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图书馆开展法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以湖北省某民办院校为例

2023-09-19邱雪婷

区域治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图书馆法律

邱雪婷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图书馆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近年来,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高校的法治教育也备受重视,法律素养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法律素养教育对保障大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分析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剖析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进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开展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统计素养等素养教育的责任,因此对于法律素养教育的开展,也应义不容辞。

一、法律素养的内涵

现有研究认为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重在强调学生自身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状态和程度,着眼于保障学生合法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1]。简而言之,法律素养主要包括法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能力三个组成要素[2]。其中,法律意识是形成法律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知识是关键,法律应用能力需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与考核。实际上,法律素养与信息素养类似,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但法律素养更难以凸显,这是因为法律素养需要透过事物的表象去发现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正因如此,这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主体对法律信息的敏感程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也是大学生形成法律素养的主观条件,主要关系到人们对于涉及到的法律观点、法律情感、法律知识等相关内容的认知和看法。法律意识通常无法自发形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同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其所学专业的背景、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等密切相关。

(二)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素养的关键,也是应用法律保障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从微观上看,法律知识通常是指国家和地方相关的专业法律和法规,对主体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而在宏观上,除专业法律和法规外,法律知识还包括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涉及到的法律常识。法律知识的传播形式较为多样,如设立的法律宣传栏、法律类图书、法律文件、法律新闻等,对于宏观意义上的法律知识,高校学生在日常中接触学习到的机会也较多。

(三)法律应用能力

法律应用能力是指主体能够将获取到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寻求法律帮助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去,也即主体能在法律意识的指引下,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法律应用能力是形成法律素养的外部条件,对法律的应用能力是主体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彰显,更是高校开展法律素养教育的落脚点与最终归宿。

二、民办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一)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个人的法律意识是指在个人经验和前人法律知识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法律认知[3]。我国法治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加之在中学教育阶段,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在学生各阶段升学考试范围内,因而上大学后,如果不是就读法学及相关专业的话,其自身的法律基础意识相对来说较为薄弱;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由于生活在大学校园里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高校法治素养教育本身也存在一定缺失,导致学生能接触到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法律事务的机会较少。以湖北省某民办院校为例,据调查该校大多数学生仅对网络购物退换货有相对敏感的意识,但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各种违法手段也更加高科技化和隐匿化,这早已超出高校学生的认知程度[4]。因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也应逐步提高,进而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法律知识较为欠缺

当前,高校教育重心多数都放在科研、就业、考研等方面,法治教育也多是依附于德育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展[5],这就导致在高等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素养相关能力的培养,因而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会系统地学习法律专业课程外,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几乎很少会接触到法律知识。另外,由于湖北省某民办院校法律专业的空白,导致该校图书馆馆藏法律相关的图书也较少。然而法律知识是法律素养的基础,高校学生只有对法律法规知识有一定了解,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才能投入实际应用之中。另外,该校开展的法律素养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思修道德和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来实现的,该课程由思政老师来讲解,由于专业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法律内容的把握并不全面,也不够专业。长此以往,该校学生接受的法律素养教育将形同虚设,学生的法律知识也十分欠缺,当学生遇到如“校园贷”“网络刷单”“网络赌博”等实际法律问题时无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乃至上当受骗,这将严重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自我维权意识不够

由于未能接收到全面、系统的法律教育,该民办院校学生对法律知识较为欠缺,自身的法律意识也较为薄弱。从对该校部分学院走访调研发现,当大学生们遇到网络诈骗、钓鱼网站等相关法律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现得手足无措,具体表现为:第一,针对一系列的欺诈问题,大学生难以第一时间准确、清晰地辨别出其中的真伪,有的甚至还会上当受骗;第二,当面对受骗现实时,该校大学生也很难精准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繁荣,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网络刷单”行为应运而生,参与“网络刷单”的大学生也愈来愈多,在调研中发现该校部分大学生甚至跃跃欲试,将此视作牟利的出路之一,较少有学生意识到“网络刷单”实则是违法乱纪行为。正是因为他们在源头上就意识不到“网络刷单”的危害,因此有的学生即便不幸被骗取大额金钱也只能自认倒霉,放弃追究。基于此,高校开展法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培育学生的法律素养,正确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法律认知,并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十分重要。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法律素养的可行性

(一)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个资源量巨大的知识宝库。首先,湖北省某民办院校图书馆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其纸质图书藏书量已达到近百万册,纸质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囊括了中图法22 个大类的图书,法律类图书也不例外;其次,该校图书馆十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期刊文献、学位论文、报纸、电子图书、音视频、考试题库等多媒体资源应有尽有,其中不乏形式多样的法律类相关资源;最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具有连续性、持久性和及时补充的特点,而非一过性的,资源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开展给图书馆开展法律素养教育提供了弥补法律类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而,图书馆丰富多样的法律类资源给图书馆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素养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二)空间优势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创客空间”也应运而生。在湖北省某民办高校的校园里,承担这一重任的则是图书馆。经过空间改造,高校图书馆通常会设置会议室、影音室、多媒体报告厅、讨论室、接待室等多元化服务空间,开展创客活动的重要角色,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研衍生为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与创新的空间[6]。图书馆开辟的多元化空间为其开展法律素养教育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物理条件支持,为开展法律素养的宣传,如开办讲座、演讲、比赛、课程教学等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这种多元化空间优势也是图书馆吸引师生到馆的特有的条件之一,这比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得多。

(三)文化优势

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的辅助单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承担着开展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统计素养、法律素养教育的责任。湖北省某民办院校图书馆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近年来经过建设和积累,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建成了相对健全的文献资源体系、比较系统的服务体系和较为健全的服务能力,图书馆开展的系列讲座、培训、书展、素养教育及系列品牌活动对在校师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逐渐提高。此外,该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成立了信息素养教研室,这对其开展法律素养教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因而,图书馆提供法律信息服务、开展法律素养教育将事半功倍。

四、对策

(一)提高法律类信息资源馆藏占比

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仅是高校教师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与义务。对图书馆而言,开展法律素养教育首先应确保馆藏信息资源充足,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教育或服务的先决条件,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就无法顺利开展素养教育或信息服务。因此,高校和图书馆都应树立“资源为王”的意识,让有限的资源提供无限的服务,因此首先要加大对馆藏资源的经费投入,调整馆藏资源结构,丰富资源类型。一方面,增加法律类纸质图书、报纸、期刊的采购,同时还要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增加对数字资源的经费投入,如电子期刊、学位论文、音视频资源等。简而言之,增加法律类信息资源的馆藏,不仅要保证数量,还应保证文献资源的质量,确保资源的全面性、适用性、准确性和新颖性。

(二)营造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氛围

高校图书馆开展法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加法律知识,增长法律见识,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应用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因此,开展法律素养教育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不仅会学法、知法、懂法,还会用法。在增加法律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还应更新现有宣传方式,除了举办普法类活动或讲座、举办书画展、海报、设置法律学科阅览室、邀请学科馆员答疑解惑进行宣传外,还可以结合当下学生热烈追捧的新媒体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做好法律知识的宣讲和普及,以此来充分推广馆藏信息资源,将其彻底盘活,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广宣传达到提高法律知晓度的目的。图书馆经过长期坚持宣传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实现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维护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图书馆适时提供法律信息服务

经过积累和沉淀,民办院校图书馆至今大多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素养教育课程体系,通常包括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数据素养等,鉴于此,可将法律素养教育嵌入其中,提供法律信息服务。首先,在传统的学科信息服务中加入跟法律相关的业务,招收法学专业的馆员为读者专门提供法律类的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其次,开展在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中加入法律信息服务,以人为本,举办法律相关主题讲座、设立法律专业图书阅览室,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组建模拟法庭[7],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同时引进相关法律专业背景的馆员来支持开展各类法律素养教育活动,优化馆员结构,组建一支由法学专业背景的专职馆员、法学专业教师或学生、公益律师等组成的法律专业人才团队[8],以确保法律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图书馆也可尝试开设法律基础常识通识选修课,并邀请拥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或馆员参与授课,为在校学生普及法律的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图书馆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图书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去图书馆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