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养老制度的特色及当代启示
——评《宋代养老制度研究》

2023-09-20郭炳瑞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赏赐养老家庭

书名:《宋代养老制度研究》

作者:马晓燕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444-8

出版时间:2022 年12 月

定价:98 元

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制度作为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的重要方式,在家庭伦理道德、社会秩序和国家制度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重视养老制度建设,不断拓展养老对象范围,丰富养老方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养老制度。由马晓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代养老制度研究》一书,首次构建出宋代养老制度体系,对宋代养老制度的特色及利弊得失进行论证,推进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社会史的研究。

《宋代养老制度研究》一书共有七章,运用制度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正史、笔记小说、地方志、个人文集及石刻文献材料,分别讨论了宋代对高龄老人的优待制度、对鳏寡独老的救助制度、对特殊老年群体的优恤、官员养老制度、官员养亲制度、宋代家庭养老行为的奖惩制度,以及宋代养老制度的评价等内容,着重考察宋代的养老对象、方式、对家庭养老的保障,以及养老政策在社会层面的实施状况及其制约因素。

全书结构层次井然,论点清晰,引证丰富,力图呈现养老制度中的“人”和“事”,以“事”见“人”,以鲜活的历史研究方式发掘宋代养老制度的时代特色。

首先,宋代养老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与前代相比,宋代赏赐高龄老人的政令趋于制度化,赏赐时机呈三年一赏的趋势,赏赐标准逐渐明确;宋代新增了优恤特殊老年群体的制度,把老年的科举士人、军士、僧道及战亡将士父母祖父母等群体纳入政府养老范围,制定对应的优恤措施;官员养老制度更加完备,致仕养老方式打破官员品级限制,七十致仕实现了从礼到法的转变;宋代在侍丁制的基础上,注重对家庭孝养行为的奖励和不孝行为的惩处,实行系统的家庭养老奖惩制度,家庭养老保障措施更为完善。

其次,宋代养老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宋代养老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赏赐与官员致仕养老,还针对不同养老对象新增多种养老方式。对于鳏寡独老群体,救助方式从临时性的米帛赏赐转变到以居养院、安济坊为依托的制度性的集中收养,救助内容也扩展到粮米、住所、医疗救助等;针对老年高级官员,在沿袭致仕养老的同时,创立分司官、宫观官安置老年官员,增加了闲职养老这一新兴方式。

最后,宋代养老制度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宋时期养老制度经历初创、确立、变革、鼎盛和重建五个时期的复杂演进。宋太祖、宋太宗两朝颁行惩处不孝行为的法令,禁止别籍异财,奖励累世同居的美行,规范民众家庭养亲行为,是宋代养老制度的初创阶段。宋真宗至宋英宗时期,政府赏赐高年、优免赋税、确立致仕养老标准,养老措施逐渐完善,养老制度最终确立。经过宋神宗和哲宗时期的一系列变革,养老制度在宋徽宗时达到鼎盛,在救助鳏寡独老及割肉疗亲奖励制度上有较大发展。南宋时期,战乱中遭到破坏的恤老机构及优抚高年的制度得以重建和恢复,形成了南宋养老制度的基本格局。

宋代在养老制度建设上的探索与努力,对尊老养老风气的形成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也为部分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宋代养老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养老制度覆盖面仍不够广泛,养老人数有限;养老经费远不够充足,养老优恤政策常因经费不足而无法顺利实施;在养老制度运作过程中,人治色彩较为突出。

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社会发展面临的养老压力与日俱增,养老制度建设已然成为个人、家庭和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宋代养老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为当下养老制度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首先,完善和优化涉老的法律法规,加快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化建设和家庭养老责任形式的完善,同时社区、媒体等多方合作,提升老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切实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增加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健全城乡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推动社区养老模式发展,促进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再次,加强对特殊老年群体扶助,针对城乡生活困难、无子女及身体残障等老年人群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后,传承中国尊老养老和优秀孝老文化,重视传统文化价值,采取多种措施,倡导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总之,用传统养老文化来启发当今养老制度的构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赏赐养老家庭
家庭“煮”夫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养老之要在于“安”
国王的赏赐
寻找最美家庭
北宋赐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