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众心理学的广播电视行业创新发展探索
——评《广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2023-09-20高铭宇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类节目广播电视受众

书名:《广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作者:徐秋枫,霍学全,张艳鑫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7688-4

出版时间:2021 年4 月

定价:48 元

在传播体系中,受众与传者一样占据着主体地位。受众作为信息终端,对信息传播效率、传播价值等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广播电视行业饱受互联网新媒体冲击,广播电视媒体在受众心中的重要性有所削弱。面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行业需进一步研究观众心理,在迎合观众需求的基础上推动行业创新。

由徐秋枫、霍学全和张艳鑫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广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研究》一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当代广播电视行业艺术实践规律和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专著。该书共六个章节,作者在简述广播电视艺术构成要素和功能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广播电视艺术中的“传”与“受”特征,强调当代广播电视艺术传播需建立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艺术,在充分照顾受众心理的基础上实现节目的审美接受,然后就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提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行业发展对策。该书基于艺术表达和审美接受理论揭示了广播电视的创新之路,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在对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与接受进行探究时,书中提到观众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观众在接受状态下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它与电视艺术发展一脉同源,主要借鉴了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基于观众心理学观点,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发展应充分注意到服务对象群体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特征,深入研究观众并了解观众实际需求,实现更具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服务,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大众接受水平。作者认为,如今新媒体业态发展正盛,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较为严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自觉遵从广大观众的收听收视行为和心理需求,实现节目创作、行业发展与观众需求的高度统一,具体实践路径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围绕受众群体拓宽节目类型。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观众群体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由此形成的信息偏好越来越多样,最终造成不同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内容的心理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媒体应尽快重新找准市场定位,清晰划定目标受众与市场受众,基于精确调研工作摸清受众特征,并据此调整节目传播等级,以此为蓝本规划设计高质量的节目类型。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基于受众年龄的心理需求进行节目规划,如针对老年受众群体设置叙事讲话类节目,针对年轻人受众群体设置休闲娱乐类节目;还可以基于受众性别的心理需求进行节目规划,如针对男性受众群体设置军事、历史、纪实类节目,针对女性受众群体设置情感、美容、服装类节目。

其二,基于观众心理需求推动节目提质增效。在充分调研目标观众群体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广播电视媒体需创新节目编导策略,满足观众心理需求。以广播电视常见的叙事型谈话类节目为例。首先,在节目企划阶段,编导要加强故事性策划,以故事满足观众求变心理,包括迎合观众心理或情感需求来策划叙事主题,用叙述对立的手法创造出价值观论点,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次,编导可以从嘉宾安排方面入手,选择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人物参与节目,让嘉宾通过真情流露的方式贴近观众情感,拉近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最后,编导要善用节目分段设置叙事悬念,打破观众平衡心理,调动观众情感因素,使观众更加关注和投入节目。

其三,实现节目立体传播和多渠道反馈。书中着重探讨新媒体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并指出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媒体内容的更立体化传播,比如媒体可以将广播电视节目信息发布在新型网络媒体平台上,设置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宣传话题让节目走向百姓的网络生活,扩大节目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此外,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强化与观众的真情互动,从多渠道获取观众对节目的反馈信息,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开设节目留言板块,以话题讨论和留言的方式获取观众对节目的评价;直接开通节目反馈直通车,在节目之后邀请观众对节目内容进行评价。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媒体要不断根据观众心理需求调整节目,以期持续收获观众青睐。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媒体行业应加快推进改革工作,通过积极研究观众心理、积极联系观众情感等方式来推动媒体节目创新,同时需迎合观众心理需求搭建更加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渠道,让广播电视节目信息走入观众生活,在进一步巩固原有观众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新观众。

猜你喜欢

类节目广播电视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