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策略
2023-09-17胡玉丽
[摘 要]《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意见》给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需要经由开发精品课、精品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三个阶段,明确课程学科归属、内容、分类、结构,选择不同的上线平台,整合教学方法,调整评价体系,并组建师资队伍。同时要为该课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提供宣传、资源置换等方面的保障,推动院校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民族服饰;建设策略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深度变革,在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仍将成为教育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意见》指导之下,现阶段已经建设了约13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民族服饰课程想要实现教学改革和升级,同样要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个体和集体教研,推动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阶段
(一)开发精品课
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第一阶段,是要建设精品课程。院校要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选取突出职业属性、凸显人才培养定位的教学内容,匹配一流教材,打造精品示范课。
比如,积极探索民族服饰线下精品课的建设模式,依托于服饰博物馆或多媒体教室,面向学生开设服装、装饰两个方面的课程。開发的课程可以围绕学生已经获得的历史知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族的兴趣,落脚在实践和创新发展方面。精品课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服饰形制、服饰艺术、工艺技术、文化意蕴,以实现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精品课的建设过程、结果,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以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该精品课的评价,都应当通过收集整理,变为第二阶段精品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依据。
(二)开发精品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
该阶段是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的课型转型升级阶段,主要是基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拓展课程教学空间。要在原有精品课基础之上,通过科学优化课内结构,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凸显教育特色。比如,将已完成的精品课程搬至爱课程、智慧树等平台之上,探索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共享课的建设路径。
例如,立足实现共享与公开,推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我学习时间制订系统性的学习计划,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适当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基础更牢固、涉及面更广的调整。面向低阶专业学生,通过虚拟教学项目、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课件、讲义,掌握低阶知识。而面向高阶学生,则推送更高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共享和公开支持下,自主探索和思考[1]。
(三)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
在精品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转型及进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阶段,也是实现移动互联科技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阶段,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放。学校要本着拓展教育学习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自主性的目的,进行课程建设,核心是推动教到学的主要转变,使课堂内外教学能够有机结合,并用结果评价逆向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民族服饰课程教师可以在申报院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之上,确定在线精品开放课的建设方式,实现师生角色关系转变的建设,完成学生知识与技能习得方式转变方面的建设,更加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例如,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性的方式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就要使得该课程在实践与探究、观察、接受等教学模式的推动之下,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以观察性教学为例,其下要预设参观、演示、讨论等教学形式;课中要包括民族服饰自然、科学参观、历史文学学习等部分。准备图片、图画、挂图等在线演示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专题、小组或班级学习讨论。
二、“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
(一)明确学科归属、内容和分类
建设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先要明确其定位,包括学科归属、内容和分类。具体是指其归属于哪一专业,是理论课还是实践、实训课,是面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以某高校民族服饰通识课为例,其属于公共基础类的理论加实训课,侧重于将历史人文素养与设计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行为、创新和职业能力,将理解到的传统服饰文化与职业属性结合在一起。课程内容包括生活感知、专业学习、全面育人三个方面。基于民间文化实证案例和课程引导下的实践探寻,让学生感受民间日常文化,从文化现象中找到民间生活的形式、内容和所反映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于地区生活秩序和价值有所理解和认知。在在线课程指导下的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围绕着任务驱动,实现对文化传承人的采访,对于本土文化、民间文化与服饰关系有更近距离的了解[2]。
(二)设置课程结构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结构与传统实体课相似,但也有其特殊的部分,目的是通过完整教学环节和容量,保证授课质量,基本包括课程概述、团队、大纲、课件、讨论、公告、测验、考试、评价、分享几部分。学生通过这些结构,可以了解本民族服饰课程的大概内容、主讲框架,便于做出学习安排;也能进行课程自学、回放并完成线上线下讨论,提高学习水平。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使用这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教师还可以按照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规划。比如,在课程结构的大纲部分匹配课时,指出艺术形式、服饰文化、服饰技术等章节内容分别计划开展多少个学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学习需求等,制订短、中、长期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教师根据学情和教情帮助学生优化第一版学习方案,以保证学生每一学周都有固定时间了解民族服饰艺术相关内容。
(三)选择上线平台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使用该课程、了解该课程的兴趣。民族服饰课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或本学校、院系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调整平台的选择方向。
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是学生更为熟悉的开放性教育资源投放网站,对于该网站上的课程使用方式、互动模式更为了解。这种偏好可以成为民族服饰精品课程上线平台的首要选择,以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习惯提升教学的指向性。或者将其投放在爱课程等“十三五”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工程的资源共享平台之上,一方面切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在该平台上多学习多了解精品在线开放课,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氛围。教师也可以将课程投放在更多的平台上,包括智慧树、学堂在线、优客联盟、人为慕课、超星雅尔,目的是面向更多学习主体、更广大社会学习者,使其多一种选择,有就近“道路”了解与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文化相关的知识[3]。
(四)整合教学方法
基于精品在线课程的特点,民族服饰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要凸显学科特点和课程属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要侧重于培养师生的交互性质和交互能力,减少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或刻板影响。比如,探索讨论型的互动教学模式,用好在线课程平台的讨论区。可以设置讨论主题,学生既可以用实时弹幕参加讨论,也可以通过回复讨论区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和学习想法的交流。教师可以先上传介绍民族服装文化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就蜡染、扎染等民族特色工艺进行学习,将思考结果共享在学习群中,课上由学生预习内容做切入点,展开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本阶段课程的知识点,恰当使用增强学生主体性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比如,讲少数民族习俗与服饰特点关系部分的知识,就可利用故事会模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先给学生分享有特色的传统故事,再请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构和内容提出质疑。课程以故事为主线,引入视频、在线阅读资料、PPT。学生要解决故事导出的任务,也需要反馈民族服饰文化故事的学习心得。
(五)调整评价体系
在调整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时,要具体调整考核的比例、内容、尺度和主体,实现多角度多元化具体评价,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启发、监督作用。
比如,线上学习、课堂学习、项目成果,分别占整体考核内容的30%、30%和40%。其中的线上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在线测试、问题讨论和作业展示为主要的考核途径,占比为线上学习总体考核份额的10%、10%、5%和5%。对应标准是要判断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可以通过在线精品开放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发现民族服饰学习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线上测评的成绩是否达到优良;在在线学习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表达个人的观点、意见;个人学习作业线上展示的效果是否较好,在集体投票优质作业中可以脱颖而出。考核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同步开展,其中任课教师的意见占比为70%。如果是进行项目成果类的考核,则主要是对学生民族服饰设计过程中的规划组织、方案制作、生产、展示等环节,进行考察、评价。考核主体需要再加入校内外专业人士,以对学生进行更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4]。
(六)组建师资队伍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设完成的,也不是课程、专业教师一人或一小组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校、院系支持,组建优质师资队伍,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学校层面,要通过积极造血和整体规划,让教师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理念有成熟的、深入的认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包括理论学习培训,和主要课题展开培训,并根据培训考核结果,专业教师、学科教师的日常教学评价结论,组成一流的课程开发团队。团队要利用头脑风暴、启发认知等方式,对流行、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新型的课程训练内容进行剖析,学习本专业本课程其他精品课的案例。学校也可以聘请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展开线上、校内的讲学活动,向教师团队传授经验,以提升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
三、“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保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
课程被开发不是目的,被使用才是目的,所以学校、教师都应当利用多个平台,加强对民族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宣传、使用宣传,提高其利用率。
其一,教师可以主动推荐。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片段引入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简单观看和学习,或者布置了解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学科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鼓励小组学生相互介绍、分享使用该部分课程的心得、想法。教师也可以在班级QQ、微信群里直接上传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链接,引导学生点击,在线学习或下载观看。教师根据后台数据可以了解班级有多少学生点击了链接、学习了课程,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其二,学校应当注重多平台的同步宣传,提高课程的传播效率。比如在校园官网主页上添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链接,让学生关注到在线课程平台的存在;或者在学校公众号上推送课程的节选内容。并对前几十位使用课程且达到学习时数的学生予以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大课程板块利用率
在线课程平台,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功能、板块,教师要基于提升板块利用率,优化教学模式。
比如,要探索讨论板块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体,将讨论区变为资源、想法的交换区或信息超市,以提高学生的课程黏性。或者优化评价板块的利用形式,学生可以在移动端,对课程内容、架构、资源形式或上课模式进行点评,给出红花、大拇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其学习体验感更好。或者将学分制引入本在线精品开放课的教学管理之中,根据学生的课程访问、在线学习、习题完成、资源下载数据,给出对应学分,让学生高效学习、学会学习。
(三)加大新课程与现有课程的资源置换
另外,还需要实现新课程和现有课程的资源置换,将不同课程内的主要要素或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比如,现有课程会使用视频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识别民族服饰文化和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将该部分内容链接到新课程对应知识板块,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自信。或者将新课程中出现的案例、使用的虚拟化教学模式,带入现有课程线下教学中,在明线教学任务之下,布置暗线教学活动,推动学生使用多样化的视频、讲义、习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发展文化自信。在学生已经熟悉该种教学模式之后,教师还可以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纲后增加学习资源置换和上传的板块,鼓励学生将学习课程知识中发现的新资源上传到系统,教师根据资源质量选择是否用其补充新课程体系,给课程内容互换提供更多可能[5]。
结束语
民族服饰课程在新时期背景之下,要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能力,就需要积极探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模式、建设思路,明确建设重点。其核心是要做到循序渐进、有章可循,使在线课、开放课不是“水课”,而是真正的高质量、高品质课程。教师既需要结合传统课程和教材要求,找到新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又需要结合精品在线课程特点,突出民族服饰的教学特质,让学生爱上本门课程,爱上使用该种新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孔令奇.“民俗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3):244-248.
[2]顧晓薇,胥孝川,王青.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6):77-83.
[3]汪筱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12):44-45.
[4]王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施初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2):45-47.
[5]史慧,于飞,魏成龙,等.互联网+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教学模式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4):320-324,360.
作者简介:胡玉丽(1982—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梧州学院,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立项编号:2023B381。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编号:2021KY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