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供应商集中度、商业信用与盈余管理

2023-09-15刘文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集中度管理层盈余

□文/ 刘文静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本文以2017~2020 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供应商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商业信用是影响两者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以产权性质和客户集中度分组分析,发现商业信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高客户集中度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市场经济问题更加复杂,公司数量庞杂、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得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突问题尤为严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从横向延展至纵向,产业结构逐渐从扁平化转向立体结构,供应链关系也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殷俊明(2022)以供应商的视角发现在这种同舟“共济”或是同舟“共挤”情形下,影响了企业的成本与资源配置,使得管理层做出机会主义或自利的选择。

企业的盈余管理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财务报告的真实程度,还影响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审计的质量,且与后期市场监管的处罚有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进行正常的获利并且调整我国居民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企业突破融资约束,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更好地发展。本文就供应商集中度是否影响企业盈余管理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有目的地干预和操作财务报告信息,旨在获取私有利益并误导财报使用者决策行为的管理活动。现有衡量指标包括达到或超过盈余目标、操控性应计利润。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到后续的审计质量,所以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盈利状况,也是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问题。

根据已有学者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1)为满足企业上市要求,管理层可能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对于企业的上市要求需要连续三年的净利润达到3,000 万元以上。研究表明,在发行股票的年份的异常会计利润一般偏高。(2)当企业面临特别处理和退市风险时,企业为了不失去股权融资的机会也会粉饰自己的业绩。(3)从盈利目标的动机来看,当企业自愿披露预期的会计信息时,暗含企业和投资者会将此视为承诺,当企业没有到达预期时,投资者将视为企业有式微的迹象,在重大的压力下,管理层为了完成预期的目标而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4)从薪酬激励的角度,根据分红计划假说,当管理层的薪酬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时,高管越有动机通过操作利润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近期大量学者开始将经济性嵌入社会性中寻找各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验证关联关系对于企业操作利润动机的影响。洪金明(2021)通过对企业客户集中度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盈余管理有正向影响。

关于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文献表明:供应商的集中度可以提高企业在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会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这种直接融资,总体上可降低融资约束。供应商集中度通过增加经营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在议价能力弱的企业更加显著。当存在供应商和企业的关联关系时,以盈余管理为影响路径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从供应链的角度,供应商表现为产品的成本,客户表现为企业的收入,所以这种相关关系影响着企业的业务内容、会计报表质量和战略选择。当供应商的集中度高时,对企业好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的供应商集中度表现出良好的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往往能够享受到低成本、高效率。(2)在这种长期的合作、稳定的供应关系中,让企业和供应商有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避免了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3)强大的供应商,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企业外部治理的角色。有研究表明:大的供应商有能力和动机对企业进行治理,通过融资约束和现金流动性来限制企业的不明智行为以及管理层的享乐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4)在供应商高集中度下,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形成了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促使上下游企业间的良性发展。综上,高集中度的供应商不仅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保证会计质量,同时其充当的外部治理角色也抑制了管理层做出不利于债权人、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有利于降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然而,上下游企业同时还存在着“共挤”的动机,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好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了企业的存货积压。占主导地位的供应商使下游企业储存大量冗余资源,降低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经营效率。(2)与供应商共担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高集中度的供应商自身存在风险或破产或者中断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时,由于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大,企业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的供应商,导致企业经营绩效恶化,提高了经营风险。(3)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高集中度的供应商在议价上占据强势地位,企业不得不接受高集中度供应商的付款交易条件,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风险。综上,高集中度供应商对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维持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企业管理层更加倾向于操作当期利润,从而盈余管理。因此,提出以下两个研究假设:

H1a:当供应商集中度越高时,盈余管理越低

H1b:当供应商集中度越高时,盈余管理越高

从企业自身的视角,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稳定且长期的上下游关系促使企业间形成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加之供应商的外部治理能力和产品的垄断地位,供应商不会有被轻易替换的风险,使得其能够接受企业的赊销行为,给予企业更高的商业信用,减缓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根据产品质量竞争理论,当供应商的集中度高时,这种产品和服务表现为一对多。强势的供应商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会减少企业的赊销行为,降低应收账款的收回周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增加企业的融资困境和经营风险,使企业管理层有舞弊的动机并通过盈余管理改善企业业绩。由此提出以商业信用为中介的假设:

H2:供应商集中度通过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而影响管理层盈余管理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以2017~2020 年四年间的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1)剔除ST、*ST 类上市公司,剔除缺失变量。(2)剔除了金融业、银行、证券行业的样本。经过上述筛选,最终获得10,906 个公司的年度观测值。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数据处理运用Stata。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

1、盈余管理的度量。本文使用连续变量操作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DA)。当操作性应计利润越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高。

2、供应商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使用国泰安中供应商集中度(concent)。

3、商业信用。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总资产(AP)表现企业能够占用资金的能力和从上下游融资的能力。控制变量见表1。(表1)

表1 变量及变量定义一览表

为验证供应商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主效应以及通过商业信用的中介机制的验证,借鉴温忠麟等中介效应的研究,建立以下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盈余管理最大值为0.88,最小值为0,差异比较大,而企业供应商的集中度最大值100%和最小值0.6%之间的差距也较大。样本中有5.6%的企业选择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32.4%的企业为国营企业。

(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供应商集中度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8,初步表现了当企业供应商集中度越高时,企业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越高,则盈余管理越强,初步验证了H1b 假设。供应商集中度与商业信用之间呈负相关,当集中度越高时,商业信用越低。

(三)回归结果分析。表2 为以商业信用为中介的回归结果,供应商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系数为0.0002,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集中度越高,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高。供应商集中度与商业信用为负相关,表明集中度越高,则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不愿意让下游企业融资和占用资金,商业信用越低。商业信用和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负相关,表明当商业信用越低时,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操作性利润越高,此时商业信用表现为部分中介作用,证明了上文提出的H1b、H2 假设。(表2)

表2 供应商集中度、商业信用和盈余管理回归结果一览表

四、进一步分析

在保持商业信用中介效应的同时,引入产权性质这一调节变量,测试是否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将样本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中上述推论依然成立;而在国有企业中,商用信用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关系,即当国有企业商业信用降低时,不会产生显著的盈余管理和调节利润的动机。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有利于受到地方政府的帮扶,得到政府补助。并且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比民营企业更易获得银行融资。相较于民营企业将商业信用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不作为决定性影响因素。同时,国企在财务舞弊后,受到声誉影响和处罚更重,则国有企业不会因为商业信用而冒险。

根据客户集中度的平均值,将样本分为低客户集中度和高客户集中度,测试是否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低客户集中度时,企业的商业信用对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而高客户集中度时,表现出中介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在遭受两端都是高集中度时,企业受到两端压榨,更易出现融资不足的情况,从而管理层更有动机盈余管理。

五、研究结论

当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时,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价值,从而影响管理层的决策。本文通过供应商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发现:供应商的集中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商业信用作为影响机制,当供应商集中度高时,企业的商业信用越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经营风险越高,管理层更具有调节操作性应计利润的动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通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企业的产权性质起到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并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显著促进管理层盈余管理。在客户集中度的分组检验中,低的客户集中度也可以缓解中介效应中商业信用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

猜你喜欢

集中度管理层盈余
京津冀县域人口集中度分析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