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生态富民”思考

2023-09-26崔丽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富民生态圈文化产业

□文/ 崔丽萍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陕西·宝鸡)

[提要]“生态富民”的“生态”和“富民”都应具有双元内涵,既指生物生态、自然生态,又指精神生态、文化生态,既使从业人员富裕,又使消费者富裕,即全民的精神物质双元生态的共同富裕。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产业双重属性,使其天然具有精神生态富民和生物生态富民的功能。在文化产业“生态富民”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精神生态效应,防止不良文化产业对文化生态圈的破坏,不断强化文化产业对自然生态圈的作用机理,走文化产业生态化路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在“生态富民”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生态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和我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的提出实施,生态问题和富民问题逐渐携手共进、协调发展。“生态富民”理念逐渐被社会各界倡导,“生态富民”的理论、路径、策略、模式、机制也不断被研究开发,实施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产业链,拓展生态空间,加快“生态富民”的步伐。文化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富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

要想确切把握文化产业在“生态富民”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1)什么是文化产业;(2)什么是“生态富民”。对于什么是文化产业,学术界没有统一定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4 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国内文化产业研究学者李向民、王晨给文化产业下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将纯精神产品转变为准精神产品的产业。换句话说,文化产业就是通过将文化创意(IP)通过多种手段与技艺,与物质载体相结合,使之可以传播和转让,并获取利润的产业。”虽然国内外各界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尽相同,但都承认或者强调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即文化性和产业性,以及由文化属性而衍生的精神性、娱乐性、创意性、共享性、社会性、主体性等特征,由产业而衍生的经济性、功利性、竞争性、商业性、客体性等特征。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及其衍生属性是其能在“生态富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富民”的双元内涵

什么是“生态富民”?各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都具备“生态”和“富民”两个面向,普遍认为“生态富民”是一种生态经济学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携手并进,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对“生态富民”的解释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是“生态富民”最基本的含义,是科学合理的。但是笔者认为“生态富民”应该蕴含更深一层的含义:

(一)“生态富民”的“生态”应该具有双元内涵。目前,社会各界一般都从生物生态、自然生态的角度理解“生态富民”,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优化是“生态富民”的根基,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是“生态富民”的根本路径,农林牧渔、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拓展是“生态富民”的根本体现,笔者也这样认为。但是,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生态富民”的“生态”也应该具有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的含义,“生态富民”,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也是精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

(二)“生态富民”的“富民”也应该具有双元内涵。一般认为,“富民”指的是村民、贫民的物质富裕、生物富裕,当然,这也应该是“富民”的最基本含义,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含义,“富民”还应该是村民、贫民的精神富裕、文化富裕。除此之外,“生态富民”的“富民”还应该是市民、国民的精神富裕、文化富裕,也包括物质富裕和生物富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富裕。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态富民”的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全民的精神物质双元生态的共同富裕。对“生态富民”双元内涵的挖掘和认识是分析文化产业在“生态富民”中作用的理论导向。

三、文化产业精神生态富民的原因和作用

文化产业精神生态富民,指的是文化产业通过生产、分配、传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国民的精神生活,建设国民的文化生态圈,维护国民的精神安全和精神卫生,保护和优化国民的精神生态。为什么文化产业能够促进国民的精神生态健康和富裕?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精神生态富民的?将是我们接下来论述的重点。

(一)精神生态富民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使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形态,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能够传达和宣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生产者、创造者的思想、看法、认知、感受及生命体验,对于净化受众者的心灵、提升受众者的认知、扩充受众者的眼界、改造受众者的思维方式、引导受众者的行为方式、疏导受众者的心理淤积、丰富受众者的精神世界有很强的功用。所以,文化产业拥有天然的精神生态富民的特质,而且它的精神生态富民是双向的,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中介,使生产者、创造者和消费者、受众者的精神世界同时充裕和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造者要想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就要注入更为丰富、更具有吸引力、更被社会大众需求的文化内涵,在创造和生产的过程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造者和生产者的精神生态就得到了存养和优化,完成了其精神生态富民的路径。同时,当大量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流入市场,被社会大众接触、吸纳、消费,有意的无意的其精神世界就会发生改变,其精神生态就会得到养护和优化。

(二)坚持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精神生态效应。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国家统计局2018 年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其分为文化核心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2 个领域,包括9 个大类、43 个中类、146 个小类。文化核心领域以文化为核心内容,是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文化相关领域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因此,文化产业体系庞大,社会接触面很广,几乎无所不在,要想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精神生态富民效应,就得了解当今大众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渴求,进行针对性的精神产品设计。比如,抑郁是当今社会出现的普遍精神现象和精神障碍,是个体精神生态不健康的表象,精神理疗和心理疏导是解决精神抑郁的治理方案之一。因此,文化传播平台、文化投资运营商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工作者就应该有意识的开发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知识讲座、漫谈、文化娱乐节目及精神理疗产品等,为精神生态富民、维护国民的精神生态健康和富裕做出贡献。

(三)防止不良文化产业对文化生态圈的破坏。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产业双重属性,追求经济利润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也是当下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有一些不良文化产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做出了破坏文化生态圈的行为。比如,过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导致文化资源的不堪重负,甚至枯竭;文化资源的滥用和错用,导致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失真和误读;文化资源运用过程中不注意保存和养护,导致文化资源的损坏和残缺,等等。因此,一定要不断完善文化生态圈的保护性法律,防止不良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损伤,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审查制度,防止不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文化生态圈的污染。此外,还应增强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生态意识,加强行业道德教育和生态教育,使文化产业成为精神生态富民的先锋者和中坚力量。

四、文化产业生物生态富民的原因和作用

文化产业生物生态富民,指的是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生产者、传播者,通过向人民大众推广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物质富裕;同时,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升级加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生态环境的治理、维护、保护和优化,实现生态健康和人民富裕的双向目标。下文将详述文化产业生物生态富民的原因和路径。

(一)生物生态富民是产业的本质属性。如上文所述,经济性、功利性、竞争性、商业性等特性是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的衍生属性,文化产业天然的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所以文化产业化或者产业文化化的正确市场效应必然能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作者、生产者、传播者等产业链上的提供者带来相应的经济利润,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起到国民生物生态、物质生态富裕的效果。也就是说,生物生态富民是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正常发挥的必然结果。

(二)文化产业对自然生态圈的作用机理。文化产业在物质富民、生物富民方面的功能是天然的,但是其对自然生态圈的治理、修护、保护和优化方面的作用是不是天然的呢?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天生的环境友好产业,它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与“创新型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密切联系在一起,低污染、循环生产、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特质,而这种特质与生态经济学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和减量化、再利用、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的特征一致,因此文化产业天然具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在动力。但是,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领域存在诸多非生态、非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文化产业的非生态意识的自觉性导致的。因此,文化产业领域的环保、绿色、生态、低碳、循环意识需要通过法律、政策、教育等手段进行引导才能实现。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既要充分挖掘文化产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潜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文化从业人员的生态教育和生态引导,从两个方面强化文化产业对自然生态圈的作用机理。

(三)文化产业对自然生态圈的作用路径。文化产业虽然具有天然的生态潜力和生态价值,但是其生态能力的实现还需要人为的设计和推动。文化产业一般通过两种路径完成对自然生态圈的养护和优化作用:一是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二是文化产业生态化。什么是生态文化产业?典型的生态文化产业,或者狭义的生态文化产业指的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主要指农林牧渔等亲自然文化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绿色文化庄园产业等,这部分文化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生态价值较强的产业,实现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变现,带动社会大众对生态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支持,以此实现文化产业对自然生态圈的养护和优化,实现生态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

但是,学术界一般坚持“大”生态文化产业的理念,即认为生态文化产业“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文化创意为内涵,以全新的生态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理念,传播生态意识、生态价值,努力追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即文化产业生态化坚持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生态覆盖,让生态理念、生态意识成为文化产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普遍认知,坚持发展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平台、文化金融、文化服务等各领域的生态效应,使“生态意义的符号化生产以及生态形象的编码和解码中,生态价值、符号和形象广泛地弥散在各个产业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之中,以生态附加值的形式,呈现生态创意融合的趋势”,使文化产业的每个领域都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触点。“大”生态文化产业趋向或者文化产业生态化是文化产业生物生态富民的根本路径。

“生态富民”理念是新时代重要的生态理念和经济理念,不仅文化产业应该生态化,其他产业及社会各界都应该贯彻实施生态发展理念,保卫我们的地球,保卫我们的家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富民生态圈文化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