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融合应用策略

2023-09-21赵明胜

考试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应用价值初中

赵明胜

摘 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的肯定也越来越多,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文献查阅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融合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必要也是重要的,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师生互动性少、信息化教学倾向于感官刺激、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化。要想摆脱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教师应重新审视学科特点并根据初中生认知特征、身心发展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包括通过构建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上引导学生图像识读以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通过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借助客观的评价深化学生美术学习感悟,以达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美术教学;应用价值;融合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146-05

一、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指导下,初中美术教师应与时俱进,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寻找出路,加强美术教学信息化建设,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然而,就目前来看,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或者是缺少成熟的信息化教学經验。基于此,文章综合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当前美术信息化教学现状就如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美术课堂展开论述。

二、 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变的方向,教育部在2012年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给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详细的发展战略规划,指出支撑课堂的核心驱动力是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展开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在这之后,又相继颁发了诸多文件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甚至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也是我国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这些政策文件无一例外地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为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指出了清晰、明确的方向,需要各大学校以及各门学科的教师加强顶层设计,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了初中美术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生态也呈现出新的局面,教师必须跟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创造性教学,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初中美术教学也需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提升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教学质量,这与美术课程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的课程。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让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过去的任何时候,如今人们的生活、学习等经验都更加具象化、视觉化,特别是近几年,短视频等迅速崛起,在这样的视觉文化背景下,部分学习与工作都需要视觉素养。换言之,在传播信息方面,视觉图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十分强烈,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极其深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现代美术教学内容也不同于以前,其涉及内容广泛,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动画、音频、视频、图片等,有效刺激学生视觉,以此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美术需要凸显出视觉性,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积累听觉、视觉等感官经验,才能有效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创作者通过特定的材料、工具去表达某一种情感、思想,是一种具有思想性、情感性的艺术活动。其中,媒材分为现代、传统两种,在当前艺术创作中,现代媒材的应用很广泛,十分常见,如雕塑、动画、设计、装置等,均依赖数字科技的现代媒材。除此之外,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独创性、个性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是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开发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能激发其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有信息技术作支撑,既可以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不耽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上美术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宽学生视野,让他们的艺术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对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

三、 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基本已经实现信息化教学,但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并不代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初中美术教师都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少之又少。究其根源,教师存在认知偏差,或者是对信息化教学研究不够透彻,缺乏成熟的经验,所以当前的美术信息化教学问题重重。

(一)师生互动性少甚至为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主导者角色,学生则是主体,这两者的互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目前来看,初中美术课堂参差不齐,有发现学习型课堂,有问题解答型课堂,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展开模拟教学的课堂,但是也有演示型课堂。具体来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制作用于课上教学的电子课件,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去操作,给学生逐一呈现知识。这些电子课件往往设计得华丽且精美,对学生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在课上激发其学习兴趣。但是问题在于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换言之,学生只是观看者,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不强。这种教学方式对现代化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整个课堂氛围比较好,但教师难以主导学生思维,从本质上来看,美术课堂成为教师机械地播放课件而学生被动观看的过程,整体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信息化教学倾向于感官刺激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制作电子课件或者从网上下载电子课件时往往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特征,反而过度关注光、声等元素对学生感官刺激效果。诚然,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喜欢这些形象化的信息资源,但是美术教学过度倾向于感官刺激,容易出现偏差,即教师片面追求美体效果、界面华丽等而忽视学生认知特征。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借助外界媒体刺激吸引学生被动模仿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接受。虽然这种感官刺激可以短暂地提升学生注意力,但时间久了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甚至出现审美疲劳和倦怠心理。长时间倾向于感官刺激的美术教学会让学生原本的感兴趣以及好奇慢慢转变为不再关注,这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给学生打造趣味、高效的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关注信息技术在课上的应用价值,忽视了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观看电影。如果教师在美术课上只是单纯地使用现代化技术而未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就会导致教学浮于表面,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细化作用也不复存在。师生之间原本不可或缺的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被信息技术削弱,学生除了获得视觉上的享受以外很少再有其他的收获,比如对知识点的深度思考,比如与同伴之间的深度交流等,这些过程的缺失造成美术教学流于形式。

四、 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策略

(一)构建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听课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效果。尤其是美术这类艺术课程,知识点抽象,往往晦涩难懂,导致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时学生跟不上思路,所以提前做好功课是必要的。而构建翻转课堂是一种有效措施,翻转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主动权由主导者教师转变为主体者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以视频为代表的学习资源,学生则依据这些资源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听课起点,为接下来课上的学习活动作好准备,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致了解下节美术课上要学习的知识,并且带着问题去听课,这对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色彩的魅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翻转课堂实现高效教学,具体如下: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特征、思维方式以及艺术课程标准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认识“对比色”与“类比色”的知识,感受色彩的表现力,结合生活经验去体验不同色彩搭配所传递出来的不同情感;②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不同环节掌握色彩搭配规律与技巧,在这个基础上去创作,获得较强的色彩感知能力以及创作能力;③情感目标:体会色彩魅力,形成通过色彩表达情感的态度。其次,分享学习素材。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通过自制或从网上下载的方式获得相应的资源,比如,介绍色相环这类工具的短视频以及各种色彩图片等,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压缩形成压缩包,再通过钉钉、微信等将压缩包分享给学生。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检测。为了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质量,使其有目标、有方向地学习且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提供学生自主检测任务。比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些由不同色彩搭配的作品等,还可以收集相关艺术作品展开对比,从中寻找差距与问题。

(二)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继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相较于静态的美术作品可以给予学生动态、直观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也就十分轻松,而且往往事半功倍。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掌握其特征。我國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而且每个民族的美术文化独具特色,初中生对这些文化的了解是很少的。在教学实践中,若是教师直接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不仅过程枯燥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吃力,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思路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晦涩难懂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譬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视频,通过视频直观地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特点,如苗族的风雨桥、客家族土楼、云南白族民居、维吾尔族的艾德莱丝绸、藏族的唐卡等。这些有趣的、新奇的内容对初中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深化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

(三)引导图像识读,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图像识读能力,这是学好美术的关键,也是最基本的素养。图像识读是指解读和识别美术作品、图形以及影像等视觉符号。信息化时代,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图像识读活动,引导学生细致、全面地欣赏美术作品,以此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为例,这节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题材中国画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朝着这一目标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画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步辇图》。一方面,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的移动、扩大、缩放等功能,让学生既从宏观上欣赏这幅画的整体结构,又从微观上让学生赏析这幅画的局部内容甚至各种细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资源共享优势给学生介绍这幅画的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其题材以及主要内容、思想等。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准确、深入了解这幅画的艺术特点。在指导学生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使用放大功能放大这幅画,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服饰、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等细节,和学生交流这些人物的传神之处。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等。

(四)组织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明白一个客观事实,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工具,而学生才是教学主体,且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其他教学方式并不冲突,不能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摒弃其他教学手段。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教师除了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以外,还可以通过问题适当地点拨与引导学生,从而实现深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步辇图》并引导学生欣赏以后,可以再呈现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然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①认真观察美术作品,通过人物的表情等细节分析其心理状态,并思考为什么在南唐处于危难时期韩熙载仍然歌舞升平,甚至经常夜宴宾客?②你认为途中中书侍郎韩熙载是哪一位,是根据什么去判断的?③韩熙载听音乐时的动态神情是这幅作品中的一个亮点,画家是如何将其刻画出来的?④《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在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即指出欣赏这幅作品的几个切入点,譬如从分析形象与形式入手,描述对作品内容的体验与理解,总结对作品内涵的研究与领悟等。接着,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这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客观实施评价,深化学生美术学习感悟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反馈、激励功能。科学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判断,还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信息化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适当地调整与改进教学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评价主体。在传统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作品的好坏完全由教师定夺,这样的评价过于主观,容易导致全班学生的审美千人一面。而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美术作品分享到家长群,让家长参与评价,还可以发布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上,让网友参与评价。多主体参与的评价相对来说更加客观,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改进,这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评价内容。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而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以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最终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其学习过程。比如,课前观看视频的时长、提交作业的及时率与答题的正确率等,这些均可以作為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评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地反馈出来,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从而高效达成美术教学目标。最后,通过信息技术对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处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存储功能,既方便教师记录信息也方便后期查询与利用。基于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评价方法,如采取“电子档案”评价法,将学生的每一次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建立独一无二的档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即比较学生之间差距的同时审视学生近期的成长情况,是进步还是退步。当学生进步明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同样,当学生退步明显时,教师应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找到退步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 结论

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表明,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优势发挥出来,给学生创设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思考与探究,充分理解和内化美术知识,实现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琳.“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路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5):37-39.

[2]王燕.“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与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9):236-238.

[3]朱晓婷.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3(3):31-33.

[4]王芳.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195-198.

[5]赵阳.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23):215-217.

[6]杨丽.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113-114.

[7]王卫国.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76-78.

[8]谭琳.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融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113-115.

[9]赖丽梅.“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8):108-110.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应用价值初中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