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博州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2023-09-20张鹤

艺术大观 2023年25期
关键词:精河县博州毛色

张鹤

摘 要:新疆博州长调民歌“十三种毛色的骏马”是我国蒙古族长调艺术中具有特定风格的一部分。本文从该长调民歌的音乐形态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明晰博州长调民歌旋律的生成脉络。

关键词:新疆博州长调民歌;音乐形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5-00-03

“十三种毛色的骏马”长调民歌是新疆博州精河县土尔扈特蒙古族特色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后文简称“骏马”长调。它向人们展示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现状,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在歌曲传唱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质。不仅如此,民歌的传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向其他各族人民展示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这首长调民歌经过一代又一代歌手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骏马”蒙古族长调民歌释义

新疆博州蒙古族长调民歌“十三种毛色的骏马”在土尔扈特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十分具有影响力。在博州这片辽阔的热土上,各民族你来我往,文化不断交流,从而产生长调之乡的美誉。

多年来,经过民间艺人、专家收集整理出了大量博州地区描写骏马的长调民歌,据统计,该类长调民歌数量在新疆长调民歌中占有较大比重。“骏马”长调主要以描写骏马的体态形象为主,它虽然是博州长调民歌的组成部分,但是因描写骏马而形成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民歌体裁。在这类民歌中,每一首歌的首句和第二句都是对骏马的描写,包括马匹的神态和马匹的毛色,由此作为切入,从而引出诗歌的其他内容,从而达到借物抒情、升华主题的目的。每一首民歌都有各自反映的内容和主题。到目前为止,经过整理与统计,博州精河县关于“骏马”的长调民歌,大约有300首,这十三匹骏马的毛色分别为:栗毛色、骝毛色、青毛色、银鬃色、乳白色、银河灰色、鼠花尾栗色、斑毛色、黑沙毛色、花毛色等。“骏马”长调民歌在我国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依旧传唱的地区有博州精河县托里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等地。精河县因此也冠以“十三种毛色骏马”长调民歌故乡的美誉。

二、“骏马”长调民歌释义

长调即为乌日汀道,是蒙古族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代表,亦是精河县蒙古族人对长调民歌的称呼。长调被蒙古族人民誉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把旋律悠长舒缓、音调高亢、节奏自由的民歌称为长调民歌。长调民歌的产生是伴随蒙古族先民在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中形成的。

长调因具有本民族特色,备受蒙古人民的喜爱,无论是举办婚礼、迁移蒙古包、新生儿降生,甚至是对马匹进行标记等主要的蒙古族社交活动和其他仪式上,如蒙古族传统的摔跤比赛、射箭比赛和马术比赛等一系列运动,都配有长调民歌,亦成为文化认同的标志。

三、“骏马”长调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调式、音阶

新疆博州“骏马”长调民歌有其自身的调式体系,主要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而较少使用五声音阶以外的音。但在装饰音中,五声之外的音较为常见,其原因是装饰音用以丰富曲调,在较好适应旋律发展、增强效果的情况下,具有多变性的特性。“骏马”长调以五声音阶为主,据笔者分析的谱例统计,宫调式出现次数最多,有15首,其次出现较多的调式为商和徵调式,各7首,羽调式出现5次,没有发现角调式。由此可见,“骏马”长调民歌中宫调式占比多于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的占比。

(二)旋法

“骏马”长调民歌具有其自身的旋律特色,它承载着博州精河县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传统文化,展示了蒙古族人民在游牧生活中的习惯和历史发展状态。通过对长调民歌旋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音乐旋律发展的音高运动特点,亦能进一步研究该地区长调民歌的旋律生成脉络。

1.旋律线

笔者通过对“骏马”长调民歌的旋律分析研究中发现,曲调在旋律进行中,呈多种多样的形式,曲调由于音高变化在旋律进行中形成多种起伏波动的状态。

其包括稳定式、迂回式、大山式和斜线式四种旋律线方式。

①稳定式。这里指旋律比较平缓,起伏波动不大,多采用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或小跳音程的排列组合(见谱例1)。

②迂回式。旋律音高回旋起伏,由乐音级进或跳进而构成上下弧形的旋律进行(见谱例2)。

③大山式。这里指音高呈现出由低音直接跳入高音的运动状态,而后再由高音返回到中音或低音区,形成大山形状的排列形式。歌曲旋律幅度较大,一般有六度、八度的大跳(见谱例3)。

④斜线式。歌曲音高旋律走向呈反方向运动的状态,在高音阶段,有高音直接大跳下至低音八度或八度以上,具有强烈高低音反差的效果(见谱例4)。

2.旋律进行中的音程特征

在旋律进行中,跳进和级进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在同一首歌曲中,只能侧重于一方,从而展现出本首歌曲的特征。[1]“骏马”长調民歌中,跳进是主要特征,听起来别有风味,而级进的数目不多。

①级进

级进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出现率极低,很少有连续出现级进的歌曲,只是作为歌曲的点缀出现(见谱例5)。

②跳进

跳进指相隔音级的运动,“骏马”长调民歌在旋律进行中,跳进多为四度至八度,以及八度以上的跳进。

第一,四度跳进,一般出现在长调民歌曲调上升的过程中,多用于句首,有时也会在衬腔中出现,具有强烈的动力感(见谱例6)。

谱例7所示的旋律句是《黑花马》中出现的旋律四度跳进音程。

第二,五度跳进,从听觉而感,五度和八度相近,稳定而开阔,见谱例8,不仅可以出现在开头,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上行跳进和下行跳进均可出现。

谱例9是《黑嘴白毛马》中旋律句的五度跳进音程。

第三,六度及七度跳进在长调民歌中,大多出现在衬腔中,起到丰富旋律色彩的作用,旋律进行方式可以是上行音程跳进,或是下行音程跳进(见谱例10)。

谱例11是长调民歌《白毛马》旋律句的六度、七度的跳进音程。

第四,八度跳进在旋律进行中是自然顺畅的,特别在长调民歌这种慢节奏的歌曲中,具有抒情细腻的感受(见谱例12)。

3.调式的变换

“骏马”长调民歌中的调式变换,在同宫系统中内部进行转调较为常见,起到丰富旋律的作用,一般来说,主音以及调式均发生改变的转调现象较少见。

同宫系统内部的转调,是宫音相同的调式中,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改变调高,从而主音和调式均发生了变化(见谱例13)。

谱例13所示的这首《灰斑马》长调民歌的调式特点,是同宫羽调式—同宫商调式—同宫徵调式的交替。

乐句内部呈现出C宫系统A羽调式—D商调式—G徵调式的转换。

通过对新疆博州精河县“十三种毛色的骏马”长调民歌各种综合的音乐形态分析,总结出:该歌种沿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调式,是音乐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旋律发展的变形,使得延绵悠长的长调民歌在演唱中非但不枯燥,反而充满生机。通过马的毛色,来赞颂骏马、家乡、人和物,反映新疆博州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亦是该族群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

参考文献:

[1]赵塔里木.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M].扬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乌兰杰.草原牧歌的音乐特点[J].音乐研究,1985

(04):105-115.

猜你喜欢

精河县博州毛色
新疆博州:成群北山羊雪中觅食嬉戏
新疆博州地区餐饮单位消毒餐(饮)具检测分析
湘沙猪配套系毛色遗传研究
球探
马的毛色基因分析
博州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POMC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
小猫玲珑
博州滴灌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