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3-09-16韩笑石丹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韩笑 石丹

[摘 要]美育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五育并举的一大关键,美育教育对学生心理、行为、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优化育人效果。如何加强美育课程教育,是当前应用型高校中的重要问题。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有着聚拢育人资源的价值。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策略加以探析,为应用型高校提升美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隐性美育

美育是指引学生认识、了解、发现、欣赏、创造美的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美育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能够推动学生具备观察、创新、实践等能力,并且通过赏析美获取精神养分,形成正确审美观,养成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及其他良好习惯,达到德育、美育并行的效果。基于此,为提升应用型高校美育教育水平,探析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驱动原则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指的就是聚拢美育资源,建设美育课程。其着力点在于更好地利用美育元素,增强美育课程的逻辑性及实效性,展开育人活动。例如,应用型高校可以开设中国画欣赏课,以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为讲授要点,通过指引学生体悟水墨画之美及其蕴含的哲思,赏析不同时代作品的艺术特点、艺术家生平,来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二)育人为本原则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课程,实施导师制、学分制、走班制、分层施教等育人模式,为学生逐步提升审美、创新意识等素养给予支持。基于此,应用型高校应将美育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并且要有深度,以凸显高校美育优势。例如,应用型高校可构建书画拓展美育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从简单到复杂分层进行课程设置,发力点为白描、山水、写意、工笔,使学生可逐步提升书画艺术修养。因为学生对书画艺术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应用型高校可在构建层级性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走班制,使学生能在课程内容、个人能力高度匹配的基础上学习实践,亦可在美育课程的助力下强化创造美、赏评美等能力。

(三)系列支撑原则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应有持续性,使美育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美的浸润下引领学生正确发展。为了使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能长线布局、长期起效,应用型高校要践行系列支撑原则。例如,应用型高校可将“致敬经典,临摹品美”视为孵化系列性美育课程的主题,在该主题的引导下,网罗古今中外名家大作,组织开展赏析、探究、绘画技法教学等实践活动,并聚焦育人活动开发相关课程,达到“以点促面”的美育目的。在学生了解名作特点并掌握其技能与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型高校组织学生临摹,在指定区域展示优秀临摹作品,供学生交流、互鉴。同时,做到“学践一体”,使学生可在临摹时洞察美、体会美,助力学生传承艺术大家的精神品格,如崇敬自然、尊重客观事实、敢于创新等,进而在精神、技能、观念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教育性。

(四)全面发展原则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应全面发展。从外在的角度来讲,应用型高校要注重美育,营造美育氛围。例如在端午节期间以“欢度端午”为主题,借助校内公共空间展示与该节日有关的手工艺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美、赏评美,亦可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与钻研。为了满足个性化美育需求,应用型高校要结合主题在校园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开发“美育充电站”服务模块,用微课填充美育课程,并用以介绍出现在学校内的各类艺术作品,介绍内容包括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内涵、技法等方面,使美育课程体系能以兴趣为动因渗入学生群体,赋予该课程体系灵活性与综合性。在主题多变、微课赋能、兴趣带动的基础上,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将全面发力、持续拓展、高效育人。

二、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一)制定课程体系行动计划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亦是实现培育优质人才的关键之一。为了使课程体系能与高校育人方案有机结合,目标一致,应事先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计划,用以指导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在制定计划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解析新时代与美育相关的政策,端正美育态度,做到立德树人的方针;二是从弘扬优秀美学文化的角度出发加强调研,实地整理美育资料,为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与发展给予支持;三是总结经验,既要传承应用型高校重美育、强美育的风气,又要发现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助力课程阶段性开发计划设定与推行,使美育课程体系构建行动计划更具科学性。

(二)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原则

在设定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计划的前提下,计划的实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美育课程融入应用型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协同发展,理顺必修课程与美育课程间的关系,在教学与育人中,使美育课程起到补充、强化育人效果的積极作用,为学生多维度成长拓宽空间。二是改进美育教育形式,其应具有多样性,以供学生选择。例如,学校可实施小额授课制,以美育课程体系为依托,孵化若干“子课程”。新学期开始之初,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能力、兴趣喜好选报“子课程”,各课程人数有限,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选择美育课程的自主性,还能为发挥美育优势给予支持,利于学校孵化更多精品美育课程。三是注重展示美育成果,其目的是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体现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计划实施的意义,在校内展览活动中师生还能沟通,加强教学示范,用优秀作品承载美育知识及审美观念。

(三)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反馈

为了使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更具生命力,在该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意见反馈,说明课程体系阶段性构建实施的效果。首先,重视前期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制订课程延续阶段的指标,定量、定性说明美育课程发展理想状态,将理想状态与阶段性美育课程构建成果融为一体,通过客观、理性的对比,明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优势与缺陷,在弥补缺陷、彰显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美育课程理念。其次,要在美育活动中观察学情,若学生热爱美、会审美、能创新,接纳民族优秀美学文化,能用理性视角赏析国外艺术作品,那么说明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有着高效性,反之则查找美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把美育效果评价权力交给学生,通过面对面访谈、线上问卷调查等形式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情、课程体系的匹配程度。

(四)在反馈中调整课程体系构建计划

在得到反馈信息之后,要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到新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改进该体系构建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有些应用型高校在建设美育课程体系时存在“外力”较弱的问题:学校所在地区的民俗展馆、书法机构、艺术馆、博物馆等单位鲜少参与美育课程体系构建活动;同时,未能获得美育作品、场地、活动等提供方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研判形势的前提下,善用“外力”为再行动的着力点,达到持续改进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效果。

三、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现状

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其具备发现、探究、创造美的能力,在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应用美育知识与所学技能[1]。目前美育教育虽然获得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但其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开展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理念陈旧,美育缺乏渗透性与交叉性,美育教育力度随之弱化;二是美育课程体系缺乏特色,未能把各地美育资源引入课程体系实践中,同时存在美育实践活动形式僵化的问题;三是忽视隐性美育的作用,美育课程空间构建质量有待提高;四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思路急需优化,存在很难助推应用型高校美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策略

(一)五育并举,加强渗透

育人理念是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基础,只有理念科学,才能保障育人体系能够和谐发展,课程体系属于育人体系的一种,在构建与实践中亦需先进理念作为支撑。人才要全面发展,“五育”缺一不可,应用型高校应以美润德、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增智的角度出发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做到五育并举、齐头并进,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将美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实践动力。在五育联动的基础上,应用型高校应将美育课程体系的触角渗入各个课堂,挖掘各个课程的美育价值,使各学科教师能共建课程体系,亦可以课堂为支点,展开美育实践活动。因为应用型高校设立的专业不尽相同,所以美育课程体系若想延伸至各个课堂需保障教育行为具有实效性、逻辑性,不可生硬地导入美育知识,要在原有的课程中提炼美育元素,还要注重学用合一,使每节课都能成为活跃在美育课程体系内的最小单元,赋予美育课程体系生命力。这就需要高校任课教师肩负美育使命,乐于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此前提下,把各个学科与美育高度融合在一起,达到以学科为发力点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立足实际,彰显课程特色

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美育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可为应用型高校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及展开美育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高校需立足实际整合、开发美育教育资源,赋予美育课程体系人文属性,保障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的一定地域特色,使美育课程能够肩负起弘扬、保护、发展、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使命,培养学生探索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能善用地域性美育资源,高校要树立因地制宜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意识,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风采,通过实地调研判断美育优势,因势利导,找准构建特色美育课程的着力点,将民俗服饰之美、民族建筑之美、民族音乐之美、民间歌舞之美、民族文化之美转化为学生吸纳理论知识、了解乡土资源、专业技艺合格人才培养的战略抓手,使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更具目的性、区域性、技能性。应用型高校专注于开发并建设区域性美育课程体系,不仅能保护当地的优秀文化,还可在“一校一课”的思路驱动下,助推美育课程体系向着特色化的方向良性发展[2]。

(三)加大隐性美育的力度

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显性课程体系,二是隐性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体系主要是指与美育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有关的课程体系,与之相较隐性课程体系则直接性不强,但浸润性较强,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美育的效果。有些高校在美育教育中容易忽视隐性教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可组织学生创建美育社团,如街舞社团、书法社团、戏剧表演社团等,并组织各社团学生在教师协助下开发美育课程,将社团的美育课程视为美育课程体系的辅助力量,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参与美育实践活动,开眼界、涨知识、强本领。另外,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汇演、书法比赛、主题微电影编演、红色歌咏会等实践活动,以特色活动为辅助,开发美育“子课程”,在实践中检验“子课程”的美育能力,例如,以“红色文化在我心”为主题开发课程,同时展开主题式美育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涉及红色歌舞表演、红色电影赏析等方面,达到多途径加大隐性美育力度的目的。

(四)优化课程体系并助推美育提效增质

为使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具有长效性,应用型高校要明确该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从课程设置角度来讲,可设置书法、国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课程,同时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类;从课程内容角度来讲,需贯穿古今中外,文明互鉴,网罗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美育内容;从课程目标角度来讲,将立德树人作为宏观目标,将学生掌握创造美、赏析美、运用美的知识与技能作为微观目标。同时,应用型高校还应在美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美育课程体系构建预期与实际的育人成果摆在一起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缺陷,并聚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加以调适,使美育得以提效增质,助推美育课程体系不断发展,确保美育实践活动契合实际、功能性强且能与时俱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美育課程体系构建,利于学生在美育驱动下全面发展。对于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用型高校要注重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又要坚持五育并举,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还要积极开发特色美育课程,将隐性课程视为抓手之一,整合运用美育资源,赋予美育实践活动创新性,使高校学生能拥有审美能力,提升道德修养,成为优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旭坤.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04):103-105.

[2]杨柳.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2(07):94-96.

作者简介:

韩笑(198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音乐理论与教学研究。

石丹(198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器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红色文化引领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JE1422102);2021年度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150);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1B1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改革道路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