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1+X 证书制度的实施逆境与路径

2024-01-17刘国华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证书院校培训

刘国华

(喀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虽类型不同但地位相同,这一观点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指明前行方向和道路。通知提及从2019年伊始,全国各类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的落地运行突出了现代职业本科教育重点,符合稳步推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国情。2022 年9 月,教育部发布了额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新版专业目录覆盖19 个专业大类、97 个专业类的1349 个专业。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47 个[2],占比超过18%,这在职业教育供给结构、职业技能层次培养模式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3]。至此,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师资培训、站点申请、考核评价、证书颁发等全面进入社会实践期。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前进的当下,企业人才缺口成为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技能人才方面,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到2025年将达到近3000万人。[4]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型人才输出的主力,1+X 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满足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实现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X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是国家职业教育新战略、新思想的体现,从顶层设计到论证实践,历经了多架构组合、多部门协同联动,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激发学生对学历证书之外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感,提高学生社会用人竞争力,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1+X 证书制度的实施颇具意义且尤为重要,它能为实现“职业中国”战略和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能力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一、职业教育本科层次1+X 发展的起因

(一)职教本科育人结构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历经数年探索,从“专升本”政策放宽到收紧,从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化转型,奠定了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基础框架,进一步巩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2018 年,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步伐,教育部面向全国发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这是促使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随着制造业迅速发展,学校育人育才目标逐渐向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倾斜,面对社会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职业本科院校通过立足审视自身的教育体系与定位,大力促进产教融合,贯通不同形式的教育壁垒,加快职业本科教育结构完善,满足企业复合型人才用人需求,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结构转变的主要渠道。

高等教育依托并遵循“纵向单轨,横向双元”的发展模式,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享有同样的受教育层次及社会地位,高等教育资源有的趋向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院校,有的趋向于举办普通教育高等院校。[5]“单轨”和“双元”有效结合,积极推动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协同学科专业建设,缓解政策实施困难。职业教育规模大、质量高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度体现,办学层次提高、学历提升能增强学生职业自信与竞争力。但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学生技能储备和技能素养的缓慢提升制约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由此看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以职业教育结构深化为载体,能够加快我国“人才强国”的建设进程。

(二)技能融通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

2021年10月,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指出“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培育吸引科技人才”的要求,[6]多省市通过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做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优化整合多所职业院校合并转型,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人才和技术推动产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改革前沿,依托于科学技术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使得早先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便是培育技能型人才,这也是产业行稳致远的根基所在,如何使得学生的技术技能满足产业转型需求,是现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式需解决的新问题。

(三)双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教育立法形式在我国高等院校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为双证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双证制度在职业院校多年的实践应用充分证明了社会市场需求的导向。各级职业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使育人模式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知识更迭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素质、高效率、多证书、经济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以此为标准。

双证制度促使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历证书不再是证明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唯一证书,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战经验丰富的学生才是双证制度实施的目标所在。双证制度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部分证书“含金量”低、社会认可度低、评价考核要求低、证书泛滥、社会覆盖面窄等情况,导致学生选择困难,极易“踩坑”,无法真正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满足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优化证书体系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1+X 职业能力等级培训含金量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1+X 证书制度在职教本科发展中的适应性协同机制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适应性发展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逻辑,过去多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日本“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体制经验,以满足我国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而我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职教本科院校深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人才资源配置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的重大转变。从2018年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试行开始,增强职业本科教育的适应性,释放职业教育需求承载能力,成为适应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需求。职业本科教育兼具社会属性、服务属性、应用属性等相关联特征,随着本科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其特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这也是职业本科教育所具有的较强适应性。通过梳理职业本科教育特征属性与自身适应性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的定位和特色,理清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创新与改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职业本科教育与当下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

(二)1+X 证书制度对职教本科的协同促进作用

1+X证书制度融入职业本科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果,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职业技能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以证书制度融通课程体系,能够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激发课程活力,精准化培养师生能力,实现证书与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用证书制度倒逼职业本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教育资源“做文章,下功夫”,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在1+X 证书制度与职教本科育人机制的匹配适应阶段,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如1+X 证书考评组织众多,证书“含金量”参差不齐,考评建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资源选择困难等,这些问题迫使职业本科教育在证书组织遴选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如何实现高质量教育与证书之间适应性关联,避免证书同质化,使学生学有所得,证有所用,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是当前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则需要多方参与、统筹协调,引导1+X 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本科院校高效落地实施。

三、1+X 证书制度在职教本科实施过程中的困境

职业本科教育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不断助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同时,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本科教育重点抓手,成为激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在动力,完善育人体制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职业教育中证书制度的实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现有形态和实践中还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突围,仍存在多层次持续性待解决的问题。

(一)评价机构协同机制不健全

1+X证书制度的方案制定、文件颁布、工作统筹等是由多部门协同合作构成的,由教育部牵头实施,行业、企业、培训评级机构、地方教育部门等多主体具体执行,各级院校按需申请证书颁发机构作为试点院校,三方组织性质不同,在协同联动相互配合时,必会造成步调不一致现象,存在滞后、错位、对接不畅等问题。[7]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证书考评行业机构众多,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评判标准,实行证书制度的试点院校也多如雨后春笋,如此庞大的规模和体系,造成同类型证书出现多组织、多评价标准,且相互间缺乏深度合作机制,使“权”“责”“利”逐级分化,出现多元利益关联者之间的博弈趋势。如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继续以“放任式”发展,缺少评价机构间的协同合作,尤其是同类专业证书机构,极易造成资源不平衡及证书质量下降。

(二)组织培训内容和评价指标良莠不齐

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政策支持下,组织培训机构、试点院校、参考人员呈逐年倍增态势,这也导致了培训机构对政策理解不透彻,培训内容“各扫门前雪”“互不干扰”,组织培训的后续服务滞后,评价决定权由各培训机构单独制定等各类问题。例如在调研中发现新疆某试点院校在参加某机构组织的考前培训时,存在培训教师现场操作不熟练,培训内容单一,模拟试题不严谨易出现操作困难等现象。除此之外,不同机构之间的培训标准也相差极大,有的组织机构理论部分题库近600道,有的则仅有300 多道,评价指标细化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简洁明了”,有的仔细详尽。各培训评价机构肩负着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的重大任务,更应该具有一个统一、规范、合理的标准来保证培训质量和考核价值。

(三)人才培养体系融通性低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关键所在,其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1+X证书制度实施多年,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仍未实现将培训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及时优化和调整培养目标,照搬照套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学分互认、课程融通。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评价考核方面也时常与企业合作对接不畅,学生面临“多证无用”的境地,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困难。人才培养体系与证书考评之间的融通机制有待建立,职业本科教育尚处于试行阶段,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探索,需要与之相符的证书制度,为有效填补人才培养体系缺口,就必须提升课证融通的结构和层次,以确保协同育人目标得以实现。这也要求职本院校严格落实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职业教育方案和指导意见,满足培养适应、掌握、应用、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学生参与培训考证源动力不足

首先,1+X 证书的颁发由试点院校申报的培训组织机构发放,机构数量近百所之多,培训教师课时量大幅度增加,学生听课任务层层叠加,面对教学任务和培训“双重”压力,培训前后会出现“赌点”“痛点”“中梗阻”等问题,师生一时不能适应课程重心的衔接,学生学习也无法提振信心。其次,1+X 证书种类繁多,院校选择考证机构范围广却无法做到“精益求精”,学生在学习中也常将考证与实现就业目标之间划上简单的等号,但实践过程中证书价值往往不能被需求企业所认可,证书也就无法为学生就业提供实质性帮助,导致学生机械化认为考证无用。再次,学生参与培训须经过报名、选拔、培训、考证等多个环节,多个年级共同参与才能达到一定的通过率,而学生上课时间不统一,大多利用晚自习和假期完成听课任务,无法在时间上协调安排。综上原因,学生报名积极性回落,失去考试源动力,违背了1+X 证书制度的初衷,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多元化技术技能型高质量人才。

四、高质量推进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路径选择

(一)协同共达——构建多元统一的资源体系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出1+X 证书制度是一项由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从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到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再到企业考评机构遴选制度,最终形成校企双方承接考培多元化体系的构建。[8]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作为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统筹权和监督权,应保障“上传下达”任务渠道的畅通,积极参与实践调研,建立健全组织评价机构与院校考培机制,依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各部门协调关系,及时监督和干预指导培训过程、考评平台建设、考试内容质量等,避免各执己见。其次,同类型考评机构、试点院校应加强沟通协作能力,考培院校实践中存在问题及经验反馈考评机构及时调整,同类型考评机构打通利益壁垒,做到考评体系、内容资源、问题建议实时共享,多方共建共融,协同共事,才能达到资源平衡,信息互通。

(二)顶层设计——制定专业质量评价标准

在目前的1+X 证书制度中,共有上百家考评机构,从方案制定、教师培训、内容考核到证书颁发,全部流程均由所在机构独立完成,易造成评价标准和质量的参差不齐,缺乏制度约束,用制度对权利运行加强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推动系统稳定的发展。[9]国家教育部门以宏观层面制定专业方向评价体系和标准,规范市场现有机构运行机制,优化评价质量保障制度,严格遴选高质量、高认可度、具有社会价值的评价机构,制定同类型、相似型专业精准化评价标准。校企需依据标准制定培训方案、考评内容,通过信息类平台沟通交流,构建标准实施互通反馈机制,有效促进顶层设计制度的高质量制定及顺利运行。另一方面,考评组织作为直接参与者,应严格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加强自身建设与内部人员规范化培训,不定期开展相关文件学习、培训和交流,形成统一信息口径,避免顶层信息误解误读,科学合理地避免“同类不同穴”等问题产生,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中评价机构的良性发展。

(三)双向融合——协调证书考评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职业本科教育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安排最重要文件,而1+X 证书制度则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要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应用人才,就要做到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双向融合,以确保考评机构与学校协调同步,共同培养人才。从证书制度的制定来看,1+X 证书制度要依据学情优化调整方案内容,分析二者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开展行业调研、学情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探知不同岗位职业用人需求,搭建考评机构、企业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考评机构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学校培养人才的层面上,本科职业院校需深入了解1+X 证书评价机构考评体系,把握职业技能培训最新技术规范流程,及时调整技能类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将职业需求融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正向对接课程内容,探寻专业内容与技能型要求的深度融合。合理制定课证融通方案,改进传统教学机制,在不增加教育教学负担的前提下,平衡学生课程培训课时量,明确证书所秉持的“书证融通”“育训结合”理念,进一步加强1+X 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学分互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1+X证书考前培训在部分职业院校仍未纳入课程体系,需通过额外的考前独立培训才能使学生顺利获得证书,并以学分形式记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因看不到实质性价值和意义而缺乏学习热情,如能实现专业学分互换互认,使成果认定课时量与学分进行转化,并记入毕业学分范畴,从学生角度切实考虑1+X 证书的价值体系,将激发学生考证源动力,为职教本科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支撑。为此,应探索专业课程考试与“X”证书考核一体化安排,同步考试、评价,共用评价结果[10],通过灵活的方式适应职业本科教育形式,建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互认课程,激发学生对考证兴趣的同时提高证书在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影响力,提升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五、结语

教育发展的百年大计,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而职业本科教育正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1+X 证书制度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作用,使得它成为促进职教本科发展的有力抓手,是符合现阶段国家发展大政方针的基层智慧。通过在资源体系中建立协同共达机制,在评价标准上制定统一规则,在机构与学校间搭建互通桥梁,在基层学生中催生内在契机,将实现1+X 证书制度助力职教本科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宽,有利于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职业强国”建设的底层要求。

猜你喜欢

证书院校培训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收录证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