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2010-2020年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19王莎莎林珍铭

旅游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广西区域因素

王莎莎 林珍铭

[关键词]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演化;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广西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1]。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旅游设施、设备等的匹配度不同,导致不同区域旅游发展速度也各不相同,这进一步造成了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2]。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数字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越来越普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3]。因此,探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国外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相对较早,区域旅游经济的效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学者在分析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时,发现旅游业增加了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异[4];也有学者发现旅游业能够为欠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遇[5],具有双重效应[6]。有学者从时空角度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7],发现沿海和内陆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长期的不平衡现象[8];也有学者分析了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9],发现地区经济和资源禀赋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目前,国内学者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11]191、空间关联[12]及影响因素[13]745,[14]等方面,并已有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有学者研究发现,内部差异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11]198,而我国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局部两极分化明显[15]。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一开始主要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后来借助地理统计方法对空间演化特征进行探究。在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影响区域旅游收入发展差异的因素入手,例如资源禀赋、基础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16]158,[17]108。进入21世纪以后,游客需求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要素向多元化发展,许多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发展动力[18],而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和核心因素[19],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时,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是衡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指标[20],但现有研究多以旅游收入表征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少考虑游客数量,难以充分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整体来看,学者们对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部地区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受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内地、沿海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块短板。旅游业作为边境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边境地区全面发展和兴边富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154。因此,探究边境旅游经济差异,对边境地区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边又沿海的省份,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其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较严重的区域旅游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差距在不断增大[21]101。经过梳理文献发现,广西旅游经济相关研究在旅游资源的市域差异[2]98、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異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22-23]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对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分析。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国内旅游发展对我国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广西为案例,选取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这两项指标综合测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等指标和重心模型,分析广西2010-2020年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演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基础服务设施、人才和创新等方面探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2 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发展优势,不仅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氛围浓郁。广西经纬度跨度较大,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大量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同时,广西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最广的自治区,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大量壮观的喀斯特景观,桂林山水就是其中一大代表,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西不仅自然资源优越,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西拥有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① 。近年来,广西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但广西市域间的旅游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例如,在2019年广西各市旅游总收入排名中,第一名的桂林市与第二名的南宁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为149.01亿元,第二名的南宁市与第三名的柳州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为901.19亿元,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收入差距更是由2010年的222.4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 548.15亿元② 。新冠疫情期间,广西旅游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在国家高效防控下国内旅游逐渐复苏。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消费总额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75.5%和7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72.6%;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90.6%③ 。可见,广西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内需、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广西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时序发展特征进行整体判读,借助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指标和重心模型分析空间差异演化特征,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

3.1 旅游经济差异分析指标

本文主要选用了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这3个指标,具体计算式及指标含义如下(表 1):

表1中,Xi 为各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本文综合考虑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这两项指标,利用熵值法综合测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X — 为广西14个市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指数的平均值,n 为研究对象的数量,Pi 为i市人口数,P 为总人口。其中,基尼系数中iXi 为广西第i市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指数Xi 与其在广西所有市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中的位次i 的乘积,加权变异系数中的权重借鉴王洪桥等的处理方法[24],以地区人口规模加权。

3.2 重心模型

区域旅游重心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性和差异性特征[25],因此,本文运用重心模型探究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移动轨迹,计算公式为:

3.3 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用来检测并解释要素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26],用q 值表示影响因子对要素空间差异的解释力,计算式为:

式中,n 和nh 分别为全区和区h 的单元数,σ2 和σ2h分别为相应的方差;q 为影响因素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作用大小,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影响越大,解释力越强,反之则越小越弱。

3.4 数据来源

本文旅游经济和影响因素来源于2011-2012年《广西统计年鉴》④ ,部分影响因素经过计算处理而得,例如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和星级饭店综合得分;同时补充部分人才和创新指标缺失值,其中个别缺失值采用均值法,连续缺失采用线性插补法。本文选取2010-2020年作为研究时段,并对2020年作对比分析,以探讨新冠疫情时期,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

4 广西2010-2020年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演化分析

4.1 广西2010-2020年国内旅游经济差异时序变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基尼系数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呈缓慢减小趋势,加权变异系数也呈逐渐收敛趋势,表明广西市域间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缩小,总体离散程度也得到一定的改善,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图1)。同时,由各指标系数值可以看出,虽然广西区内国内旅游经济指数的加权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均呈收敛趋势,但在数值上却一直维持在0.6~1.0之间,说明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虽然在不断缩小,但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仍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这两项指标均与之前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基尼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在2020年都呈小幅度增长的趋势,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广西市域间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离散程度有所上升。

4.2 广西国内旅游经济重心转移特征

旅游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各方向旅游实力的均衡点,如果某要素的重心偏离了区域几何中心,则表明该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不均衡或重心偏离的状态[27]。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的重心均偏离了广西几何中心[位于广西来宾市内,具体坐标为(108.788,23.8295)],两者重心大致沿南宁和桂林两市几何中心连线的方向移动,表明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而南宁和桂林是决定其重心移动方向的主导城市(图2a)。从经度上看,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在2016年之前变化的程度较小,在2016年之后开始大幅度向东转移;从纬度上看,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呈现先小幅度减小后增大再不断回归的波动态势,表明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东西差距不断增大,南北差距得到一定的缓解(图2b)。整体来看,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的移动轨迹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其中,在2010-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主要在南北方位不断移动,但整体偏向几何中心的南部,说明广西旅游消费及接待人次高值区偏向广西的南方区域。2016年以后两者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相比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东西方向的变动幅度更大,东部区域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表明“十三五”期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在东西方向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发展差异明显,均衡性不高。此外,新冠疫情期间,两者重心在2020年开始向沿西南方向移动,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尤为明显。

根据广西国内旅游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可以将研究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5年属于第一个阶段,即拉锯波动阶段;2016-2020年为第二个阶段,属于北上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主要在南北方向移动,在东西方向之间呈小范围交叉波动态势,说明这期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在南北方向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东西方向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在第二个阶段,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开始不断沿东北方向移动且在纬度上不断向几何中心靠近,说明“十三五”期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在南北方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在东西方向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整体来看,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距明显,国内旅游经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东北部较低,且近些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在南北方向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在东西方向之间的差距却进一步加大,其国内旅游经济发展高值区逐渐向东北部转移,整体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

4.3 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本文以2010年为起点和2020年为终点年份,中间9 个年份以3 年为间隔,最终选取2010 年、2013年、2016年、2019年和2020年5个时间节点,并借鉴胡文海等的划分标准[28],将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划分为发达、较发达、一般和欠发达4种区域(表2)。研究发现,广西国内旅游经济位于欠发达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一般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于2016年两者完成了全部转化,整体逐渐形成了以南宁市和桂林市为核心、柳州市和玉林市为两翼的“双核两翼”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有3个,分别是贺州、来宾和钦州,柳州是当时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唯一一个处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而桂林和南宁作为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是区域内一直保持不变的两个发达市区,其他市区则为一般地区。2013年,贺州实现了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的晋升,从欠发达地区提升为一般地区,而其他市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较为稳定,没有发生变化。2016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已经全面脱离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等级类型;2019年,玉林晋升成了较发达地区,此时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已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在2010-2013年期间,桂林、南宁和柳州这3座城市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极化效应在不断增强,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所产生的屏蔽效应较為明显。新冠疫情期间,各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并不大,没有改变其空间布局,反而部分一般地区抓住了发展机遇,使其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梯度值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3)。例如,北海、百色和河池这3个市区在2019年前呈下降趋势,但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反而呈上升态势,其中北海增加到近五年的最高值。

5 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1 指标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13]747,[17]108,[29],本文选择的指标主要有人均GDP(X1)、旅游资源综合得分(X2)、星级酒店综合得分(X3)、旅行社数量(X4)、公路里程(X5)、第三产业占比(X6)、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7)和高等院校数量[30](X8),分别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交通运输条件、产业结构、人才和创新能力。同时,考虑到不同等级的景区和星级酒店在吸引力上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综合考虑景区和星级酒店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利用综合得分来衡量景区和星级酒店的发展水平。其中,AAAAA、AAAA、AAA、AA 和A 级景区分别赋值为4、2.5、1.5、0.75和0.25[31],星级酒店从高到低分别赋值为7、5、3、1、1[32],并根据地理探测器使用原理,在分析之前借助GIS软件对各个因子作离散化和格网化处理。

5.2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人才和创新能力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程度最高,之后依次是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条件(表4)。除了人均GDP(X1)、第三产业占比(X6)和公路里程(X5)这3个指标的q 值在0.4左右外,其他因子的q 值均在0.5以上,表明本文所选的影响因素能够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起到较好的解释效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年份各指标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性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取2010-2020年影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排名前五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年份影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2010-2013年,影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前5个因素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7)、高等院校数(X8)、旅行社数(X4)、旅游资源综合得分(X2)和星级酒店综合得分(X3),并且前两个因素一直稳居第一和第二,后3个因素的次序在不同年份稍有不同。2014年和2015年,星级酒店总得分(X3)的作用效果大幅下降,人均GDP(X1)和第三产业占比(X6)的作用效果稳步上升,这2个指标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替代星级酒店总得分(X3),成为影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前5个因素之一。2016年星级酒店总得分(X3)的作用效果再次得到提升,重新回归到前5个影响因素的行列中。2017年,旅行社数量(X4)的作用效果小幅度下降,公路里程(X5)稳步提升,使得公路里程(X5)代替旅行社数量(X4)成为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前5个指标之一。2018和2019年,公路里程(X5)和人均GDP(X6)分别取代了星级酒店总得分(X3)在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前5名影响因素中的位置。2020年,产业结构在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提升,而旅行社的作用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这一年第三产业占比(X6)取代了旅行社数量(X4)在前5名中的位置。同时,部分指标的q 值相比研究初期减小了很多,比如人均GDP(X1)、公路里程(X5)、星级酒店总得分(X3)和旅行社数量(X4)。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因素的协调发展、统筹联动更有利于广西区域国内旅游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而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等物质条件相比,人才、创新等因素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作用更大。此外,结合历年各因素的因子交互分析结果可知,任意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都会加大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解释力度,表明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不仅受单一因素的影响,也受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影响。

整体来看,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7)和旅游资源综合得分(X2)一直位于影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前3位,属于核心影响因素;星级酒店总得分(X3)、旅行社数量(X4)一直在前5名影响因素中,属于重要影响因素;人均GDP(X1)、公路里程(X5)和第三产业占比(X6)作用效果较不稳定,为一般影响因素。而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当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格局。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在研究期内,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不断收敛,呈现出均衡发展趋势,新冠疫情期间,广西各市域间的国内旅游经济差异增大,总体离散程度也有所上升,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距仍不容乐观。(2)广西国内旅游人次及收入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均与广西几何中心存在一定的偏离,呈现先南北后东西方向的移动轨迹,具体可划分为 “十二五”期间的拉锯波动和“十三五”期间的持续北上这两个阶段,其国内旅游经济南北差异逐渐减小,东西差异不断增大。(3)在空间分布上,广西形成了以南宁市和桂林市为核心、柳州市和玉林市为两翼的“双核两翼”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空间格局,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发达和一般地区之间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桂林和南宁一直是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发达地区,柳州和玉林为较发达地区,其他城市主要分布在一般地区,还有部分城市在研究初期位于欠发达地区,但在2016年广西实现了欠发达地区的全部转化,全面脱离了这种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类型。(4)新冠疫情期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等级的整体空间布局没有改变,而部分地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值不降反增,处于一般地区的城市尤为明显。(5)人才、创新能力和旅游资源禀赋是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为重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产业结构为一般影响因素,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当前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格局。由于不同时间阶段旅游发展背景不同,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来看,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等物质条件,人才和创新等因素在广西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6.2 建议

为促进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高旅游经济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在保持广西国内旅游传统强市稳步发展的同时,注重百色、河池、崇左等国内旅游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挖掘这些城市的旅游发展潜力,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传统旅游强市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各地区应注重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借助大数据优势促进广西旅游智能化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助推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打造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型旅游业態。(3)相关部门应注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从供需两侧刺激游客二次消费,促进优质旅游发展。(4)地方政府应实施“人才创新、科技赋能”的驱动战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相关岗位的薪酬待遇,吸引新型旅游人才,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广西区域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关于四色猜想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区域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