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育人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3-09-30热米拉斯力木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谱系新疆中国共产党

安 玫,热米拉·斯力木,张 婷

(乌鲁木齐 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一、相关概念的梳理及研究动态

新疆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可视化呈现与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百年的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1]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精辟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党的二十大报告三次提到“建党精神”,“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3]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复兴的思想源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天然营养剂。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需要在深刻领悟建党精神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是红色资源的源头根脉和精神内核。红色资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伟大历史,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是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总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可视化呈现与载体。

通过文献检索,可知自十七大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率不断提高。尽管如此,目前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这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也不利于后续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对红色资源进行理性的认知和把握。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所创造并保存下来的物质与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4]

学术界关于新疆红色资源研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是研究成果较少,呈碎片化和分散化的态势,反映了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的欠缺。见图1。

图1 新疆红色资源育人研究文献计量图

孙秀玲的《新疆红色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研究》[5]中梳理和归纳了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质、类别、形成时期、空间分布以及级别,并论述其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周秀英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类课程教学为例》[6]、董红玲的《新疆红色资源在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7],基于对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梳理,探究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王艺潼等的《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红色资源运用现状调查研究》[8]和柏杨的《兵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现状调查与思考》[9]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新疆南疆地区、兵团高校红色资源开发及育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红色资源育人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新疆地区红色资源育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参照。但针对新疆地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仍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的态势。红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实践途径,长期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党的百年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又为新时代红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实践路径。新疆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育人体系是当下的重要使命。本研究以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文献回顾为基础,以调查研究的实证数据为佐证,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新疆红色资源育人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育人现状调查研究

(一)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为了解新疆不同层面人员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资源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职人员设计了4套问卷,以期客观把握新疆红色资源育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问卷内容设计包括“基本情况”“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关于对红色资源的接触、认知与认同”“关于红色资源育人”4 个部分,希望通过调查,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同时,能够在社会不同层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红色文化,并为实现新疆红色资源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构建多维度育人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乌鲁木齐、昌吉州、喀什地区、伊犁州、和田地区的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职人员为调查对象,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收回1661 份,其中小学生283 份,中学生622 份,大学生289 份,社会公职人员467 份。统计后,得出有效问卷1582 份,有效率为95.24%。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乌鲁木齐有570 人,昌吉州96人,喀什地区360 人,伊犁州296 人,和田地区260 人,其他地区79 人。

(二)问卷结果及分析

问卷结果采用综合分析法,提取4 套问卷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整体分析。

1.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

对这一维度的调查,4 套问卷共有的题目有3 道,分别从对建党精神、非凡人物的认知与认同以及期望所拥有的精神品质3 个方面了解受访者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情况。

关于“哪些精神最让你感到敬佩”这个问题,选择“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人数占比均在50%以上,在小学生的问卷中选择“雷锋精神”的人数占比也超过50%。其余依次占比在30%左右的有“抗美援朝精神”“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和“抗疫精神”。由此可见,4 个不同群体的调查对象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于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认知度较高,而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担当使命、艰苦创业的建设精神的认知与认同程度相对偏低,只有“抗疫精神”占到30%左右。具体见图2-5。

图2 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状况图(大学生卷)

图3 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状况图(中学生卷)

图4 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状况图(小学生卷)

图5 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知状况图(社会公职人员卷)

关于党的百年历史中“最为熟悉的”非凡人物选项数据,按照百分比的平均数值,占比在50%以上的依次排位是:雷锋95.53%、焦裕禄69.12%、刘胡兰67.57%、白求恩66.81%、王进喜50.47%。这5 位“非凡人物”出现在百年建党历史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伟大精神。相同之处是,5 位人物的事迹传播途径和方式比较广泛、多样,除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方式和渠道外,还被拍摄为电影,其中3 位还曾被编写进一些版本的教材中,被广为宣传。可见,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广泛性、多样性会影响红色资源的推广成效。

关于“作为新时代公民(当代少年儿童、当代青少年),最希望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选择结果平均占比在50%以上的精神品质依次排序是:勇敢、担当、有理想、创新、奋斗。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非凡人物的感召下,新时代青少年和广大公民渴望拥有勇敢、担当、有理想、创新、奋斗等精神品质。

由上述3 组数据可知,由于长期革命传统教育的浸染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建党百年党史宣传教育的推进,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职人员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积极的认同,这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育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2.关于对红色资源的接触、认知与认同

对这一维度的调查,4 套问卷设计共性题目有4 道。

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参加红色教育活动”这道问题,“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在4 组调查中选择人数占比均在95%以上。关于“每学期,你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或者阅读红色书籍等红色资源的次数”(3 套学生问卷),选择“5 次以上”和“3 至4 次”的人数占比超过72%。“三年来您最近一次阅读、观看红色作品(文学、影视)是什么时候”(公职人员问卷),选择“最近一个月”和“最近半年”的占82.73%。

关于“你是否能列举出新疆地区3 个著名的红色人物或者事迹”这道题,4 套问卷中选择“能”的占比在32.53%至48.07%之间。就此问题进一步调查,询问受访者所能列举的红色人物,发现其中大中小学生列举的最多的分别是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毛泽民、达列力汗·苏古尔巴也夫、陈潭秋等。受访公职人员列举频次较高的有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王震等(见图6)。关于“你是否能列举出3 个新疆地区的红色遗迹”这道题,4 组调查对象中,仅有中学生组有超过50%的受访者能列举3 个新疆地区的红色遗迹。此外,通过交叉分析可知,4 个不同群体的受访者中选择“能”列举的受访者中,乌鲁木齐地区的占30.56%、昌吉州的占23.93%、伊犁州的占19.29%、喀什地区的占16.9%、和田地区的9.32%。

图6 “列举新疆地区三位红色人物”词云图(大中小学生、社会公职人员)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其思想价值、时代价值、教育价值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受到了重视,也开展了红色资源教育活动,但调查对象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还不充分、不准确,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认知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3.关于红色资源育人

为了了解本地区社会各层面人员对红色资源育人态度、方式、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问卷从三个方面设计了8 个问题,以期通过调研为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的多维度育人体系提供思路。

(1)关于红色资源育人参与及认同态度

经调查,调查对象选择“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参与红色育人活动的总体平均占比达96.81%;选择“赞同红色宣传进学校(社区、家庭)”调查对象的平均占比达95.17%。根据以上数据可见,社会各层面人员对于红色资源育人具有积极的参与意愿及深入推广的认同度,也为本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多维育人体系提供了思路。

(2)关于红色资源育人途径、方式

红色资源育人途径、方式呈多样化特点,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可见:首先,大众普遍认同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选择学校教育这种红色育人途径的人数平均占为87.90%(见图7),并且对学校教育中“组织校内活动”“学校课程设计”“学校自主开发红色系列课程资源”有很高的认同度和期望值,选择平均占比超过65%;第二,“参加校外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习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单位”“实地体验”等校外红色资源教育方式被广为认同,选择平均占比均超过58%;第三,“家长带孩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营造家庭的红色文化氛围”“亲子红色旅游”等亲子类的红色资源教育方式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中占比基本在50%以上,可见家庭教育在红色资源育人中的奠基价值已形成共识;第四,选择“社区宣传”这种教育方式平均占比在56.27%,表现出社会大众对红色资源育人途径多样化的需求。

图7 红色精神教育方式选择状况图(大中小学生、社会公职人员)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新疆红色资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普遍公认的权威性研究成果不多

检索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人虽然走过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重要概念却是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最先精辟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由于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还比较短,就使得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及新疆红色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学习与讨论中,相应的理论建构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目前尚未见到公认的精品力作。

(二)新疆红色资源的内容尚有待于拓展,其文化价值还需进一步提升

新疆虽然地处边远,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近百年来围绕着维护国家统一、爱国爱民、团结进步、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和改革进取等内容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及其先进事迹,而新疆过去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够,也缺少大量的专业人员,致使一些红色资源有待于准确界定和深入挖掘,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尤其是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相契合的时代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新疆红色资源的传播、影响受限于时代性、地域性

探其根源,主要是学界对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丰富的红色资源,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各历史时期和新疆本土红色资源,缺乏系统性梳理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这也客观造成教育、文化、宣传、社区等部门在推广红色资源时力度、深度不到位,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新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不够,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

(四)新疆红色资源育人途径和方式创新性不足,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尚不完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育思想的影响,红色资源育人方式囿于单向传导式理论学习和课程教学形式,而欠缺红色研学、亲子红色旅游等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兴育人模式的运用,现代互联网红色育人新样态仍处于探索中;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作为有效的育人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难以实现育人成效最大化。

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新疆红色资源育人体系建设的思考

通过文献回顾及对调查的梳理和分析可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构建实践性、创新性、本土化的红色资源育人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根基,是新时代兴疆固边、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应该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构建立体多维的新疆红色资源育人体系,在兴文化、聚民心、育新人的文化润疆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一)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全面挖掘新疆的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概念的提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界定,为我国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理论界开辟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我们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萌芽、产生、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运行轨迹,分别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等不同层面去探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论证其人民性和先进性的本质,在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此,新疆的社科基金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可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重点支持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社科类、党建类期刊和高校学报可设立相关栏目,搭建相应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激发广大社科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热情,形成更多的优秀成果。

在加强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产品,全面挖掘新疆本土的红色资源,努力提升各种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不断推陈出新。为此,新疆的思想宣传和文旅部门可充分利用微视频、抖音等现代传媒技术,让一部分很有时代意义的红色资源通过手机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如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写回信,习近平总书记都到过新疆的哪些地方,西路军精神、兵团精神、胡杨精神、支边援疆精神、扶贫攻坚精神、丝路精神这些新疆所特有的红色文化的意蕴等,可以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进行形象化的呈现,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短视频,将新疆老百姓所关心、关注的事转变成大家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一种认识与感受。

(二)凝练源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新疆红色资源精神特质

通过文献回顾与调查研究可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资源育人已形成良好的认知与认同基础,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价值、时代价值、教育价值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受到了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新疆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的领悟不深入,特别是对本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新疆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的研究,挖掘整理新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对其进行整体性及学理性探讨,凝练出源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新疆红色资源精神特质,挖掘和创新新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文化润疆”工程和新疆文旅产业的发展。

(三)分类系统梳理,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

新疆红色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按照物化、文本和音像三大类别系统梳理新疆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诸如物化的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等,各地区的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等,红色革命旧址、边境口岸、边防哨所等;文本的有讲述南疆故事、讴歌新时代使命的小说《援疆兄弟》《同心兄弟》《亲历军垦》等;音像的有影视作品《冰山上的来客》《戈壁母亲》《时间的答卷》,话剧《共产党人在新疆》《林基路》,以白杨树作喻、赞誉边防军人的歌曲《小白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可采用不同的梳理方式,为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物化的红色资源,可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结合地方志、文物、宣讲词、现场信息等资源进行梳理;文本和音像资源由于载体类型的多样性,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辅以录音采风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根据已有的分编、加工、著录原则和细则,从育人的视角分类梳理。在各类资源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根据已有研究的学术成果,以专家学者提出的精神谱系的分类特征、命名原则和育人体系的建设为借鉴,提出新疆红色资源精神谱系的分类特征、命名原则和育人体系建设的思路,以期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从而为育人体系的建构提供资源保障。

(四)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在对源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新疆红色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需要构建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育人体系。在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关注家庭教育的启蒙功能、学校教育的训育功能和社会教育的规范功能,以家庭红色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学校红色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社会红色文化建设为主体,多措并举,同步推进,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立体育人的功效。为此,可搭建家校合作平台,融通教育主体共识;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三方教育合力;建构“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

1.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

(1)家庭层面:打造家庭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家庭建设,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2021 年10 月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发挥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时代现代媒体的优势,以纸质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多种传媒手段,合力打造家庭教育全媒体服务平台,探索家校协作及社区服务在家庭教育中实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资源育人路径。

(2)学校层面: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在国民教育大体系中,学校教育是最为直接、最为显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反复强调“育新人”的使命任务。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遵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资源教育元素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外实践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3)社会层面: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和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承担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和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社会舆论引导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0]在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因而,一方面要在发挥原有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价值的基础上,采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创建“互联网+”红色教育平台,大力宣传新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历史背景、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红色革命旧址等物化的红色资源价值,将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等实地参与式、体验式学习与融入AI 技术的虚拟仿真实景式学习相结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以创新驱动红色资源育人方式的革新。社区在社会教育体系中是孵化、传递、整合、运作教育资源的平台,能够实现教育效用的转化,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桥梁。因而,可以丰富社区公民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内涵,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公民道德教育体系中,探究实施路径与策略。

2.创新运用育人方法与载体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红色资源育人体系中,育人方法与载体的创新运用对于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校仪式、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之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内涵进行精确解读,从而增强对其认知和把握。要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包括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具有丰富内涵和体现时代特色的精神品格。

学校是以“育新人”、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播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应在校园文化中铭刻红色文化的基因和烙印。将内涵丰饶的民族精神融入校园,对于有效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师生全体参与的各项学校仪式中,如每周升旗仪式、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仪式、入队入团入党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文化氛围中形成集体的红色文化认同和记忆。其次,引进或培训师资力量开设有关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课程,让学习和理解共产党宝贵精神及红色文化资源历史背景、内涵特质更为深入和透彻。第三,发挥社团组织的创新精神和活力,开展多样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共产党精神谱系,讲好新疆红色故事。

(2)以参与、体验式文化活动为载体,融合校园育人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社区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1]可见,国与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精神财富,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优秀精神品质,是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在家庭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在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可积极倡导并创造条件调动家庭、学校、社区不同主体组织开展融合式、参与式、体验式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积极性。如,可调动学校组织家校共育的红色研学活动,可倡导文旅部门规划设计家庭亲子红色旅游项目,可要求社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故事会、演讲会等红色资源宣传活动。不同主体既发挥自身价值,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可使参与红色文化活动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蔚然成风,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

(3)以“互联网+”红色教育平台为依托,突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空限制和文化传播渠道的局限性。

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把散布在各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化遗址等物化的红色资源、把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的文本和音像红色资源实现电子化分类存储,让人们能在新疆红色资源教育平台上,方便快捷地查找、接触到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鼓励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和民众参与性,建构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网络生态,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什么“强”,从而提升其网络传播成效。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新疆各族人民对党的拥护、对国家的热爱、对革命先辈的敬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保障。我们要充分挖掘、提升、提炼特色要素,形成新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带,传承好红色基因,拓展实施路径,多措并举,加强新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发挥好与新疆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坚持铸魂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于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红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谱系新疆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