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2023-09-22徐友龙应霞

观察与思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逻辑马克思主义特色

徐友龙 应霞

提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逻辑内涵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逻辑构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逻辑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

所谓理论逻辑,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而且也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的逻辑关系。①参见张雷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 年第2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尤其是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能够为我们系统把握乃至继续创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提供逻辑指引。

一、逻辑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象和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表述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我们党新时代以来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创新的系统总结。其中,“十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十四个坚持”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主题,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系统性创新性阐述,进一步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深化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我们党在理论成果上充分展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逻辑主题下的守正创新。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方面,用“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则将“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增写了第七个“明确”和第十个“明确”,分别概括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又如: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十三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为“十六个方面”,更加充分展示了实践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推进。

二、逻辑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还是新时代,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逻辑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贯彻这一逻辑核心的基本路径,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检验。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669 页。,“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87 页。。从担任党的总书记的第一天开始,习近平同志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4 页。。这是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核心的凝练表达,指引着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思想和新实践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价值立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使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党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和源泉。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70 页。我们党作为9600 多万名党员、全国执政70多年的大党,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潜在风险挑战,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把民心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新征程上,我们唯有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起最广泛、最强劲、最磅礴的力量。

三、逻辑内涵: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内在一致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展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可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逻辑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把握“五位一体”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把对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先后形成了包括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经济思想领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主题等重要判断,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作出了“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精准判断,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怎么看的问题;提出了新理念、新格局、新动力、新路径、新举措等重要布局,对如何引领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作出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怎么干的问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②《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0 年11 月20日。,形成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主题,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方面,形成了“十个坚持”的核心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习近平强军思想立足于新时代国防和军队鲜活实践,深刻回答了强军兴军的使命任务、目标方向、原则制度、根本指向、战略布局、重要路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形成了以“十个明确”核心内容,逻辑严密、意蕴深远的科学军事理论体系,充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军强什么、怎么样强军”的深邃理论思考。

习近平外交思想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凝聚了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以上五大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重要论述一道,清晰地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并充实了其理论内涵。

四、逻辑构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41 页。。在这样的世界和时代境域中,胸怀“两个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构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吁求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欢迎并推动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倡导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绿色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星球。

这些理念及其实践,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和坦诚的大国担当,鲜明地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 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航船指明方向,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各国发展繁荣构筑良好的境域。

五、逻辑本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揭示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理念有两个:一是生产力发展,二是社会公平和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富了、生产力发展了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它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就是人人平等、社会公平。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实践,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之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 页。。

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4 页。,“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3 页。,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判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本质。这是因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要在中国实现“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遵循这一逻辑本质,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样,就能确保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政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六、逻辑方法:“六个必须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六个必须坚持”,可以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方法的全新概括,为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逻辑指引。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新征程上贯彻人民至上理念,要求我们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一盘散沙”“一穷二白”的悲惨境地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现成教科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尽管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曲折和波折,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道路、理论、制度的优越性。进入新时代,我们创造并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自信自立的逻辑方法,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而形成的思想理论,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方法。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实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并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踏上新征程,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敢于善于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正是坚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的问题导向,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究竟应该“什么样”以及“怎样建设”两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征程上,要科学统筹、优先解决紧要问题,总结、反思共性、规律性问题,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和思维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作为研究把握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要求我们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系统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经济发展中提出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治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等。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方法,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规律性、互动性,增强胸怀“两个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从国际的立场看问题,从全球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猜你喜欢

逻辑马克思主义特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创新的逻辑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