到周边农村,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建立教育、医疗等 “共同体”,利用远程服务等方式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村镇养老产业管理。加强对村镇养老产业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养老服务市场体系,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方向,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五)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

Q村政府需明确公益金的使用方向,将其60%—80%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并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支出作为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规范经费使用规程,确保可持续资金投入。定期对养老互助组织建设情况评估,发放运营补贴。实施财政优惠政策,包括水电气费减免和土地优惠。设立养老人员权益保护机构,提供咨询、调解和法律援助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的权益纠纷等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

(六)壮大乡村人才志愿服务队

通过建设乡村人才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服务水平。广泛招募人才,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以适应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设计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表彰优秀志愿者。为志愿人才队伍提供培训和保险等福利待遇。乡村人才志愿服务的建设可具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需求,进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结束语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农村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政策导向明确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目标和路径。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齐心协力。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出路,不断探索新路径,形成新思想,为农村老年群体创造出一个有尊严、知健康、享幸福的晚年生活蓝图。

参考文献:

[1] 霍玉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04):79-81.

[2] 何婷婷.关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才智, 2016(02):257.

[3] 赵含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空间配置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