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针刺治疗荨麻疹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2023-09-27南烨左宇飞李娜梁小卷郭新荣王卫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荨麻疹发文聚类

南烨,左宇飞,李娜,梁小卷,郭新荣,王卫刚,2▲

(1.陕西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推拿科,陕西 咸阳 712000)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以皮肤呈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剧烈瘙痒,时发时退,发无定处为主要特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若风团每天发作或者间歇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6周,称为慢性荨麻疹[1]。研究发现,大约有0.5%-1%的人口会患有荨麻疹,发病高峰在20-40岁之间,病程一般在1-5年甚至更长[2]。由于荨麻疹患病人数的逐年增加,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数年甚至更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3]。目前,西医治疗荨麻疹以二代抗组胺药物为主,但患者应答性不足50%,其服药依从性差,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出现复发的风险[4]。相较常规西药而言,针刺或者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荨麻疹更具明显优势,效果更佳[5]。近年来,随着荨麻疹患者的增多,学者们对针刺治疗荨麻疹进行了临床观察、机制探讨、取穴规律等多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无系统梳理其发展现状、研究趋势。

CiteSpace作为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比如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剖析,从而形成可视化图谱,可以明确直观的梳理出有一定影响力的团队及机构,简略分析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建库以来国内针刺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荨麻疹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信息的来源,查找关于针刺治疗荨麻疹收录的所有文献,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公式设置为(主题=荨麻疹+风团块+瘾疹)AND(主题=针刺+针灸+电针+针),共检索出776篇文献,人工筛除重复文献、科技成果、会议论文及文献信息不全等不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文献,最后纳入547篇。

1.2 研究方法

首先,将符合要求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6.1.R4版中绘制图谱。然后,设置参数:节点类型分别为作者、机构、关键词;时间范围设置为1958-2022年;作者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关键词、机构时间切片设置为5年;修剪图谱方式(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两种方式。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趋势图可反映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6]。根据图1,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发文量呈y=0.0167x2-0.6095x+4.5314的增长趋势。1958-1999年呈缓慢甚至停滞增长,在发展起步期;2000-2011年,呈波动趋势,年均发文少于20篇;2012年至今,呈显著增长趋势,2021年发文量高达44篇,表示针刺治疗荨麻疹有明显疗效,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图1 针灸治疗荨麻疹发文量趋势图

2.2 作者共现分析

将纳入文献的研究作者进行分析,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作者名字大小可反应发文量多少,连线表示作者间的协作关系,颜色冷暖代表时间远近。如图2,节点数N=711,连线数E=731,网络密度Desity=0.0029,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分散。具体作者发文量见表1(N>4)。其中以杨才德团队最为庞大。

表1 关键作者发文量

图2 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以机构为节点绘制图谱,见图3。结果得到460个节点,17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6,形成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中心的聚类群,发文量排在前五的机构见表2。机构间的合作多发生在中医药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之间,高校之间合作较少、跨省跨地区合作比较少。

表2 关键机构发文量

图3 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2.4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

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共现剖析,合并词义相近关键词,如“针刺疗法”与“普通针刺”“针灸疗法”与“针灸” “背俞穴”与“背俞”等。节点大小和关键词字体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数越高,连线可体现关键之间的关联,共纳入345个关键词,形成786条连线,见图4,频次排在前20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见表3。中心性高的关键词连接能力强,在该领域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7]。除检索词外,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穴位埋线(0.27)和拔罐(0.17),说明穴位埋线和拔罐在针刺治疗荨麻疹研究领域中属于较为重要的治疗方式。

表3 针刺治疗荨麻疹领域关键词频数前20位及中心性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图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如图5所示,聚类模块值Q为0.6583(>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为0.8841(>0.7),表明聚类可信度高。11个关键词聚类可分为三类,聚类#0、#1、#2、#6、#7、#9为针刺或合并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表明以针刺为主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趋于多样化。聚类#4和#8主要为穴位的选择,穴位多选取血池、神阙、血海、三阴交、风池、合谷,其中神阙穴多采取拔罐的治疗方式。#10血虚风燥属于该疾病的常见证型。聚类关键词结构情况见表4。

表4 关键词聚类明细表

图5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时间线视图展示了聚类发展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展,如图6,X轴为文献发表时间,Y轴为聚类编号。聚类#0针灸、#1针刺治疗、#4曲池、#8神阙、#9刺络拔罐都属于时间跨度比较大的研究领域。1965年开始探索具体穴位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以“三阴交”研究居首, “曲池” “血海”“肺俞穴”等穴位多见。针刺治疗荨麻疹研究的治疗热点也由单纯针刺(毫针)治疗荨麻疹的研究,逐渐转变为穴位埋线、自血疗法,或针刺联合拔罐、刺络放血、梅花针及中药等特色疗法。

图6 时间线视图

2.4.3 关键词突现

突现词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频率突然增高,可以衡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沿及历程演化的一个重要指标[8]。见图7,早在1958年,学者已经开始探索针刺治疗荨麻疹,1982年开始,其他治疗方式逐渐开始涌现,包括耳针治疗、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温针灸等,其中耳穴治疗和拔罐的时间跨度最大。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名前五的是穴位埋线(4.76)、拔罐(4.54)、针刺疗法(4.36)、三阴交(4.21)、临床研究(3.96)。穴位埋线突显强度最强,突现开始时间为2012年。三阴交突现时间最长,长达33年,结束时间至1998年,说明三阴交穴为前期治疗荨麻疹重要的应用穴位,现该穴位治疗荨麻疹已趋于成熟,为常用配穴。2015年至今,突现词为临床研究、疗效,表明目前研究者在积累了各种治疗手法的基础上又对临床研究和疗效开始了新的探索,同时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7 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可知从1958年开始至1999年呈缓慢甚至停滞增长,年发文量不超过10篇,是一个初步探索的时期;从2000年开始到2011年,呈波动趋势,发文量时高时低,最多(2009年)可达到19篇,少则 (2004年)有7篇,并且在2011年突然下降,说明这个阶段开始尝试进一步研究,但是社会关注度一般,于2011年进入瓶颈期。2012年至今,随着治疗方式的深入研究,突破了瓶颈,开始呈明显增长趋势。

作者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以王艳君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密切,文章多以研究进展、临床观察为主,近两年来主要基于“玄府理论”探究针罐结合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将该疾病病因病机归结于卫气不足,玄府不固;外邪侵袭,玄府不通;病久痰瘀,玄府瘀滞,使玄府开合失司,腠理不畅,脏腑气血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代谢障碍,故导致疾病的发生[9-10];以马铁明为代表的团队,文章多以动物实验为主,探索电针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除此之外,该团队提出了“形神共调”针法的创新性理论,该理论是基于“形神一体观”思想提出的针刺理论,将在外有形可见的风团称之为的“形病”,将瘙痒诱发的焦虑、心烦称之为 “神病”,而神无形不存,形衰则神衰,故形神同调,便可防止疾病的传变和复发。并在临床观察中验证了该针法比常规针刺更能减轻因瘙痒引起的焦虑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1-12];以杨才德为代表的团队,文献多以临床观察为主,治疗方法从起初研究“三风穴”为主的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到研究“星状神经节”为主的埋线治疗[13-14]。

研究机构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的文献主要以临床观察为主,治疗方式多样化,包括通督升阳针法、蜂针、梅花针、刺络拔罐、温针灸、董氏木穴等,其次,研究赖新生教授特色针法较多,比如赖氏引气归元法、赖氏通元针法等。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主要涉及动物实验,致力于研究针刺或者电针对荨麻疹疾病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发现,预电针处理荨麻疹模型大鼠,可抑制MCs脱颗粒,该效应可能与针刺调控TRP通道相关蛋白IP3、ROS、TRPM2、CaM表达有关[15];成都中医药大学发文多以综述类报道和临床观察为主,临床观察多采用综合疗法,比如针药结合、针罐结合等。但由于地域限制,不同机构间协作较分散,未来可加强跨地区交流。

关键词方面,可大致分为两类:干预方式和选穴规律。由关键词突现可知,针刺手法贯穿全程,研究表明,以针刺为主的方式相比较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低的复发率,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过敏反应,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具有更强的优势[16]。除此之外,穴位埋线 (92,0.27)、拔罐 (58,0.17)、刺络放血(26,0.08)是针刺干预方式中出现频次最多、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表明文献多围绕这几种疗法研究,值得我们关注。穴位埋线将针刺、组织修复疗法、刺络放血、留针和埋针等多种刺激疗法相结合,通过经络发挥作用,利用异性蛋白羊肠线在体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量,提高机体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吸收,以及产生良性的诱导,保护大脑皮层感觉区细胞的正常使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7-18]。而拔罐治疗荨麻疹多配合其他疗法,比如刺络拔罐结合针刺背俞穴、刺络拔罐联合耳穴贴压,有学者临床实验发现,结果为组合疗法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19]。刺络放血是采用三棱针等针具刺破浅表静脉或某些穴位,放出适量淤滞的血液,从而改善血流变相关指标,降低血液黏稠状态,恢复机体平衡状态。并且研究证实,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可避免组胺酸药物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尤其对皮肤瘙痒症状疗效确切[20-21]。

聚类关键词中,除检索词和上述提到的方法外,自血疗法也值得我们关注。自血疗法是通过采集自身血液再注入相应穴位,通过刺激本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吞噬作用,减少血管渗漏物,降低机体敏感性,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治疗疾病目的[22]。并且临床观察证明,自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相比单用自血疗法,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借鉴[23]。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表3中可知,针刺治疗荨麻疹常用的穴位有曲池、三阴交和血海,此结果与赵隽乔等分析针刺治疗荨麻疹选穴规律得出的结果相似[16]。由关键词聚类表4中可知,神阙穴的轮廓值为0.863,聚类可信度高,聚类标签的内容有:神阙穴;拔罐;拔罐治疗;电针治疗;风寒型。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神之所舍于其中”,为治气之要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而风自灭。现代研究发现,脐下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良好的感受和传导功能,在脐下拔罐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代谢,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且拔罐的温热及负压作用刺激脐下丰富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系统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得到调整,从而增强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尤其适用风寒型荨麻疹[24]。

临床研究和疗效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也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据年发文量可知,2022年截止数据截取日文献量仅有20篇,需提出新见解,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文献,提出以下建议:在临床科研方面,①基于“玄府理论”探究不同疗法治疗荨麻疹的优势,创新干预措施,更加强理论说服力;②“形神共调”针法治疗荨麻疹对改善患者焦虑和症状有积极意义,针刺干预精神症状治疗荨麻疹是值得探索的方向;③临床观察干预措施多采用联合治疗,且对照组多为西医药物治疗,缺少单一疗效对比,忽略了每种疗法在治疗中的权重,建议优化精准每种疗法的干预优势,创新疗法,并进行长期跟踪和随访,增加可信度。在实验研究方面,针刺及其他疗法治疗荨麻疹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动物实验针刺取穴无统一标准,评价疗效参考标准不统一,文献也较少,尚需动物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补充,为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 小结

本次研究的内容为针刺治疗荨麻疹文献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的软件为CiteSpace,具体的版本是6.1.R4,通过绘制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讨论,总结了以针刺为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现状。针刺疗法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借鉴。但本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只选取了CNKI数据库的中文文献,信息可能不够全面,结果可能出现误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待未来基数更大时可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增强可信度;检索文献中临床观察联合治疗较多,荨麻疹发病机制及针刺、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具体机理尚不明确,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动物实验较少,未来研究者可加强动物实验研究,全方位多靶点深入探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

猜你喜欢

荨麻疹发文聚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