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浅议

2023-09-26□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融资金融数字

□文/ 隋 艺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资金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等特点,使得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有着更加明显的融资问题。而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

一、数字金融概述

自互联网发展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势头迅猛,该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主要的商业类银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提供信贷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资金需要。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变革和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数字金融应运而生。

数字金融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来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法,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数字金融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其对传统的信贷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而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保障。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到90%以上,为国民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在促进就业、提供税收和推动科技发展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所遇到的融资困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还款压力大。中小企业周转资金配置存在问题。由于对企业自身能力估量不足,市场需求量调查不充分等原因,在企业投产初期,企业选择大量购入生产设备盲目扩建库存量,而后续生产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使得后期投产时周转资金困难,加上部分企业本身实力不强,造成企业资金缺口压力更大。

在成本控制中还存在会计科目不合理、材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资金浪费。有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尽管以材料为原料,但是不记在“长期投资”科目,而是将减少的材料记在成本、费用类科目下,使得管理者对企业的资金情况存在错误判断,经常出现超支的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较大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生产模式随意变化,导致投产时原材料不当使用,浪费现象严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融资模式过于单一,融资渠道供不应求。在融资过程中,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是由于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单一、担保机构少等原因造成的。并且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额较少,部分金融产品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部分银行也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产品和服务,导致自身无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由于上述原因,传统的融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大型企业由于存续时间长,经营系统和理念完善,可承担风险强,更容易获得多种途径的融资,信用更高的大中型企业往往占据了80%左右的融资资源,给中小企业融资的空间太小,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贷款规模只占企业贷款总额的1/3,而中小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中所占比例却高达90%以上,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缺乏有利的信贷制度,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目前的信贷制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较大阻碍。银行、借贷机构等融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信用资质的考核也需要担保抵押做背书。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抵押资产不足、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因素,难以获得金融企业的融资。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信用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搜集成本很高,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息透明的大企业,忽略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想要贷款却难以获得贷款,银行有大量的贷款任务要完成,却又不愿给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因此,要想解决小微企业的债务融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能忽视。只有该问题得到解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才能更好地从外部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金融机构与企业才能高效沟通。

(四)中小企业地理位置不佳,制约融资扩展。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或企业负责人较少,在企业创立初期考虑到资金、管理、优惠政策等原因,建厂规模较小,所选取的企业位置也远离租金贵的市级中心地区,有的甚至选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然而,这类企业接受外界信息能力较差,融资需求虽强,却难以直接获得传统授信,难以生存。企业负责人面对融资问题,却不知从何处入手而束手无策,政府部门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迫切需求与具体问题,融资问题的解决被迫延迟。当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时,企业运营效率低,产品产出慢,与市场需求量不匹配,利润不断降低,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市值较低的中小企业,政府更倾向于具有较高价值的大公司,而对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政府的财政能让其在多个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得到政府补助的机会小,即便得到了补助,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由于缺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财政补贴的使用效果不佳,融资问题的解决也只能昙花一现。

三、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机理

(一)“无抵押、低门槛”融资模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传统银行为主,包括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与担保公司等。由于传统银行的信贷门槛高、放贷慢,导致中小企业在获得资金后不能及时使用,造成“资金沉淀”与“闲置”。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平台可以精准定位用户需求,降低信贷门槛。数字金融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

(二)有效解决信贷风险问题。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它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识别信贷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都要开展风控项目的原因。但是,传统金融机构所采用的大数据风控不能全面反映客户的真实情况。例如,当用户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某一条带有广告的信息时,信贷系统可以获取到这条信息内容,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并不是用户真实产生,并且很有可能只是来自于其他人。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的信用记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准确识别。利用大数据征信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交易者的信用情况,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三)提高信贷服务效率。数字金融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方便的金融服务,有效地降低了融资门槛。具体来说,数字金融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控制方式,提高其授信额度与利率水平。一方面数字金融可以对中小微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中小微企业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另一方面区块链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从而能够实现对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监督。所以,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身份验证和电子签名,数字认证技术则可以为中小企业构建一个虚拟账户。此外,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区域共享数据源及数据记录机制等特性,从而使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贷款。

(四)打破“信息不对称”瓶颈。在数字金融大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也成为了打破信息不对称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该技术也成为了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方法。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打破,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普及,不仅大幅降低了放贷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后续监管等各项支出成本,而且打破了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平衡,从而对企业的放贷利率也随之下降,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五)打造优质客户体验。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打造更加智能和精准的客户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获客效率,并实现精准营销。另外,数字金融可通过建立信用模型、信用评级系统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分级定价,以优化客户体验。评分系统利用大量的客户历史数据,给出一个分数,根据客户的信用评分,分析客户按时还款的可能性,从而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额度和利率,将其与分析技术相结合,可以评估以前未还款的客户和较小的客户,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或提升信用等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服务范围广,打破地域限制。数字金融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服务为其主要特点之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突破距离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连接能力。通过人脸识别、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金融服务突破实体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及性。无论中小企业处于任何位置,可以忽略交通不便等担忧,只需使用手机或电脑就可以提交公司资质与融资需求,快速精准地与金融平台进行合作。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服务流程,第一时间满足金融服务需求。

四、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多方问题导致的结果,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也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发挥其职能。在解决融资问题时,既要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也要与各方职能相结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

(一)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管理,增强危机意识。企业要摒弃“家族企业,家家参与”的不合理管理理念,管理者需要优化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管理制度。当管理者只提供资金而缺乏管理能力时,要合理评估自身情况,聘请具有能力与经验的管理人才协调企业管理,并注重员工的培养与福利待遇的提供,以免人才流失。企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红利期从而获取大额利润,当中小企业进入红利期时,不可被眼前利益冲昏头脑,继而大额投入持续生产或不合理使用资金。应当理性保留部分资金,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后进行投入生产,以免红利期散去,或出现突发情况时再次进行大额借款,恶性循环。

(二)政府和社会需要结合数字金融发挥引导作用。国家和政府需要明确服务职能,不仅要提高服务意识,更要落实到实践中。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环境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丰富政策内容,推动政策集成。政府还需强化政策扶持,包括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出口政策等,并提倡金融机构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部分要求,敢于放贷、优惠放贷。任何政策的出台、实施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从实践中找出漏洞、填补漏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使政府能够更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政府还需在宣传与指导方面进行落实,对有关中小企业的最新政策与经营要求进行及时公告,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与贷款条件的满足。

(三)金融机构需要结合数字金融拓宽服务渠道。商业银行、金融公司、民贷平台等金融机构要展示自己的职能优势,对授信管理方面进行科学管控,使流程简洁高效化。不仅要完善其原有服务,也要不断优化创新,落实创新技术,强化创新理念,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之外,应拓宽服务渠道,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渠道,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业务,尤其是数字普惠方面,如线上银行。在实践领域中,不仅要注重该企业本身的发展,还需结合市场同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结合数字金融,完善担保信息板块,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信息的价值最大化,利用数学建模方法构建数字信贷,以实现对中小企业数据方面的支持,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融资。特别是地方类融资机构要充分运用地方政策,支持信用良好的企业,结合地方担保、续贷、风险补偿等平台和机制,特别是结合政策与金融机制原理,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互联网是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链接的桥梁与纽带,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是保证其安全性。根据网络技术特点,发挥技术层面上对金融业务的支持,同时要重视偶然性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在技术方面,需要构建新的系统架构,既能保证现有业务的正常运作,又能适应数字化业务的开展。应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强化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障。在信息管理方面,银行技术人员应更加重视信息存储和保密技术,并与先进的网络数据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在风险防范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技术的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防范措施。一方面要促进网络银行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对网络银行存在的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应持续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构建全方位的风控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应对和处置制度体系的建设。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平台正从最初的“互联网+”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数字金融将从纯数据时代走向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也会积极转型,探索线上经营新方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该困境并非可以根本性解决。但是,在我国金融业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数字金融必然会打破常规的金融体制。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

猜你喜欢

融资金融数字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答数字
数字看G20
P2P金融解读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