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27孙贝贝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自控力仪式变量

孙贝贝

(北京农学院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

引言

近年来,受各类因素影响,线上教学时长增加,而在线学习与线下教学有较大区别,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是教师线上授课和教学管理面临的难题。学习效率与大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是大学生实现学习效果和达到学习目的的关键环节,学习场所、学习氛围、教师授课风格均可能影响学习效率[1]。学习效率满意度是大学生对自身在线学习效率的主观感受评价,不仅影响大学生对线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也间接影响线上教学方式和授课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的满意度对线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校,大学生一般是在边界明确的教室区域内学习,而线上学习时,有居住、休闲功能的卧房和客厅常常成为主要学习场所,学习的时间、空间与家庭生活轨迹叠加交叉在一起[2],学习过程易被生活琐事打断,没有固定的时间节奏,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的界限模糊,家庭成员的生活安排及对在线学习的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满意度。

仪式感是仪式过程中主体内在的感性活动,依托于外在仪式活动的场景、布置、语言等形式,与心灵产生某种呼应[3]。在线下课堂中,学生行为和对知识的理解受到课堂情境定义和引领。而在线学习时,教师的身体语言和眼神的沟通功能弱化,大学生学习时或躺在床上或倚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听课,较少记笔记和参与讨论,还可能随时中断听课内容进行休息,在家庭环境中很难完全遵从教室的规则要求。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很普通的线下学习行为变成在线学习时需要仪式感的活动。自觉规范在线学习行为,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仪式感,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效率体验。

自控力是大学生在线学习面临的重要挑战。大学生线上学习缺乏教师在场的实时监督,学习效率完全依赖于自身控制力,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容易让其迷失自我[4]。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往往会选择关闭摄像头和设置静音,一方面是防止其他人看到或听到家庭里发生的事情,令自己处在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隐藏起来,签到之后可能离开课堂做别的事情,教师难以及时察觉他们的“溜之大吉”。线上教学降低了课堂规则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增强自我控制力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率满意度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是影响大学生认知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负面的情绪常常带来焦虑、压抑和紧张感[5]。大学生在教室学习能通过其自身在场而产生相互影响[6],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使其更容易产生相似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产生较深的情感连接,达到主体间性状态[7]。虽然线上学习能够瞬间实现互动交流,但多数大学生在上课时选择关闭摄像头,只通过声音唤起有限的共享情感,情感连接也逐渐弱化,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和烦躁的负面情绪。因此,增强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缓解心理压力,使身心处于积极和愉悦的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满意度。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以北京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9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9.67%。根据研究设计,家庭环境因素包含“学习过程中被家人打断”和“学习过程中被生活安排干扰”2个变量。学习仪式感因素包含“上课不整理头发、穿睡衣”“躺在床或沙发上学习”“面对电脑学习感受不到上课氛围”“写作业占用休息时间”4个变量;自控力因素包含“线上学习不专心”“不会主动做笔记”“视频能回看经常拖延”“上课只开着电脑不听课”4个变量;情绪因素包含“长时间学习感受的烦躁”和“独自学习感受的孤独感”2个变量。主成分分析以保证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代表性因子,减少参与数据回归模型的变量个数。本文使用Stata 15.0软件,分别对家庭环境因素、学习仪式感因素、自控力因素和情绪因素做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准则,将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如表1所示,共获得4个因子反映原来观测变量代表的信息。进一步将原始观测变量的信息转换成这些因子的因子值,即对因子进行测度,给出因子对应每个样本案例上的值。计算出因子值,分别作为家庭环境指数、学习仪式感指数、自控力指数和情绪指数变量保存起来。用因子值代替原来的观测变量,作为自变量做模型分析。

表1 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的计算结果

根据特征向量的数据输出结果,提取的4个主成分记为:家庭环境指数=0.71×学习被家人打断+0.71×学习被生活安排干扰;学习仪式感指数=0.56×穿睡衣+0.58×躺床+0.56×缺少上课氛围+0.21×作业占用时间;自控力指数=0.43×不专心+0.51×不做笔记+0.53×拖延+0.53×挂机;情绪指数=0.71×烦躁+0.71×孤独感。

第一主成分与“学习被家人打断”和“学习被生活安排干扰”均为正相关,且因子载荷处于较高水平,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家庭环境指数,家庭环境与学习安排冲突越少,家庭环境指数越高。第二主成分与四个变量均为正相关,且前三个变量因子载荷处于中等水平,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学习仪式感指数,线上学习“上课不整理头发、穿睡衣”“躺在床或沙发上学习”“面对电脑学习感受不到上课氛围”和“写作业占用休息时间”越少,学习仪式感指数越高。第三主成分与四个变量均为正相关,且因子载荷处于中等水平,命名为自控力指数。“线上学习不专心”“不会主动做笔记”“视频能回看经常拖延”和“上课只开着电脑不听课”越少,自控力指数越高。第四主成分与烦躁和孤独感两个变量均为正相关,且因子载荷处于较高水平,将第四主成分命名为情绪指数,线上学习的烦躁和孤独情绪感受越少,情绪指数越高。

本研究以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为因变量,因变量包括很不满意、不太满意、说不清、比较满意和很满意五个选项,选项之间存在序次关系,所以选择定序Logit模型。考虑到父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将父母的督促、家庭环境指数、学习仪式感指数、自控力指数和情绪指数纳入定序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各个因素对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的影响。

如表2所示,男生的学习效率满意度是女生的1.65倍(p<0.01),男生的学习效率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在线学习时,女生的情绪和感受比男生更加敏感,这与以往研究认为男生的线上学习体验高于女生的结果相似。

表2 学习效率满意度定序Logit模型(n=598)

父母总是督促子女学习的学生效率满意度是父母极少督促子女学习的2.65倍(p<0.01),父母的督促能够提高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但是偶尔和经常督促没有显著影响,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对学习的监督程度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效率满意度。

家庭环境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上升1级的机会增加1.17倍(p<0.05),家庭环境指数对大学生学习效率影响显著,家庭环境越好,学习效率满意度越高。在线学习时,提前与家人协商好学习环境,将学习时间与日常生活隔离开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满意度。

学习仪式感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上升1 级的机会增加1.46 倍(p<0.001),学习仪式感指数越高,学习效率满意度越高。大学生在线学习时,穿着整齐端坐于课桌前,增加学习的仪式感,唤醒学生教室学习情境的意义感,学习效率满意度会相应增加。

自控力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上升1级的机会增加1.43倍(p<0.001),自控力越强,学习效率满意度越高。线上学习时间比较灵活,教师应采用测验或作业等方式检查学习进度,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学生也应该认真听课并参与互动,增强学习自主性,促进学习效率满意度的提升。

情绪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上升1级的机会增加1.44倍(p<0.001),学习时情绪越好,学习效率满意度越高。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多关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降低烦躁和孤独感,改善在线学习体验。

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教学迅速在大学开展,大学生线上学习体验也逐渐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满意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大学生线上学习体验感受的内容之一。本研究对大学生学习效率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因子值,将因子值纳入定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父母的督促、学习居家环境、学习仪式感、学习的自控力和情绪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提高大学生线上学习效率满意度方面,对于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关注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具体社会情境,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使其能够督促学习和提供学习友好型家庭环境。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建立大学生线上学习负面情绪的外部疏导机制,构建来自家长、同学和教师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缓解长时间线上学习带来的烦躁和孤独感。大学生应提高学习的仪式感,特别是在着装和身体姿势方面,增强线上学习的真实感和对课堂的归属感,遵从课堂学习规范,提高自我控制力。

猜你喜欢

自控力仪式变量
11招,提升自控力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十岁成长仪式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仪式感重要吗?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