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意识形态嵌入视域下的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建构研究

2023-09-19李悦

区域治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饭圈亚文化偶像

李悦

上海师范大学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怎样的价值观基础,不但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来说,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颗美好的“种子”植入他们的心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1]但从现实来看,网络媒体与饭圈亚文化的交织与发展使得青少年在夯实价值根基的成长阶段面临诸多的变量,基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与建构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关联,如何切实地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嵌入视域下的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建构,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一、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建构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时代挑战

在偶像经济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饭圈文化”作为青少年群体情感和精神现状外化的亚文化,逐渐显示出有悖于主流文化或与主流文化相违背的价值理念。[2]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嵌入视域下的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建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内生力”缺位于“软要求”

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3]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科学传播的具体要求,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化与信息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逻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4]网络世界作为饭圈青少年活动不可忽视的社会场域,它突破了青少年信息来源的传统边界,也面临着网络表达的非理性、传播的不可控性、内容的虚假性等不良现象。基于此,在现实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视角下开展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要兼顾相互转化间的教育主客体、日益变化的新媒体教育介体以及纷繁复杂的网络场域下的教育环体的相互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的基本遵循,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外压力”滞后于“硬规矩”

饭圈文化已然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全新的形式。这种青年亚文化在构建自身“风格”、完成自我认同的同时也经历着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嵌。从“帝吧出征”到香港暴乱事件,“饭圈”青少年在宏观叙事上的“共意行动”层出不穷。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府部门开展了一些相关整治行动,如2018 年7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2021 年6 月15 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 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2021 年9 月28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布响应“清朗行动”倡议书,对“饭圈”乱象的整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截至目前,社会与学界一直以来都对青少年追星现状及其影响有着高度关注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

在“饭圈文化”中,青少年是主体,而“饭圈文化”又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全方位、全时态、全领域的影响。[6]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追星、推动饭圈良性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畸形部分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促进正能量的饭圈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正向指引作用,形成饭圈亚文化正向辐射主流文化的新局面,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向输入饭圈新格局,无疑是Z时代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实践。

二、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建构的影响因素

“饭圈文化”的本质是青少年追星行为的极化,根本原因是“资本+流量明星”的模式严重冲击主流榜样偶像的树立、推广和作用发挥。其无序扩张更给青少年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但随着国家、社会层面的关注与治理,饭圈群体尝试着用一种符合主流文化期待的方式去证明自己,主流媒体更加注重对饭圈亚文化的导向与吸纳,两者开始在爱国与公益等共同的大环境中展开互动,形成一种“共赢”的传播效果。[7]

饭圈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它在获得了主流话语认同的同时,又以其极富反叛色彩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因而极具传播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饭圈”文化,充分利用它在话语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沿用对亚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伯明翰学派中关于亚文化“风格”“抵抗-收编”的逻辑,对当下的“饭圈”文化进行时代性解读,挖掘经典理论视角下,“饭圈”青年亚文化的时代特色。

(一)“饭圈”亚文化的价值体系搭建

首先,研究发现“饭圈”青少年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景观和狂欢仪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构建了自己的“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塑造自我并强化自我认同,从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饭圈”价值体系。

1.始于颜值,合于性格,忠于人品

据统计,青少年选择偶像明星的特征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性格气质魅力(如性格直爽、气质优雅、幽默诙谐等)、外表形象出众(如漂亮、帅气等)、优秀思想品质(如爱国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

青少年饭圈群体对于偶像的喜好通常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首先,偶像的性格气质魅力是青少年饭圈群体关注的重点,偶像的性格气质魅力不仅直接影响到追星体验,还会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安慰。再次,青少年饭圈群体被偶像的颜值所吸引。同时,青少年饭圈群体还特别注重偶像优秀的思想品质,这些品质代表了偶像的内在素质和道德品质。青少年饭圈群体对于偶像的喜好是一个多元化的心理状态,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

2.饭圈粉群分类各异且包容

根据问卷数据反映,呈现出粉丝类型的多元化,折射出在互联网时代,粉丝与明星偶像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单向崇拜到多元互动,粉丝参与偶像的工作生活,偶像的发展路线也会参考粉丝的建议。同时,不同粉丝的角色背后折射出身份认同机制,青少年可以在不同的群体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在粉丝团体中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并为自己的爱好、认知、行为找到肯定。

3.高互动性、高卷入度、高度群体极化

随着选秀发展,青少年粉丝群体偶像崇拜的方式也变得向高互动性与高卷入度发展,追星的方式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且更具交互性。

而高度群体极化也可称为“冒险转移”,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化倾向。当青少年粉丝群体感到自己的偶像受到攻击时,通常会出现防御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倾听和考虑其他观点。并且,由于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提供给粉丝聚集互动的环境,偶像粉丝时常会通过有组织的活动维护偶像,个体化的行为变得更具群体性,而群体性的粉丝行为更容易引发社会性话题。

(二)“饭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转化和嵌入

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发现“弱抵抗性”的“饭圈”亚文化在“风格”上呈现出异化特征的同时,又在主流文化符号中被逐渐弱化与消解其本身的抵抗性。最后,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收编”的暧昧关系中又在实现着主亚文化的相互转化和嵌入,并对青少年的价值体系产生影响。

2019 年8 月,“#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阿中#”冲上微博热搜话题。起因是香港艺人王嘉尔因为转发“护旗手”微博,引发港独分子的不满和报复,其他转发类似微博的艺人也受到辱骂和威胁。由此,艺人粉丝们自发集结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示抗议,当天夜里,多个“港独”话题被纷纷攻陷。此类事件和行动带有明显的饭圈亚文化特点:粉丝群体将国家拟人化,将对自己所钟爱的偶像的强大感情转变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积极投入到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之中。这一行动给饭圈文化赋予了爱国主义情怀,也使得部分亚文化观念被纳入了主流文化的范围中。

“守护阿中哥哥”的行动使饭圈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实现了共赢,为饭圈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融方式,它不仅改变了以往的边缘化、抵触和隔阂,而且还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交融。获得主流大众认可也让“饭圈青少年”真切感受到从更广泛的民族身份认同观念出发,展现出追星带来的“正能量”,意识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并非全然对立或割裂,更激发了越来越多粉丝群体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饭圈群体在国家与偶像关系中态度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国内的青少年开始更加支持“文化自信”,并且表达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亚文化群体的成功收编。

基于这样的现状,官方在进行主流文化及意识形态宣传时,开始有意识地接纳饭圈,利用亚文化对主流文化正当性的敬畏和依赖进行浸润,实现传播目的,增强传播效果。就这样,饭圈亚文化以符合主流文化期待的方式为自己正名,主流文化也以一种引导与接纳的姿态回应饭圈业文化,双方积极建构多元文化共同体,形成“共赢”的传播影响力。

三、以“共意”为纽带实施主流文化引导下的饭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少年因其自身特点,饭圈文化的影响可能更为极端,会严重冲击主流榜样偶像的树立推广和作用发挥,因而加强饭圈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一)组成新“势力”:从圈层文化到全民文化

无论是2019 年“阿中哥哥”饭圈超话,亦或是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全民陪伴式社交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直播”,都是“饭圈文化”由圈层到全民参与的重大突破。如何将“饭圈文化”从一个圈层变成一个大众的圈层,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共享的精神纽带。需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贯通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推进饭圈青少年文化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青少年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二)打造新“偶像”:从明星崇拜到价值认同

“饭圈文化”是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粉丝之间因为崇拜共同的偶像而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聚集在一起,偶像作为文化符号,已经成为部分粉丝的精神支柱,保护爱豆是粉丝的信仰,饭圈本身也承载了粉丝的情感寄托。

但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话语之间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强烈时,一波新型偶像也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从“中国外交天团”“央视爸爸”到钟南山、张文宏等“学者偶像”,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将“饭圈”青少年引入传统文化的场域之中,种种新“偶像”正在主流文化指引下通过“饭圈”青少年的参与,产生情感的认同,再到价值的共鸣。

(三)输出新“风格”:主流文化符号与饭圈文化符号的耦合

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很容易被媒体塑造出来的偶像所迷惑,被偶像的光辉所迷惑,形成了一种缺少精神营养的亚文化符号。针对这一现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提高青少年对偶像经济和媒体宣传的识别能力。从人格塑造到价值构建,在主流思想的引领下,通过主流文化符号与饭圈文化符号的交互作用,使积极的价值观念与人文教育在青少年“圈内”渗透。

猜你喜欢

饭圈亚文化偶像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偶像报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