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分析
2023-09-22刘洋
刘洋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 占心血管病死亡患者的72.58%, 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在冠心病的研究领域中有2 个突出的问题, 患者死亡率高, 急性期死亡率约为72.53%, 即使患者未死亡, 心律失常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较高, 为32.55%~43.57%[1], 直接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已有关于中药口服防治该病的研究, 但其结果尚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且部分患者对其依从性也较差[2]。本研究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探索一种既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又具有较高依从性的治疗方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 大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2~65 岁, 平均年龄(60.15±2.72)岁。试验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2~64 岁,平均年龄(60.52±2.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s)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 女试验组 30 15 15 60.52±2.84对照组 30 15 15 60.15±2.72 χ2/t 0 0.515 P 1 0.608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及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且心绞痛发作次数>1 次/周的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具有胸痛症状的疾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合并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 包括予以患者扩冠、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 疗程为15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背俞穴穴位贴敷, 选取黄芪10 g、当归10 g、丹参10 g、川芎10 g、三七10 g、乳香10 g、没药10 g, 研磨成粉末加入冰片, 用15 g 蜂蜜调和, 贴于心俞(双侧)、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大陵(双侧)、神门(双侧)、膻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及治疗效果。
1.4.1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SF-36 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属于临床普适量表, 适用于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量表包括生理功能、身体职能、疼痛感觉、身体健康、运动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维度, 分别反映研究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功能评估患者健康状况, 共3 个问题, 按程度分别记为0~4 分;身体职能评估患者生理健康问题,共3 个问题, 按有或没有分别记为0~3 分;疼痛感觉评估患者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包括5 条目, 按疼痛程度分别记为0~10 分;身体健康评估患者自身健康状态, 包括5 个条目, 分别记0~5 分;SF-36 还包括患者常规健康指标, 即健康变化, 用于评价患者过去一段时间健康状况, 按照选项的顺序分别记0~5 分。将上述得分相加, 折算为0~100 分,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2 中医症状评分 ①胸痛:0 分为患者无胸痛;1 分为患者有较典型的胸痛发作, 每次持续数分钟, 发作1~2 次/d, 但患者疼痛不重, 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2 分为患者每天数次胸痛发作, 持续10 min/次左右,患者疼痛较重, 一般需要口含硝酸甘油;3 分为患者每天有多次典型胸痛发作, 疼痛剧烈,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且多次口含硝酸甘油仍不缓解。②气短:0 分为患者无气短;1 分为患者存在轻微气短, 不影响日常生活;2 分为患者气短明显, 发作较频繁, 有时影响生活;3 分为患者气短较重, 呼吸不畅, 影响日常生活。③失眠:0 分为患者无失眠、无嗜睡;1 分为患者睡眠易醒;2 分为患者睡眠时间5~7 h/d,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将得分相加, 即为患者症状得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症状缓解越明显。
1.4.3 心绞痛评分 ①发作次数:0 分为患者无心绞痛发作;1 分为患者发作1~2 次/周;2 分为患者发作3~4 次/d;3 分为患者发作≥5 次/d。②持续时间:0 分为患者无心绞痛发作;1 分为患者疼痛持续约3 min/次;2 分为患者持续4~6 min/次;3 分为患者持续7 min/次。③疼痛程度:0 分为患者无心绞痛发作;1 分为患者发作时休息可缓解, 不需含化硝酸酯类药物;2 分为患者发作时需含化硝酸酯类药物, 缓解后可继续正常活动。各项评分相加即为心绞痛评分总分,评分越高患者心绞痛症状越严重。
1.4.4 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 即正常范围心电图,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症状评分降低>65%;有效:患者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 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症状评分降低50%~65%;无效:患者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 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中医症状评分降低≤49%;加重:患者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和心电图较治疗前加重, 中医症状评分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对比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中医症状评分 心绞痛评分试验组 30 42.67±4.29a 3.33±0.16a 2.14±1.83a对照组 30 31.11±3.23 5.27±0.21 5.59±1.92 t 11.791 40.248 7.12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现代医学指出,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血管通道狭窄,病情严重者发生阻塞, 狭窄和阻塞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致使心肌供血不足、缺氧, 从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3]。中医学中认为, 疼痛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4]。《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脉者, 血之府也, 涩则心痛。”可见胸痹疼痛的主要病机是心脉瘀痹, 血凝而不流。中药穴位贴敷为中医传统外治法,将药物贴于特定穴位起到治疗作用[5]。
本文采用的主要药物有黄芪, 善于补气, 可以推动血液运行,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黄芪可以预防心肌缺血, 配合当归可扩张血管, 抗心律失常[6];丹参为治疗胸痹痛的常用药物, 善于活血化瘀;川芎善于走窜,具有行气活血祛瘀之功, 并且其生物碱强心作用明显,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改善心肌缺血情况;三七活血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三七可以扩张血管, 降低心率[7,8];乳香、没药二药合用, 可疏通脏腑经络;冰片有通窍之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冰片可以透过皮肤, 促进吸收, 刺激穴位, 提高治疗效果[9]。同时配合背俞穴进行中药贴敷效果显著, 其中心俞穴为心经气血输注于背部的俞穴, 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胸痹心悸痛;肺俞穴与心俞穴相配伍, 两者同居上焦, 在气血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10]。贴敷肾俞穴, 有助于继发肾中精气, 培补先天的作用。膻中在《灵枢·海论》曰:“膻中者, 为气之海”, 可调节机体气血, 且可以调节神经, 放松平滑肌, 扩张血管[11,12]。大陵、神门位于心经上, 具有治疗胸痹的作用, 以上药物和穴位同用, 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 采取背俞穴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