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体表肿块切除应用皮下环形缝合法的临床效果
2023-09-18余弟雄
余弟雄
摘要:目的 分析皮下环形缝合法应用于体表肿块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外科行表肿块切除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线形缝合法和研究组予以皮下环形缝合法,比较两组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瘢痕状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缝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67%)高于常规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SS、O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10.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3.33%)高于常规组(81.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体表肿块切除手术中采用皮下环形缝合法效果显著,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表肿块;切除手术;皮下环形缝合法;临床效果
体表肿块是外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多为皮下组织内的良性、叶性组织肿瘤,例如脂肪瘤、汗腺痣、黑色素痣等[1]。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切除肿块进行治疗,但由于手术缝合的原因,容易在术后留下瘢痕,影响皮肤美观度,且往往会发生切口红肿、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切口愈合状况[2~3]。皮下环形缝合法是近年来体表肿块切除手术中推广应用的一种手术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较广、缝合效果好、术后美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本研究旨在探讨皮下环形缝合法应用于体表肿块切除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外科行体表肿块切除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37.0±3.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1±0.4)年。研究組男79例,女71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37.9±3.1)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3±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确诊为体表脂肪瘤;无其他肿瘤疾病;认知及表达沟通能力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加,签署相关同意书;本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存在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存在严重的脑梗死、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存在认知、精神等方面的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线形缝合法。用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部麻醉;而后,根据切除部位的皮肤弹性及张力大小对患者进行线性缝合,从伤口中间选用6.0丝线向两端进行间断缝合;最后对两端猫耳仔仔细修整,并将皮缘用镊子对合整齐。注意缝合过程中应动作简洁、轻柔,尽量避免重复操作,以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研究组予以患者皮下环形缝合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部麻醉,选择4号丝线准备缝合;在创面周边选择合适部位作为进针点,于真皮浅层出第一针,再于距第一针0.5 cm位置进针,而后绕皮损创面重复动作缝合一圈,最后超过进针点0.2~0.3 cm位置出针;将凡士林纱布置于2个针眼之间,并打结固定。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缝合时间。
(2)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显效为切口创面愈合良好,符合甲级愈合标准,且出院后无、红肿感染等并发症;有效为切口愈合较好,符合乙级愈合标准,出院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无效为切口愈合较差,不符合甲级或乙级愈合标准,且出院后出现并发症。总有效=显效+有效。
(3)比较两组瘢痕状况:手术后1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对患者缝合瘢痕的美观度情况进行评估,VSS量表总分0~14分,分数越高瘢痕状况越严重;OSAS总分5~50分,分数越高瘢痕状况越严重。
(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5)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比较满意,<7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缝合时间比较
常规组手术缝合时间为(17.98±2.49) min,研究组为(18.01±2.05) 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14,P=0.909)。
2.2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瘢痕状况比较
研究组VSS评分、O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常规组(10.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总满意度(93.33%)高于常规组(81.33%),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体表肿块多为良性肿瘤,如脂肪瘤,一般可采用手术进行彻底切除[5]。手术切口缝合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包括线形间断缝合法、连续皮内缝合法、褥式缝合法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会在切口愈合后留下线状或蜈蚣样的瘢痕,不仅严重影响术后切口的美观度,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6]。同时,上述缝合方法一般会在皮下遗留有缝线结,容易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发生切口红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当切口较大时,还需要考虑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术进行创面修复,容易造成其与原有皮肤质地、色泽不一致,影响到术后美观度[7~8]。
皮下环形缝合法最初用于阑尾切除手术中,其皮下只用一根缝线将切口呈荷包样围成一圈缝合,切口周围的张力大小分布较为均匀,不容易引起組织器官的移位[9~10]。虽术后近期切口皮肤容易出现放射性褶皱,但其瘢痕直径较短,完全愈合后其瘢痕程度较小,美观度更高[11~12]。此外,皮下环形缝合法将线结置于皮肤外,愈合拆线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将缝线自体外抽出,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13~14]。
本研究显示,两组缝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VSS、O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皮下环形缝合法的综合缝合效果好,术后美观度高。
综上所述,在体表肿块切除手术中采用皮下环形缝合法效果显著,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邝永龙,陈卡尔,陈嘉胜,等.肠造口关闭术后皮肤切口环形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7):49-51.
[2] 王永亮.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两种缝合方法对切除直肠黏膜宽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6856-16857.
[3] 程姜铤,李耀辉,刘立,等.环形缝合重建在肾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应用(附43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2,37(9):685-687.
[4] 肖菊英,罗建秀,韩贤华,等.宫颈连续环形缝合术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8):113-117.
[5] 李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环形减张缝合术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9):3524-3526.
[6] 陈光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在体表脂肪瘤切除中应用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6):121-123.
[7] 左海亮.环缩缝合术在体表皮肤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4):144-145.
[8] 马琳.伞状缝合技术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3):76-79.
[9] 察鹏飞,田甜,彭铮等.环形缝合术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3):11-13.
[10] 张华胜,孟宏,黄建华等.环形缝合结合星形切口在黑色素细胞痣分期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9):1592-1594.
[11] 张崔建,曹剑哲,李学松,等.切缘环形缝合技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1):852-855.
[12] 张风兰.环形间断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2):159-160.
[13] 韩迪波.皮下环形缝合法在体表肿块切除中的运用分析[J].家庭医药,2019,(6):175-176.
[14] 张勇,牟军,牟晓欣,等.皮下环形缝合法在体表肿块切除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