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3-09-27李筝

成功密码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政课堂

李筝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践行核心素养理念,切实依托课堂,落实课程育人任务及价值。教师应精选内容,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接轨生活实际,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同时,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思想、观念、人格等方面健康、正确发展。本文将聚焦思政教育现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下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深度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愈加普遍。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尚未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未能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格局,导致课前、课中、课后衔接不足。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学校思政教育现状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一体化”的策略,提倡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来衔接课上、课下,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改变以往思政课堂中“师讲生听”的角色定位,构建起全新的思政教学模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前,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依托项目化学习,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学生借助钉钉、QQ、微信等软件,在课前接收教师所推送的资源,如课件、微视频等,通过浏览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并反馈自己的预期情况及疑问,以便教师根据疑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课中,以合作探究为主,展开议题式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讨论、互动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负责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课堂内容、知识点的认知。同时,利用电子白板或是CCtalk、希沃白板等设备软件,采集学生学习的动态信息,如学习资源浏览人数、课堂学生问答行为等,进一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化评估。

课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利用,切实将线上资源推送与线下教学联系起来,进一步针对课上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实现课下补充、巩固知识的作用,充分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与效果。

例如,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一课中,笔者利用互联网,从“人类社会形态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其依次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人手,检索了相关资源,聚焦“社会发展”及课本内容,录制了微课视频,编制了思维导图,并上传至钉钉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如何用实例来证明各种社会形态的出现并非偶然;如何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及更替;等等。课堂上,结合学生所提出的疑问,直入主题,围绕政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理解与掌握政治知识,探讨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进一步解读、认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等。课后,根据学生学习资源的浏览记录、疑问以及课堂表现,布置绘制课堂思维导图、制作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脉络图等作业,指导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回归课堂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二、结合时代特点与生活实际,丰富思政内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教育与学生个体成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从学生个体成长视角来看,思政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高度、政治信仰以及价值观念。要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将德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之中,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生活实际来看,思政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应从生活实际人手,挖掘与利用资源、创设情境。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素养与能力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必须立足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多样化、多元化地展开思政育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首先,要联系生活,结合时代特点,对学生展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政教育本质上就是对个体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新课标对思政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还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清自身社会责任进而承担起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挖掘与利用生活资源,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下,思政课堂被赋予了重要的德育使命,既是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时事新闻的主要途径,也是进行德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从生活实践中举例论证、创设问题情境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激发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全方面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疫情新闻人手,联系新冠疫情造成的“武汉封城”这一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看到人们对武汉的支援,你想说什么?对于那些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工作者们,你有何感受?你还知道哪些疫情“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后,紧接着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深思:什么是中国梦?你的中国梦是什么?由此,借助实际案例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切身感受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理想等,借此展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展开政治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

三、采取多元化教育方法,展开高效的思政育人实践活动

青少年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对道德、伦理、善恶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教师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想要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做的就是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设置相应的情景,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信息搜集、案例解读、课堂辩论、社会调查、公益宣传、个人实践等,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切实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内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则意识等。

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设置了以下议题:(1)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能拯救中国;(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走上社會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是如何巩固及发展社会主义的;(4)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挫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探讨,并以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横向对比以及与过去中国的纵向比较,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及建设发展曲折历程的了解。

又如,在“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这一课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诉求,笔者针对学生个性与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学习任务,在校内外展开了育人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表现呢?组织学生们在校内外展开社会调查,收集附近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行为,如参与区代表选举的投票行为或是通过微博账号参与社区服务的评分活动、监督与反馈社会服务情况等,对这些情况进行收集、归类与整理,列出具体的案例。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多种渠道展开调查,汇集信息后,在课堂公开展示。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学生对公民权利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基础上完成了思想构建。

综上所述,实效性是衡量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新时代下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社会环境愈加复杂,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对学生观念、思想等冲击较大,教师应当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切实引入网络信息资源,以拓展课堂教学深度与广度,多样化地设计与实施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构建高效的思政课堂,由此持续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政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