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形态及其实现路径、机制

2023-09-17周春梅庆祖杰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形态特殊教育机制

周春梅 庆祖杰

【摘 要】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举措,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深入推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要深刻理解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形态,积极探索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科学构建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机制,在新征程上促使特殊教育催化新成果,攀登新高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态;路径;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60

202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举措。特殊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在新征程上促使特殊教育催化新成果,攀登新高度,产生新形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理解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形态

(一)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全体残疾儿童青少年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新形态

“意见”强调要“保障群体公平发展。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从受教育群体来看,有各种类型,但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保障无疑是重中之重。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锚定全体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和地方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到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差距以及残疾儿童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充分、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都能共享时代发展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城市和乡村特殊教育都实现高水平均衡的新形态

“意见”明确“推动城乡整体发展。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我国城乡教育的差距有目共睹,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少,质量更低。这不符合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不公平的具體体现。要致力于改变现状,促进城乡特殊教育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缩小城乡特殊教育差别,不是削峰填谷、削平补齐,不是城乡无区别,而是要在城乡特殊教育统筹发展的前提下,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均衡,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区域内城乡特殊教育无差别,把全域的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以城带乡,用“城”的水平提升带动“乡”的发展,以“乡”的进步,推动区域特殊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关注农村学校的融合教育、送教上门质量,加大向农村输送特殊教育资源的力度,促进城乡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三)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协调联动、创新共享形成的新形态

“意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变化,提出“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对整个义务教育的要求,更是给特殊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要跳出特教看特教,借鉴普教办特教,善于把普通教育的成熟经验、成果、方法,运用到特殊教育发展中,把特需学生家庭教育融入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教育,做到协调、联动、创新发展。

(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辅相成的新形态

“优质均衡”是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载体,“意见”特别强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健全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优先将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纳入资助范围,对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予以补助。”这些规定既是确保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是着眼于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虑,从体制机制上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在目标设定、进程安排上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二、积极探索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一)党建引领固根本

特殊教育工作,要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顶在前面。树立“学习意识有多强,政治意识就有多强;学习力度有多大,事业作为就有多大;思想认识有多高,工作站位就有多高”的工作理念。加强党对特殊教育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列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省级统筹,发挥市级协同,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责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压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氛围,为他们最大限度发展、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群体“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殷切希望,也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文化引领强自信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2023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扶弱、助困、济残的传统美德,并传承至今。《周礼》——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礼记》——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提出“仁爱”;墨子提出“兼爱”。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残疾人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到了当代,扶残助残的美德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内涵——平等、共享、参与,成为现代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增强特殊教育的文化自信,把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在特殊教育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特殊教育发展中促进文化进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做出特殊教育的特殊贡献。

(三)科技引领增动力

让智慧特教激发特教智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特殊教育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需求。要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积极引进、吸收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空间、生物仿真、万物互联等科学技术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的新理论、新成果,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特教学校数字化课堂建设的能力,帮助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对数字化时代特殊教育面对的挑战,提高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运用各种数字化教育工具和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效能。重点要结合数字化技术为特需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支持,满足不同残障类型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尤其要增强特殊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积极优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培育数字化时代的特殊教育新理念、新思维,形成新方法、新技巧,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破解当前特殊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惑及瓶颈问题。鼓励部分经济、教育基础较好的特殊教育先进地区,发挥科技领跑优势,扎实推动科技强教,科技助康,创新开展“未来特教”建设,率先打造优质均衡特殊教育发展先行先试区,为区域和全国的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蹚水、开路,开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

(四)改革引领明方向

特殊教育存在“短板”,也存在“优势”,要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将短板逐渐补齐,把长板持续拉长,为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速赋能。

一是推进特殊教育要素配置特别化。按照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教特办”的基本原则,在落实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数量增加,生均公用经费保持合理上调比例,特殊教育项目经费投入持续加大,特殊学生学习生活资助标准提升等方面进一步调动资源要素,夯实特殊教育发展的人财物基础。

二是推进特教学校校园环境高品质化。持续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爱心校园、无障碍校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滋养人生,润泽心灵。营造有特殊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文化育人,在特教学校、融合教育项目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点缀特殊教育和残疾人文化元素,展现博爱、融合和自强。落实好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关于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以及中国残联、教育部制定的《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校园无障碍环境改造,逐步实现特需学生在校通行无障、沟通无碍,更加体现平等包容。运用信息无障碍报警系统,提升校园安全,为特需学生的学习、生活、康复和职业训练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推進特殊职业教育适切化。没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就没有生命力。适切的职业教育,能为残疾儿童少年成人后的生存生活和生命质量铺就不一样的前景。开展特殊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业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特需学生,开展与其身心特点、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培训。结合所在地区的产业特点,坚持“专业对接产业”的理念,提升特殊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形成产业支撑职业的良好态势;坚持“教室对接车间”的理念,推动无缝化产教融合,主动与残联系统广泛分布的辅助性就业场所、民政系统的福利企业的生产场所有机衔接,提前训练“熟练工”;坚持“学校对接社会”的理念,按照旅游、酒店、文创、商超等行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通过这些“组合式”的职业教育,为特需学生就业做好技能和入职准备。

四是推进特殊教育区域融入一体化。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实现区域内的均衡。要发挥好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重新定义特殊教育学校的综合职能和多重作用。特殊教育学校要集一所专门学校、一个综合中心(融合教育、巡回指导、送教上门、师资培训、儿童康复、特殊职业教育、家长学校等职能)、一个社会服务平台、一个民生窗口于一体,融入学生培养、社会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宣传多重职能,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发挥学校对区域社会服务的专业作用。教师运用手语、盲文、心理咨询等技能,为区域窗口服务单位、公检法司部门提供专业培训等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开展心理疏导和矛盾调解,减缓社会矛盾等。在区域的乡村振兴,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融入并呈现特殊教育元素,展现新时代特殊教育的独特魅力。

三、科学构建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机制

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运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实践。要坚持整体智治、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加快构建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真正以落实开路,用成效验证。

(一)建立指标体系,把发展纲目立起来

为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制订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一、二、三级指标共72项,这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发力点,各地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仔细对照,精准把握,建立发布区域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动态监测进程,引领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立政策体系,把工作导向树起来

坚持区域统筹创新,把“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特事特办”财政、人事、社会福利政策体系,推出有力有效、可观可感的政策举措,创新为特教发展办实事的工作机制。如:在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上,可创新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把特教师资纳入“乡村教师计划”,逐步提高特教教师津贴,推行特教学校及参与融合教育的教师职称评审单列,并享受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放宽核定的特教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全面营造尊重、优待特教教师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工作体系,把任务架构建起来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主抓、多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把“一盘棋”思想树起来、落下去。坚持区域内各层级联动、部门间协同,职能部门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梳理好各自任务、目标、责任事项清单,明确各级、各单位责任明细,建立发现问题、落实解决问题的联动机制。

(四)建立评价体系,把目标要求定下来

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构建“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的评价体系,强化闭环管理,建立“有部署、有督查、有考评”工作机制,形成“优质均衡”的工作闭环、正向反馈。构建特殊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出台区域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特殊教育发展主要监测指标和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主要监测指标,探索制定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实施特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评价体系要注重党委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关注程度,注重特需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注重抓好特需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和心理健康等薄弱环节,立足全面判断,精准生成评价,力求客观反映每一个区域的特殊教育社会发展环境,每一所特教学校的发展生态,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状态,每一个特需学生的生命样态。

(作者单位:周春梅,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38;庆祖杰,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210004)

猜你喜欢

形态特殊教育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