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思考
2023-09-26邹佳煊张端民
□文/ 邹佳煊 张端民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提要] 当前,中小企业作为我国践行经济绿色化发展政策的一支重要实践主体,在实现企业绿色金融理念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凸显重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长期处于整个产业链弱势地位,存在着数量偏多、规模小且生产管理过于零散化的结构性问题,在一些区域性中小微企业经营中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环境污染度高等困境。本文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利用现有绿色金融工具分析绿色金融对实现中小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比较显著有效的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绿色发展探索思路。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研究以往国内外文献,在理清当前绿色金融工具和推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中的各种深刻价值内涵概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与鼓励各种中小型企业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创新工业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金融工具
绿色金融是为解决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问题而设立的一种融资方式。绿色金融是指通过财政调控的方式,增强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引导社会的资源由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向先进环保的行业转移。绿色金融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社会资源进行调控,推动社会各主体依法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及其他重要社会责任,将社会资源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技术水平比较高、发展比较成熟的各类新型环保产业。“十三五”期间为了能够提供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创新创造出的绿色金融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为绿色金融提供融资支持;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不断拓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与国家重大战略形成优势互补;绿色金融产品日益成熟,绿色金融市场也空前繁荣。
(一)融资端
1、绿色债券。我国自2016 年公开定向发行上市的第一个贴标的绿色债券以来,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持续而迅速地发展,截至2022 年6 月底,我国发行的绿色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规模已达1.42 万亿元,在全球排名第一。6 月29 号,在中国央行、中国证监会批准后,《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行,中国绿色债券的质量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定义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确、越来越规范,并与世界上的主要绿色债券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协调。
2、绿色信贷。本质上是政府部门运用绿色经济杠杆积极推动生态环保事业持续发展中的一种信贷手段,特殊性表现在于需要获得公众充分的监督,政府部门和信贷银行都应该及时将相关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和相关社会的影响情况信息充分公开,同时提供各种条件,包括环境信息如实披露、污染治理政策效果证明和生态保护效果作为进行信贷前置审批制度的两个重要前提。自我国首次发行绿色环保债券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其中发展绿色信贷、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推进“双碳”目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总体上带动了资产的品质较好,不良贷款的不良比率大大低于同期各类不良贷款的总体水平,环保效益初见端倪。
(二)绿色保险。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绿色保险制度也即为国际法律上通称的绿色环境保险制度,是对国家在境内发生严重污染破坏事故损害后,用于维护事故受害人权益实施的强制有效经济理赔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在构建绿色保险的过程中,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对资产的保护,还是对负债的补偿,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绿色保险的承保比例与绿色保险的最高承保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三年来累计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约45.03 万亿元的绿色风险担保,有效地发挥了我国绿色保险良好的保障服务功能。第二,我国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保险资金运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由2018 年的3,954 亿元增至2020 年的5,615 亿元,年均增长19.17%,表明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倾斜度加大。
(三)绿色基金。“绿色基金”是一种政府为实行节能减排战略的特殊投资方式,目的是通过加大对能源和环境的投入,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国家绿色金融体系架构中,是一项重要有效的资金载体形式,能够进一步改善在绿色产业建设发展领域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一般募集的绿色基金必须符合以下几个特点:(1)高效节能等环保绿色特性突出;(2)有着较高程度的创新科技产品的孵化能力要求;(3)拥有良好可观的资金长期使用回报前景。目前,我国的“绿色基金”发展迅速,政府对“绿色基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绿色发展基金”,预计将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4 千亿元。
二、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一)银行绿色信贷体系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表明,其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而绿色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十三五”规划后,国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并在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当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服务。商业银行通过对绿色产业的创新,例如对部分使用废弃材料的环保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投身于绿色科技的研究,例如中国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低碳融资。再比如,建行为新的绿色产业提供了绿色融资支持、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开展CDM 融资咨询服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二)绿色低碳股票交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低碳股票市场发展绿色金融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自2015 年以来,我新能源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在新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都是新兴行业,但其产出具有较大的投资特征。在低碳能源领域,电动汽车产业是发展低碳减排的关键。我国大力发展低碳股票,鼓励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产品开发中来。“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的工业系统,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金融机构为绿色供应链提供支持,并在金融产品上进行创新,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例如,上海市于2006 年发起了“百家绿色链”项目,通过与供应商、银行等合作伙伴的合作,促进绿色产业链的发展。还有浦发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渠道,为公司提供信贷,购买节能减排的设备,为公司的环保发展提供融资。
三、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
(一)绿色金融工具使用存在的问题。相对于规模日益扩大的中小公司而言,我国的绿色资本供给仍然很难与之匹配。在一种经济关系中,由于甲方所拥有的资料比乙方多,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绿色信贷与优质中小企业、优质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会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分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信息不够透明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往往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贷款。
我国“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在发行条件、融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绿债”市场存在某些程度的不清晰,从而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我国的环境保险主要是以环境责任保险为主要内容,但我国的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服务系统不完善,正致使其产品类型单一、覆盖面不广。从绿色信用、绿色债券的发展来看,我国居民对绿色保险的认识和关注程度还较低。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工信部召开的“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新闻发布会上,“到2021 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已达到4,800 万户,10 年增长2.7倍。2021 年,全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经营收益将达到6.2%。为国家提供超过50%的税收收入,同时为社会提供超过80%的工作机会,促进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为国家提供超过50%的税负,为社会提供超过80%的工作机会,也为社会提供了技术革新。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风险把控难度大、成本相对较高、总体规模小等问题,使得其融资成本高、渠道狭窄、授信额度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加工、简单制造等下游产业,其创新能力、规模、抗风险能力都较弱,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较弱,而且在抵押物、担保等方面也有所欠缺,社会诚信建设的缺失,使得信贷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外界金融机构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信息拥有率不对称,要想有效地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而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较低、业务波动大、信贷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其更加担心其风险的控制,从而使其融资困难。三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眼光相对落后,容易陷入死胡同,对市场的敏感性较低。我国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但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行动落后的问题,除了由国家担保外,很少有银行会参与到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中来,比如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是有限的,他们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所规定的放款指标。
四、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中流砥柱,能够推动环保和治理,将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资源导向先进技术领域。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也就是真正将经济绿色碳发展等理念深度融入运用到企业金融领域,从满足金融主体自身战略发展规划要求及相关产业政策导向等的多种角度去引导资金有效流向发展节能环保及绿色产业,是推动绿色经济战略与产业金融紧密结合作用的有效产物。中小企业融资是我国民营经济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就业、增长、民生等诸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金融产品助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通过提供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研发与营销服务,为各类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型金融信贷支持的工具,帮助中小企业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要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制保障制度,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明确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制度。利用信贷碳信用额度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机制,在政策制定中包含环保议题,允许中小型企业透过提供知识产权、碳排放权等手段来提高信贷。同时,要积极探索制定有关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主体、金融产品、金融权利和义务,明确金融服务的目标和作用。在绿色债券领域,要通过健全市场监管制度、规范实施、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政府对绿色债券市场的扶持。
(二)中小企业需要积极转型绿色产业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在绿色金融的监督下进行节能改革,必须强化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要促使公司及时披露碳排放信息,正确地鉴别高质量的环保公司,避免资源被错误地流入污染环境的公司,从而使真正的环保公司得到更多的贷款,推动其发展。应注重处理统筹好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绿色金融中的两种资源配置利用情况,可以重点通过信贷政策进行扶持,以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转型,改变老旧行业的一些生产运作方式、引导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等的转型发展,还可以考虑通过相关政策去补贴国内经济较落后地区为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等所做出的一些经济牺牲,比如说通过退耕还林补偿等政策举措,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运用金融资源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小企业与外界金融证券市场的信息持有率不等问题,必须加强其信用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将诚信嵌入经营理念中,在生产和运营中要坚持“诚信”和“绿色”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资信数据库。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不诚信的企业进行监管,对不诚信的企业实行信贷额度的处罚,同时要加强对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的激励,加强对其的财政扶持,使其更加合理地获得资金。如何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使环境友好型中小企业得以发展,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财政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资源用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融资风险大的问题,导致了一些高质量的项目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所以必须创新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才能推进中小企业产业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