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普惠全覆盖,构建特殊教育区域发展共同体

2023-09-17吴谨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吴谨

【摘 要】 特殊教育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金名片”上的重要内容。海淀特殊教育起步较早,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支持、普特协同”,不断完善普惠保障体系,实现受惠群体全覆盖;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探索“学—训—研—督”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力量全覆盖;构建指导引领机制,加强专业指导,强化科研引领,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关键词】 普惠全覆盖;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760

编者按:北京市海淀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工作。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及《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的正确指引下,海淀区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专业指导不断深入,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为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特色建设,擦亮“海淀特教”品牌,为推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助力赋能。

教育是北京市海淀区(以下简称海淀)的“金名片”,特殊教育是这张“金名片”上的重要内容。海淀特殊教育发展迅速,1987年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成立,2002年后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支持、普特协同”的融合教育发展模式;2016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标志着区域特殊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与优化,能够更深入地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创普特融合的教育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海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指导不断深入,服务机制不断健全,特殊儿童少年就近就便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一、完善普惠保障体系,特需群体全覆盖

海淀构建了“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资源體系、督导评价”四位一体的特殊教育普惠性保障体系,确保特殊儿童享有免费、公平、普及、优质的教育。

(一)加大政策倾斜,确保入学优先

“十四五”初期,海淀区人民政府发布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将“融合教育体系完善工程”列入“十四五”时期海淀教育十大工程,“特殊教育优先融合提质发展”作为15项主要任务之一。海淀区先后颁发《海淀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9—2022年)》《海淀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海淀区关于加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海淀区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管理办法》和《海淀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使用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融合教育管理制度,将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校长职级制考核范围,以督导促发展。完善入学联动机制,明确“就近就便、优先保障”的入学原则,为特殊儿童开辟“绿色通道”,4年来帮助近300名特殊学生进入融合教育资源校。

(二)设置专项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海淀每年投入超过1.5亿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设立特殊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为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落实资源教师享受特教津贴与岗位绩效工资倾斜政策,激励资源教师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加强区域层面对资源教师的管理与考核。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随班就读备案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生的8倍拨付,学前至高中阶段特殊学生均落实“四免多补”。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享受助学和生活补助;学前特殊儿童保育费减免,同时享有每人每年7500元的在园补助。

(三)优化资源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海淀目前形成“1+2+3+4+N”的特殊教育布局,拥有1个特教中心、2所特教学校、3级专业支持体系、4个专业服务基地和98所融合教育学校。3级专业支持体系由“区特教中心—学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教室”构成,推进区域融合教育纵深发展。区特教中心主要负责特殊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康复训练的组织统筹,辐射全区,加强对本区域融合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学区资源中心统筹区级特教中心及其他社会资源,服务学区内融合教育学校,协助学校解决难题。学校资源教室立足校情支持特殊儿童个体发展。4个专业服务基地包括自闭症儿童康复基地、融合师资培训基地、教育评估基地和行为指导教师实习基地等,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巩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专业服务体系向学前、高中及以上阶段延伸。在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学前班,扩大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学位资源,加大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指导力度,依托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融合教育项目建设“学前融合教育基地”,以点带面精准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职业高中部,拓展特殊学生升学路径;为初三学生提供升学及生涯规划指导,随班就读学生高中就读比例达70%。

二、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优质师资全覆盖

专业师资是提升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海淀历来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创新探索资源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推进“分类培训、分层培养”,不断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实现融合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进阶发展。

(一)推动量质齐升,创新资格认证

对于融合教育资源教师队伍配备,海淀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优化存量,通过资源教师登记、绩效评价、评优评先等系列措施,加强考核评估,对资源教师进行动态调整,严把人才储备质量关。另一方面扩大增量,通过教育人才库区聘校用、学校外聘特教助理、购买机构服务等形式,灵活调整、配置师资,增加资源教师人才储备。海淀自2011年起严把专业“入口关”,对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教师颁发“海淀区资源教师资格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资源教师须持有“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资源教师资格证书”上岗制度,提升了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此外还打通资源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时可以选择“特殊教育”序列,现有10名资源教师取得特殊教育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区级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称号,增强了资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构建培训体系,“学—训—研—督”一体

近年来,海淀分类开展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筑牢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截至目前,为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达3000余课时,服务各类教师超12万人次,基本实现学段及类别全覆盖。包括开展了12期资源教师上岗培训,培养持证教师541名,实现学区全覆盖、向两头延伸,为各级学校储备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创新开展资源教师进阶培训,引进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开展教育评估、言语治疗、物理康复等不同障碍学生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拓展资源教师专业成长通道。开拓学前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为幼儿园储备融合教育师资。率先开展行为指导教师培训,形成“理论培训+教育实习+现场/线上督导+考核评估”的培训模式。还自2016年起投入专项资金探索培养特教助理教师,开展入校指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辅助特殊学生融入课堂。不断延展专业培训覆盖面,开展普通学校班主任融合教育主题培训,针对性提升普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差异化教学能力。

在广泛培训的基础上,海淀依托骨干教师队伍,成立资源教师、行为指导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研修工作室,聚焦教师关心、家长关切的问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跨越式”发展。骨干资源教师通过督导结对培养新任资源教师,实现专业互补、教学相长。海淀还在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近40名在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艺术治疗、书法治疗、行为干预等领域有所专长的专家型教师,这些教师机动性强、业务精湛,成为辐射和引领全区特殊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三、构建指导引领机制,专业资源全覆盖

海淀始终坚持特殊学生应融尽融、适性发展的原则,深化普特融合发展,以专业指导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加强特殊学生支持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精神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加强专业指导,增强发展动力

海淀遵循“适合的教育、个性的支持、全面的发展”教育理念,针对评估、教育实施、教育转衔等普校融合教育实际难题,开展分学段巡回指导。建立“班级初筛—资源教师筛查—特教中心评估”三级教育评估机制,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认知、适应行为、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综合评估,针对性提供个案支持。指导学校为特殊学生制订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定期开展个案研讨,不断提升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教育转衔机制,探索中重度特殊学生“渐进式”融合教育模式,帮助多名孤独症学生完全融入普通学校。

(二)强化科研引领,突破重点难点

海淀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引领,构建由学区管理中心、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组成的融合教育研究共同体,带领区内近50所学校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推进融合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的研究及特教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开展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制定与实施路径的研究,协同探索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体系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学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不断突破融合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

(三)着重课程融合,提高育人实效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海淀强化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云平台,特殊学生实现随时可学、随处可学。依据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发“5+P”特殊教育支持性课程体系,系统开发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生活自理、语言交往、艺术发展、社会适应及潜能开发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为特殊学生成长有效赋能。区内各校形成“七彩融合教育”“葵园文化”“幸福教育”“融梦课程”等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融合教育课程成果,实现“一校一特色,融合全覆盖”。

(四)打造融合生态,构建协同机制

海淀建立区校联动、家校社协同、全员参与的特殊教育育人机制。积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整合社会机构、教育基金会、志愿者团队等力量,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家长沙龙和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家庭养育、学生干预、入学升学等方面的咨询指导,缓解家长心理压力,推进家校共育。搭建特殊学生才艺展示平台,连续9年举办孤独症日、助残日书画展,形成百校联动、普特共融、多元发展的融合教育新生态。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变特殊儿童命运、增加特殊儿童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海淀致力于以最优标准贯彻落实政策要求,以最大诚意服务特需学生发展,推进普惠全覆盖,并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先后承接河北、湖北、内蒙古、云南等多省市特殊教育帮扶项目,形成“线上与线下相配合、送教与跟岗相补充、培训与实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帮扶新模式。海淀融合教育模式目前已推广至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助力特殊教育乡村振兴,推动融合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下一步,海淀将多点发力,持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深度研发应用,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100195)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试分析特殊教育初中数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学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智障儿童的有效教育的策略
关于特殊学校初中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