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初探

2023-09-21李博龙

考试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

李博龙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在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到,我国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高中学校积极应对国家政策,持续更新高中语文教材与教学方案,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怎样教、教什么是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亟须构建一套全面、全新的教育方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统一学生的文言文思维与语言能力,深度挖掘文言文的魅力,通过创新化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依托核心素养培养视域,分析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涵与特点,阐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建议,并结合教学实例剖析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包括《苏武传》《鸿门宴》等案例分析,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言;核心素养培养视域;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074-04

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古人记录史实、歌咏吟唱的结晶,同时也为后世语文教学留下宝贵财富。从教学角度来看,一方面,文言文承载的是历史文化与传承,通过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重大事件,感悟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领会民族精神,让学生以史为镜,反省自身;另一方面,文言文作为我国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文言文是属于古代语法体系,利用现代白话文体系加以解读存在一定偏差,深度还原古人的语法习惯,结合新时代核心素养培养视域要求,創新高中文言文教学体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兼顾高中各教学大纲中的零散文言文篇目,形成统一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持续提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涵及特点

(一)教学内涵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内涵包含思维、语言、审美与文化四个方面:第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梳理文言文的整体结构,强化自身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采用多元化、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思维能力;第三,带领学生从语言艺术、表现形式、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赏析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第四,以史为鉴,思古人智慧,启发学生,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教学特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视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文言文语言具有深入化与自主化的特点。文言文需要大篇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深度剖析文章内涵。文言文编写过程中多掺杂作者情感,因此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深入化、自主化特征。第二,从思维方面进行分析,文言文具有独立化、辩证化的特点。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且作者在文章中能精准把握语言表达方式,有条理、辩证性地讲述自身观点。第三,从审美维度出发,文言文具有本土化、传统化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言文含蓄、婉约的表达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文化的本土化特征。所谓传统化、本土化审美,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

二、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建议

(一)教学目标设计建议

1. 重点关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占比较高,选择题、主观题是高考文言文试卷的主要试题类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应对高考的能力。以《登岳阳楼》为例,可从语言、文化、审美、思维几方面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首先,分析教材提示的目标,教材给出以下几个提示:恢宏的景物描写,今昔对比,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拓展阅读;其次,综合分析教材目标提示与杜甫的生平经历,把握《登岳阳楼》的风格基调,深度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最后,确定教学目标。从语言角度侧重分析“乾坤”“浮”“坼”等词语的深刻意蕴,从思维角度侧重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侧重分析文章“沉郁顿挫”风格,从文化传承与理解角度侧重分析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2. 体现高中文言文的个性化审美

文言文的体裁多样,包括“人物传记”“宋词”“近体诗”等体裁,不同体裁的文言文表达的个性化审美也存在差异。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言文,都能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应,以《归园田居》为例,逐步培养高中生的个性化审美。以语言、审美、思维、文化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结合教材提示的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的《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教材提示的目标为:通过研读诗句,体会诗人淡薄、复得返自然的心境;掌握全面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多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个性化赏析诗句魅力;透过诗词看本质,感受诗人的生平感悟;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

结合陶渊明生平,重新设置《归园田居》的教学目标: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利用“朗读+绘画”方式,让学生体悟农村生活之美,同时利用画卷描绘诗人笔下的“归隐”生活。②文化传承: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生活经历进行分析,体味古人的价值取向。③语言鉴赏:深度研习《归园田居》的语言艺术,重点把握其中“白描”“比喻”等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文章。④思维提升: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精准把握情景关系。

3. 感受性拓展体验置于首位

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不同,目前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大量文言文选段,包括《游园》《窦娥冤》等,不同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将学生的感受性拓展体验置于首位。例如,在《游园·皂罗袍》教学活动中,可从审美、语言、文化传承三个角度,为提升学生感受性体验做好铺垫:第一,立足审美角度,指导学生吟诵曲谱,在音乐碰撞中充分体会主人公的情感;第二,立足语言角度,以戏剧情景重现“游园”片段,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第三,深层剖析作品主人公杜丽娘,体会其对自由的渴望。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 由象通意

借物言志、托物咏志是文言文常用的描写手法,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需重点分析文言文中的“象”,由象通意,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例如,在《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中,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词的上阕、下阕意象,提出问题:“上阕与下阕描述怎样的景物特点?”“请用散文的语言描述场景”。在明确作品“象”的基础上,分析意象表达的内涵,重点分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深层含义。

2. 由此及彼

以《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为臣不易”的核心思想,同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课文,深入分析“为臣之形”“为臣之言”“为臣之性”。通过对不同朝代、不同身份臣子特点、心理等的分析,由此及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3. 由字到理

“文”与“言”的高度统一,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文”指的是文学风格、文体形式,“言”指的是语言、语感。深入分析文言文作品的文字,由字到理,让学生体会作品深层次的含义。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通过“猜读单”“练习单”巩固学生对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特殊文字的印象,“猜读单”预留重点字词让学生填空,“练习单”采用口头检测方式。

4. 由问达意

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可采用提问方式,利用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作品包含的深层含义。教师先发放关联资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提问学生,提问内容包括:字词句含义、字词句运用、作品表现手法、作者思维、文本细节等。学生采用“自己答”“同学答”“讨论答”“教师答”等回答方式。

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案例——《苏武传》

(一)《苏武传》教学目标

在《苏武传》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其一,通读全文,梳理字词知识,了解全文大意,梳理事件脉络;其二,通过文言文中描述的背景、事件与人物,深入分析了解苏武的性格特点与爱国情怀;其三,分析整篇文言文的叙事与写人艺术。

(二)《苏武传》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爱国精神,是《苏武传》的教学难点。同时,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本篇文章的叙事、写人艺术。

(三)《苏武传》教学方法

着眼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结合问答法、朗读法、诵读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苏武传》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自行预习,借助辅导书扫清《苏武传》中的生字、生词,并收集有关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课外资料,增进自身对苏武的了解。

2. 课堂导入

千年之前,我国有一位历史人物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事迹流传千古,让史官心潮澎湃。千年来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就是苏武。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苏武生活的朝代,领略和体悟苏武的传奇人生。

3. 朗读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的流程如下:第一,将学生划分为4人一组,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适度点评;第二,监督学生通读全文,在工具书辅助下精准掌握每个字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及时询问教师;第三,按照《苏武传》段落将全班学生分为相应小组,每组选派代表或全组朗读相应段落,师生倾听的同时纠正读音,帮助学生合理断句;第四,每个小组负责翻译字词、句式,尽量在小组内部消化疑难问题,若遇到无法理解之处,可组间讨论,最后由教师统一总结,整合学生讨论内容,归纳出文言文的完整译文;第五,通过朗读文章持续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力。要求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文本,总结全文故事脉络并概述全文。

文章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方法,自古就有“三分文章七分讀”的说法,尤其是文言文更要“读”,在反复朗读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度感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所在。尽管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与阅读任务,但学生可能存在“囫囵吞枣”“形式化阅读”等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重新朗读文章,深入解决学生在文言文字词、句式中的困惑。此外,课堂分组阅读与讨论,能够保证课堂良好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4. 情景设计,品味苏武人格

《苏武传》中苏武的主要性格特点是“爱国”,因此情景设计必须体现出苏武爱国的特性,情景设计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教学活动来开展。

活动一:从文章第4~5段的学习中,让学生从两次“自刺”中感受主人公的爱国情怀。首先,明确学习任务:在第4、5段文章阅读时,必须读出历史局势的危急,并从当时的历史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苏武当时的困境。其次,构建完善的学习过程:第一,带领学生通读第4~5段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合理把握语速、语调、语气及情感;第二,指定学生进行阅读,单独点评学生的阅读情况,增进学生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第三,通过收集的苏武历史背景,理解苏武的困境;第四,深入分析苏自刺的原因,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见犯乃死,重复国”等语句中感受主人公的爱国情怀。再次,明确情景的设计意图:利用PPT播放与文章契合的视频,烘托学习氛围。苏武出使完成后,正常情况下需立即返回汉朝,但此时恰逢缑王谋反,苏武出使团队被卷入其中,文章第4~5段利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搭配视频与音乐,形成紧张的氛围感。最后,做好教学指导:第4~5段“后月余……虞常生得”几句简要阐述缑王谋反过程,因此采用舒缓、平和的语气阅读;在苏武自杀前两句阅读时,采用决绝、凄凉的语气,同时在系列短句阅读过程中,采用急促的语速进行阅读。教师全面收集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苏武面临的困境,剖析苏武自杀原因:查阅汉代初建时的历史资料可知,匈奴屡次侵犯边界,汉高祖亲征却深陷包围,最终以和亲而告终,经过四朝休养,汉朝国力日渐雄厚。在此背景下汉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打探敌国虚实,恰逢缑王造反,苏武面临生死抉择,因此苏武自刎维护自身与国家的尊严。结合这段历史,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苏武传》背后的深层含义。

活動二:利用“苏武牧羊”片段,深度体会苏武生存与心理的困境。首先,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反复研读“苏武牧羊”片段,用一个词形容苏武十九年的生活;结合文章描述片段,扩写苏武牧羊的相关情景。其次,构建苏武牧羊的相关场景,让学生观看本篇文言文的视频,使学生体会苏武的内心,感受其生存苦、心灵苦。

5. 比较阅读

将《屈原列传》作为比较学习的对象,从叙事艺术、写人艺术的角度出发,剖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利用文章诵读、观看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比较阅读后,教师对《屈原列传》与《苏武传》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叙事的形式为主,同时配合插叙与补叙,形成完整的故事线。两篇文章的叙事语言简洁明了,且句式多变,能采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复杂故事线。此外,两篇文章融合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让主人公形象更加饱满;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武传》的描述善用对比手法、情感记叙手法,文章内部无议论内容;而《屈原列传》多采用夹叙夹议手法,司马迁的情感多掺杂在议论内容中。

6. 评述历史

苏武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苏武传》的学习,要求学生写下对这段历史的感悟,以史为鉴,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挖掘自身从本篇文章学习中得到的启示。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尊重历史,并从苏武身上学习爱国思想。

7. 布置作业

教学活动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300字左右的议论文,论文中必须有明确观点和结论。利用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传》,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力。

四、 结论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结晶,流传到现代已经成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国开展改革教育以来,高中语文纳入大量文言文作为教材,文言文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核心文化素养视域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语文教学需求,加快创新教学方案,通过情景设计、诵读、观看视频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对加快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改进,也能实现“以史为鉴”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析[J].作文:高中版,2023(2):21-22.

[2]赵晓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4):45-46.

[3]高志.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9):34-37.

[4]武俊红.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1):28-29.

[5]刘心,郑晓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言文字词教学策略新探——基于中华传统文化[J].课程教学研究,2021(8):21-25.

[6]林润瑜,陈晓儿.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文言文深度教学课堂实践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15):74-77.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