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双修”思路下的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3-09-27黄海玲

成功密码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舞蹈育人

黄海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强调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兼具专业性与思政性的特点,突出舞蹈的德化人心之效,成为高校舞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托课堂的研究成果,从高职舞蹈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与课程思政相关要素,详细阐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中思政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德育双修”思路下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案,供广大高校舞蹈教师借鉴与参考,助力“高雅艺术”教育进校园。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才要素成了支持和助力世界各国实现快速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强调、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着重加强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后,德育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依托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资源开发,有利于全方面、全过程地渗透德育教育,建立起全新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对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极为有利。

因此,笔者着重对“德育双修”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认为当前高校舞蹈专业要充分发挥课程固有的育人价值,从发挥舞蹈的美育价值人手,将德育充分地融入、渗透到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并提出了“4+3+3”教学方案。

二、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

(一)完善教学大纲

其一,高校要在舞蹈专业设立思政教育课程,并由专门的思政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与舞蹈专业教师比较,思政教师具有更坚实的思政文化知识及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从而能加强大学生对思政文化知识的掌握。

其二,教师在给舞蹈专业学生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注意选取与时代背景有关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政治、历史知识教学,以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关注度。

(二)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将舞蹈专业的课程思政纳入普通高等学校舞蹈课程设置,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人才。大部分舞蹈专业教师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舞蹈能力,对学生的课程思政重视度不高,将导致舞蹈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不高,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学生在掌握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師也应重视思政专业知识的教授。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育成复合型人才,从“专”发展为“专+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三、“德育双修”思路下的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把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整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舞蹈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两者的结合,以加强美育熏陶和思想政治引导。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人手。

第一,专业课教师应将舞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充分结合舞蹈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系统地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和思政教育方法,以提高自身思政教学能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第二,专业课教师也要重视将思政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实践教育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教师在舞蹈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地掌握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结合课程思政教育需求选择教材

教材是大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之一,也是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思政的主要教育工具之一,高校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大学生的时代需要,才能获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其一,高校在选用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进而鼓励大学生积极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其二,高校在选用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以达到教学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应选择凸显课程思政教育价值的教材,以提高专业教师及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

(三)强化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

在新时期,思政教育与舞蹈专业课教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基于此,舞蹈专业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主动寻求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知识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两者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德育双修”思路下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应用方案:“4+3+3”方案

(一)“4”——“四部曲”,夯实课程思政主阵地

1.制定“德艺双馨”育人目标

知乐舞,晓其礼——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研习乐舞历史和理论,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多维度剖析,明辨事理,知晓礼规,提高审美,提升思想。

文立身,舞立德——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端正学生的艺术创作观,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化为行动,推崇杰出艺术家的精神品格、专业品质和审美品位。

志于道,游于艺——素质目标。坚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和“人民的文艺”的伟大目标。

扬传统,育栋梁——思政目标。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让其把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心中,弘扬中华民族精髓,团结中华民族力量,加深民族情感。

2.课堂融入

在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资源研究和使用实践中,教师应以课程思政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重新整合教学逻辑框架,推进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本专业课程中增加了思政内容,使大学生在了解舞蹈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文化内涵。如我国古代舞蹈和美术、书法之间存在很大联系,教师可加以引导,使大学生体会诗、乐、书、舞中蕴含的审美意境,感受我国古典舞的神韵和气质。同时,把经典古诗词渗透到古典舞赏析的课程中,让大学生了解古代的价值观与道德,在掌握跳舞技巧的同时,领悟先人的精神和情感。

此外,高校舞蹈教学应革新传统舞蹈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舞蹈思政课堂的教学方法,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舞蹈专业学生的真实需求,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形成开放化的舞蹈思政教育课堂,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感受生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进一步提升课堂舞蹈思政教育的成效。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线上课程为教学思政的开展创造了全新途径。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反复感受的过程中增强对舞蹈思政课程认同感。

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例,教师在教授经典红色舞蹈时,可以将红色元素融入作品创编中,使红色文化教育建设内容入心、入脑;校园形成健康的红色文化环境,如制作精品课、开展红色舞蹈专场,进而丰富校园文化教育内容;开展创新大赛,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带动效果,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应。

3.竞赛与舞台表演实践

竞赛和舞台表演是舞蹈专业课程的扩展和延续,借助国家、地区、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和表演平台,引导学生主动练习并积极参与,以赛促教,增强其练习积极性,培育大学生的竞赛精神,由此融入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人生价值体验、红色历史演义、现实社会问题反思等元素。

其一,按照舞蹈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加以分类,选用的舞蹈节目分为传统民族民间舞、现当代舞、中国古典舞等。舞蹈节目的内容有讴歌对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彝族群众血浓于水、深沉友谊的《情深谊长》,有红色主题的《八女投江》,有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陶醉了》,有中国古代风情的《相和歌》,有塑造军嫂人物形象的《远方来信》等。

其二,课程思政的实践注重学以致用。假如学生只是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实践的机会,课程效果将大打折扣。在舞蹈专业课程中,学生有大量的舞台展示机会,因此,教学思政的实践要做到创于舞台,将地方民俗文化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运用舞蹈语言进行作品创作,创编出题材积极、弘扬当代主旋律、体现地方独特民俗文化的优秀舞蹈作品,并将之搬上舞台。通过这一流程,使学生对文、史、哲等领域的理论知识有自身的体会与认识,使之与舞蹈教学内容融合。这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三,挖掘校史资源。校史资源是高校实现育人目的的宝贵文化资源,体现了学校精神和文化的内涵,是学生产生自信和自豪感的重要源泉。根据校史创作的《1921·豫章那个班》《刘和真君》《豫章师院传佳话》等音乐舞蹈作品激发了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育人效果。

4用于社会

高校应注重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引导大学生赴各地巡回演出,增强地方文化的渗透力与感召力。另外,在高校内,采取成立协会、兴趣小组、组建艺术团等方法,把兴趣相同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举办舞蹈比赛、舞蹈专项表演、舞蹈艺术知识讲座等,充实他们的业余时间,在比赛中循序渐进地融入当地民俗文化,使他们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

(二)“3”——“三基地”,搭建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平台

1.构建教学实践基地

多数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但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思维不活跃。基于这种现状,在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应用中,应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体验,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协作效应。高校必须围绕舞蹈专业课程内容,活用思政教育资源,创设教学实践基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舞蹈实践活动、思政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使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教學实践基地建设也不能局限于校内,可从专业学习与人才培养这两方面着手,校内以校风教育、艺术实践为主构建实践基地,校外以地域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构建实践基地,才能有效落实“德育双修”目标。

2.设置社会实践基地

“德育双修”提倡的是德育与智育、美育等同步落实。在舞蹈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应用过程中,高校可以推进校企合作,凸显“学以致用、社会发展”的核心内涵,以打造优质校企合作艺术实践基地为目标,积极为学生拓展、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程思政理念的真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

3.打造科研实践基地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创造课程思政资源的效益,高校还要发挥师生协同作用,建设优质舞蹈团队、研究团队,以地域化的舞蹈内容为依托,从保护传承、旅游价值、人文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探究,丰富表演项目、科研项目内容,与地方政府、文化馆等携手共建地域文化研究基地,进而打造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实践平台。

(三)“3”——“三全育人”,实现育人目标

“三全育人”即“全教师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为了顺利实现育人目标,高校舞蹈学院在组织架构上设置“三全育人”办公室,负责抓好顶层设计,围绕教材、实践、资源开发等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负责与各部门、教职工等做好沟通协调、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使得院校上下一心,共同做好课程协同,并进一步强化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满足舞蹈专业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要求,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育人全过程,切实落实育人目标。

“4+3+3”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以“德育双修”思路为基础,以推进高雅艺术教育进校园、提高大学生整体素养水平、实现舞蹈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为主线,强调深入挖掘、开发舞蹈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资源融入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发挥课堂、教材、教师等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舞蹈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态度、思辨能力等培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舞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我和舞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