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培养

2023-09-27刘宁

成功密码 2023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

刘宁

作为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岗位上感受到这几年教学有巨大的变化。从以教学生知识为目标,到现在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阻隔,展现教育的生活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数学的课堂上,核心素养同样不容忽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這些问题,新课标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新课标中提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高于这一层次,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笔者理解的是,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认识现实世界,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有良好道德品格,能有合适的思考方式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所以聚焦核心素养,才能面向未来。数学核心素养告诉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新课标给我们的启示。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现实、探索现实的方法。

我们要做到的是变革育人方式,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运用到课堂之上。突出实践,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运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一线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过程,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还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结果。以前我们为了考试的分数,让学生背诵各种公式,做大量的习题,进行题海战术,可结果总是背道而驰。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生年龄偏小,觉得做题目枯燥无味,常出现高分低能,甚至会对数学丧失兴趣的情况,得不偿失。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重分数思想转为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学会学习,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链接现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赋予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使命。教师不能忽视数学学科中的育人价值,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否则,将可能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受限,对知识的认知只是单纯地局限在课本上,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体会数学学科中传承的精神。知识对于人的意义,不是局限在认识关系之中,而在于知识对于人的意义。这种关系比认识关系更为基本、更为深层次、更有包容性。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知识和学科的价值会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殆尽。

比如在学习认识π的课上,教师可以把π取值的来源通过动态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运用割圆术时历经千辛万苦算出了π≈3.1415926。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的德行。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良好的品行当指路明灯,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从外到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完全体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真正的教学不是只停留在知识上。知识就像各色食材,教师要从熟悉的食材中提炼精髓,帮助学生吸收养分才是教师的根本需求及目的。

故而教师不仅可以创设情境,将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营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在谈话中、在有趣的视频引导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并能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发现的内容。特别是一、二年级,更要注重幼小衔接,教师的教学计划、课堂氛围更需要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在生活场景中发现的规律,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以“24时计时法”教学为例。如果直接出示24时计时法,不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就不会感兴趣,上课效果可想而知,更别提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三会”要求了。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去教学,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效果就不一样了。

例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入手。通过视频展示,孙悟空和牛魔王约定7时到,虽然孙悟空早早到了,却没等到牛魔王。通过这个故事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以这种活泼的提问方式,有趣的视频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借助动态小视频演示1天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借助学具跟着边拨一拨,边用12时计时法说一说。借助孙悟空在蟠桃盛会的活动时间表,引出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对比。通过观察这两种计时法,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从而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后让学生制作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时间表,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学生能从这种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中,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

三、夯实基础,拓宽知识

新课标对于数学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要求,还有量化标准。以全新的观念将小学数学的内容归为4个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运用”,在这4个领域还提炼出了至关重要的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这就需要把握课堂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用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来培养数感、符号感等。

举个例子,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培养。“量起源于量”,学生培养量感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亲身参与,需要知识的支撑。所以我们在夯实基础之上,还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突破书本的局限,适当延伸,设置多种主题活动。

比如,在“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章节,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单纯的换算,更应该帮助孩子培养“量感”。课后通过设置真实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货币概念,引导学生和学校外部人员互动沟通,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化学习。

让学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藏内容,贯通学校、家庭、社会等,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良性循环,以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的理念,来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四、亲身实践,紧扣现实

实践对于知识的落地是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家曾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实践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最有效的办法。

例如,教学“百分数”,是一次“数感”的培养。笔者让孩子们当一次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一算,怎么存更划算;同时也让孩子们去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商品总价,怎么买更合理;还通过制作一个月费用的扇形统计分析表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利用到现实中,通过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数学,构成孩子初步的实践能力,从而对核心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

同样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以我们出一期黑板报为由,让学生利用已学的轴对称知识点,设计好看的板报形状,在纸上画出来。同时还可以联系平移、旋转等知识,把知识连起来。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數学,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有效提问,培养思维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是人类活动必备要素。数学的学习就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使用教学手段为辅助,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知识的迁移。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更是如此。通过活动导入,设置核心且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实现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良性互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数学思维的有力发展。

有这么一道题:“有56本图书,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到几本?”教师通过视频演示,清晰地让学生观察到56和7代表的含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56和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56表示总数、7表示份数,想到转化为除法的意义,提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给出答案——每份的量。这时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上述条件——构建数学模型,即总数÷份数=每份的量。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增加建模意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六、多元评价,有效落地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科尔伯格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反馈性等优势,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全面化、多样化,渗透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语言匮乏,不能指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多元评价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情况。这对于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他们能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同时还能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内因的肯定和长效支持。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可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家长参评以及更重要的自我评价。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并及时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营造敢说、敢评的氛围。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课堂表现,也要关注学生不在校时的行为表现,让家长参与评价,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评价手段也要多元化。单一的表扬仅仅只是“好棒”“很好”等,单一的批评也只是“你做错了”“这个不对”等,并不能达到评价的作用。教师还可以使用体态鼓励法,即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的高低等来传递信息;也能用语言鼓励法,用个性化的词语来代替普通的评价,确切指出问题所在或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作业或者一个互动结束后,要及时给予评价。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几位同学的作业,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错误原因或者优秀之处。教师可利用肯定的语言来代替否定的语言“如果再怎么做就更好了”。教师对作业或活动的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及时地改进不足,向优秀同学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数学手抄报等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使作品让多的群体观看并参与评论,肯定他们。这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荣誉感,同时在看到评论和其他优秀的作品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向上奋进的动力。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方向,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故而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好科学育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开辟新天地,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评价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