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X小轮车泥地竞速弯道技术及训练方法的探讨
2023-09-13贾章志马丽芸
贾章志,马丽芸
(1.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 康复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 小轮车队,广东 广州 510663)
BMX小轮车泥地竞速(以下简称小轮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20世纪60年代末,正是摩托越野风靡全美的时代,由于越野摩托车运动速度快,对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不适合所有的人特别是孩子参与,于是他们骑着自行车模仿越野摩托车手在越野跑道上飞驰,这就是最早的小轮车运动。拍摄于1971年的一部讲述摩托车竞速赛的纪录片《On Any Sunday》开场镜头便是一群骑着20寸自行车的孩子们在越野飞驰。1978年,小轮车之父BOB HARO创立了HARO品牌,开始设计他的小轮车。随着对小轮车强度,精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1980年Bob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公司。70年代初,美国建立了最早的小轮车组织ABA,这也被认为是小轮车成为正式运动项目的标志,1981年4月国际小轮车联盟正式成立,198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BMX锦标赛。1982年时小轮车大受欢迎,因为小轮车在电影《E.T》中的出现,使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时至今日,依然有大量的欧美影视作品中出现小轮车的身影,小轮车已经成为街头文化和流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小轮车和自行车有很多的共性,经过几年的发展,在1993年小轮车联盟正式并入国际自行车联盟并且举办了第一届官方小轮车自行车世锦赛。小轮车以其独特的魅力从加州火遍美国,很快又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到处都在搭建小轮车专用的场地,继美国之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澳洲小轮车也有蓬勃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小轮车在亚洲慢慢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小轮车终于在中国开始运作,但主要以民间业余活动为主。由于小轮车项目对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2003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小轮车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国的全运会项目安排是根据奥运会项目来设定的,所以在2004年小轮车速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全国性的正式比赛项目,随着比赛项目以及各省市备战全运会的战略目标的确认,相继有十几支队伍参加了全国性比赛。在北京奥运会上,小轮车项目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首次亮相,而2010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则又是这个极限运动特点极强的项目第一次在亚运赛场出现,并且中国选手马丽芸在广州自行车轮滑中心举行的亚运会小轮车女子比赛中夺得金牌。
小轮车技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启动技术、弯道技术、过障碍技术。在小轮车比赛中,赛道总长度300~400米,其中包括3个弯道,弯道长度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为在弯道上骑手的路线选择不同,实际上在弯道上骑行的路程占赛道总长度的1/10~1/5,由于弯道骑行的竞争性和高难度,骑手在弯道骑行花费的时间占比赛总时长的1/3还多,充分说明了弯道骑行技术对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性,骑手可以利用优秀的弯道技术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赛路径节省时间,而且比赛中大部分的超车和阻挡也是在弯道处完成的,所以优秀弯道技术对小轮车骑手至关重要。
1 小轮车弯道设置要求和种类
1.1 小轮车弯道设置要求
根据国际自盟小轮车竞赛规则规定,赛道长度沿中心线测量在300~400米之间,至少有3个弯道,每个弯道最小宽度为5米,第一个弯道,沿从内部半径的外延到外部半径的搁板处的一条直线测量,宽度应至少为6米,这只是弯道设计的最低标准,其实当下主流的小轮车赛道第一弯道宽度一般为8米,其余弯道宽度一般为6米,大大增加了弯道在整个赛道的长度占比,更宽的弯道可以增加骑手过弯时的速度选择和安全性,但也可以让具备优秀弯道技术的骑手更好地超车和压制对手,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小轮车比赛时间短、速度快,转弯时离心力巨大,为了保证车手安全,便于技术发挥,转弯处还设置有高大的由水泥或者沥青制作的弯墙共同组成小轮车的弯道。
图1 小轮车场地赛道设置图
1.2 小轮车弯道种类
小轮车弯道根据角度不同可以分为坡弯(banked turn)和崖弯(bermed turn),坡弯倾斜角度是恒定的,形状与斗笠碗类似,骑行通过时因为所有赛道与地面的夹角都相同,所以可选择的路线比较多,但正是由于恒定的角度,允许骑行的速度范围比较小,骑行速度过慢会向坡底滑落,速度太快则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向弯道外围滑出。另一种弯道倾斜角度越靠近顶端越大,到顶端时,角度几乎和水平面垂直,形似悬崖,故称为崖弯。这种弯道形状类似饭碗,骑手可以用不同的速度选择不同的路线通过,过这种弯道时,车子的角度垂直于弯道(车子的倾斜角度等于弯墙的角度)是最合适的,这种情况下,骑手可以持续踏蹬保持车速。骑行速度变快时,车子需要倾斜更大的角度来对抗离心力,处于转弯半径小的弯道底部不能使车子垂直于弯道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骑行速度越快骑行路线就要越靠近弯道顶端。由于比赛中小轮车骑手可以利用优秀的技术在弯道里根据自己的比赛目的调整速度、选择路线来完成超车或对对手的阻挡,所以小轮车比赛多采用这种崖弯。
2 小轮车弯道技术的组成
小轮车弯道技术主要包括转弯技术、弯道路线选择、超车和阻挡超车、过弯后加速四个部分。
2.1 转弯技术
在自行车行驶中,想要转弯必须先转向,一般骑行中使用到的转向方式有两种:转动车把、倾斜车子。转向是转弯的基础,在低速行驶的状态下,利用转动车把就可以达到转弯的目的。但当骑手快速骑行从直道进入弯道时,车子由于惯性会保持向前的冲力,当骑手想在高速状态下转动车把时,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会让车子产生侧滑,骑手会被迫减速保持平衡或因失去控制而摔车。高速行驶的自行车转弯需要倾斜车子,利用手臂力量下压待转方向的车把,使车前轮向待转方向倾斜,利用外倾力的作用使车子在高速状态下转弯,这种通过倾斜车子转向的方法在小轮车运动中称为“压弯”。弯道越急,车身需要倾斜的角度角越大。
在小轮车骑行中,除了通过转动车把和压弯两种方式转向外,由于小轮车比赛场地上弯墙的存在,还可以通过加速垂直于弯墙的方式直接过弯。小轮车赛道一般设置有三处转弯,弯道处有弯墙进行保护,当小轮车行驶在直道或者垂直于弯墙行驶,这时并不需要倾斜车身,使车身垂直于弯墙滑过或加速骑行就可以了,高水平的骑手可以通过加速通过弯墙完成在弯道处的超车。
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三种转向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最常见的组合使用情况是当骑手在弯墙上骑行时,前方遇到对手的阻挡或由于战术需要阻挡后方对手从而改变骑行路线时,垂直弯墙过弯的同时利用压弯变线。因为在路面与水平面有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转向一般通过压弯来改变行进方向,这时候需要将车子倾斜角度超过弯墙与地面的夹角(车子垂直于弯墙骑行时,倾斜角度等于弯墙的角度),这种状态就像在平地转弯时将车子倾斜利用侧倾力转弯一样。压弯倾斜角度大转弯地距离就短,但相应的踏蹬会有触地的危险,影响加速,这就需要骑手根据不同的比赛情况加以权衡。
2.2 弯道路线选择
在小轮车比赛过程中,进入弯道的路线有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骑手可以根据比赛中自身的状态选择不同的路线入弯,前提是选择的路线可以使自己过弯顺畅不减速,错误路线选择会导致骑行者修正姿势降低速度来保持平衡,甚至造成摔车。所以路线选择也是弯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骑手要对自己的实力和赛场上的情况作做出准确地判断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路线,这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总结才能做到。
2.2.1 不同路线特点
中间路线是沿着弯道弧度的路线,是骑手们经常使用的路线,当骑手骑行速度越快,车子就需要越倾斜来对抗离心力,弯道转弯半径越小,车子也需要倾斜利用侧向力转弯,通常弯道中部的路线是最容易通过的。所以在弯道上,中间路线也是胎痕最多的线路。如果你处于领先状态,对手距离你较远,没有超车的风险,选择中线是最合适的,可以安全快速地通过。
内侧路线在弯道上比中间路线更低一些,沿这条线路骑行,行驶的路径更短,可以快速提前入弯,并且可以守住内道防止其他人超车,但是由于转弯半径小需要减速过弯,不适合高速通过,初学者由于对弯墙高度的恐惧和较慢的车速容易选择这条路线。
外侧路线比中间路线更高一些,距离圆心最远,转弯半径最长,选择这条路线骑行路径最远,但速度也是最快的。外侧过弯入弯比其他选手晚,但是可以提前出弯道,出弯后是一条很长的直线,可以加速进行超车,是比较高水平选手喜欢的路线。
2.2.2 弯道内改变路线
弯道的内侧、中间、外侧是最基本的过弯路线,但不是唯一的选择,由于倾斜转弯也就是“压弯”技术可以在宽大的弯墙上使用,这样骑手就可以根据比赛情况在弯道内任意改变行进路线,实现“切弯”。“切弯”可以让骑手在“弯道上转弯”,可以根据比赛时对手的情况,在内、中、外线随意切换,实现对对手的超越或封挡。这种线路的组合使用非常多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高低线、低高线、阻挡线。
高低线,从弯道外侧进入高处,在高处转向切下,然后从弯道内侧低处出弯。高低线一开始就要向弯墙高处冲,速度会转化成重力势能,但在高处转下后直到出弯,有一段很长的下坡加速段,骑手可以借助下坡和有力的踏蹬,提高车速,以此来面对出弯后直道的第一个障碍,但技术不成熟的骑手往往会因为速度太快来不及做出相应动作在出弯后直道的第一个障碍摔车。这个路线可以用来超越或阻挡在弯道低处骑行的对手。
低高线,从弯道内侧进入低弯(靠近弯墙底部通常称为低弯),逐渐向上骑行,在弯道结束部分的高处切下。从弯道内侧进入,可以保持入弯车速,但当你到达弯道高处,转向准备出弯时,速度会因为转变成高处重力势能和骑手主动减速压弯转向而降低,也就是说会损失出弯速度,通常这种路线用来阻挡或超越外侧进弯,走得比你更高的对手你可以从内道开始你的低高线路,或者你可以从外道进行操控。
图2 弯道路线选择示意图
阻挡线,这是个高低线和低高线的组合。在弯道外侧进入,向高点骑,在高点转向切入内侧,穿过内道后再往下切,最后在外道完成高处转弯。这种路线选择在比赛中叫做“关门”,顾名思义,这条线路会将入口和出口都阻挡住,相当于关上门,阻挡了对手,但由于这条路线多次切弯,会严重消耗速度。
本研究提供了路线选择思路,但具体的路线选择和转弯的节点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根据比赛时自身能力的发挥、对手的状况和赛道的情况来决定,需要大量的练习获得丰富的比赛经验后才能做好。
3 小轮车弯道技术要点和训练方法
小轮车的比赛就是利用自身娴熟的技术与车子结合并顺利通过场地障碍的过程,对赛道越熟悉、技术掌握越熟练,越有利于将技术融入到比赛中,两者缺一不可。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小轮车的场地是没有标准的,国际自盟给出的标准也只是一个限定范围,所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小轮车比赛场地,这就对骑手的基本技术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学会针对不同场地障碍的技术原理,还要剖析,并融会贯通的使用。本研究将介绍过弯姿势、压弯、切弯、冲刺等不同技术的特点,并分析过弯时利用这些技术的原理,提供基础的训练方法,便于理解掌握。
3.1 弯道骑行技术要点
弯道的骑行是最基础的技术,骑手首先要顺利地骑行通过弯道,才能继续学习超车或阻挡,如果要快速顺利地通过弯道,需要注意:
(1)骑行入弯时肩膀放低,躯干水平。这种姿势下,手臂是弯曲的,这种姿势下手臂后有足够的空间调整车子或者倾斜车子压弯。手握把时要放松,直道骑行时下压车把可以增加车子的驱动力,但是转弯手部过于用力会导致转向不够灵活。
(2)进入弯道时眼睛要向前看,视线的转动要先于身体的转动,紧盯下一个障碍,眼睛向前看有利于你快速了解下一个障碍的特点,由于小轮车比赛场地的特殊性,熟能生巧在比赛中不适用,你要一直保持高强度的注意力在下一个障碍上,并快速做出相应调整。成功的过弯需要选择正确的路线,路线的选择可以说从过弯前就开始了,基于这个原因入弯前也要先转眼睛,眼睛带动头部,头部带动躯干,最后再通过手臂和躯干的作用改变车的方向入弯。平时训练可以从平地压弯开始,利用三角锥障碍物在弯道中摆出3条不同的进弯路线,首先无车跑动练习,然后骑行入弯。开始时慢速通过,熟悉路线后全速通过。
(3)开始转弯时,手腕竖起,重心放在外侧脚上,微微弯曲。重心放在外侧脚首先可以保持车子倾斜转弯时的平衡,二是外侧脚有力的踏蹬可以给车子初始的转弯动力,这在分秒必争的比赛中可能就是获胜的关键。当外侧脚开始用力时,内侧手臂伸直下压车把,将车子倾斜,像这样倾斜你的车会产生大量的向心力,这就是上文讲的压弯,此时在车上弯曲膝关节让身体重心降低,蹲得越低,车子倾斜得越多,转弯的幅度就越大。
快速过弯时,需要倾斜车子来抵消离心力,过弯速度越快倾斜角度就越大。一般平地过弯时,选择身体倾斜角度小于车子角度的过弯方法。身体外倾可以增加轮胎抓地力,保证安全过弯。练习时可以利用学习过的弯道技术先慢速通过弯道,逐渐加速并加大倾斜角度,注意身体的倾斜角度小于车子的角度。
(4)当骑手把外侧脚放低并且倾斜车子时,朝弯道的出口方向转动髋关节。保持躯干的稳定性,利用髋部肌群操控整个转弯过程,头部和肩膀跟随髋部运动。髋部的转动可以增加转弯的动力,并将身体对准下一条直道,有利于骑手快速获得出弯的速度。过弯的最后一个步骤的是冲刺,越快进入下一个直道,你获得优势越大。
经过多场比赛视频分析发现,大多数初学者过弯道时十分被动,身体动作是根据路线和对手情况被动调节的,被迫降低速度来维持平衡,这是十分落后的弯道技术能力,高水平的车手进出弯道时会主动改变人车姿势,过渡到下一阶段。
3.2 弯道超车和阻挡
3.2.1 弯道超车
在小轮车比赛中,领先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在骑行中处于落后位置就要寻找机会超车,比赛中大部分的超车是在弯道发生的,如果想要实现反超,弯道超车是比较好的选择。要想练好弯道超车技术,要做三点:
(1)了解赛道:小轮车比赛场地具有特殊性,每个场地障碍设置都不相同,所以一般会给选手预留时间熟悉场地。选手要在比赛前了解场地设计,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超车点。
(2)提前预判:如果对手在前,骑手想要实现超车不可能是随机的,一定要提前观察前面选手骑行特点,选择的路线,提前预判好超车的位置。
(3)不要跟车:跟着前面的骑手是不可能超车的,小轮车比赛时间很短,没有时间跟车,如果想超车尽快做出超车计划,离开前面选手的路线,选择另外的路线超车。
当落后的骑手想超车时,有两种方法:
(1)外-内超车:领先的骑手高速进入弯道内侧时,后面的骑手想要超车必须选择外侧路线,当前方骑手在高处速度降低时,位于外侧的骑手及时切入内道,利用好外侧相对较长的加速区及时加速超车并封锁对手路线。
(2)内-外超车:领先骑手高速进入外侧弯时,落后的骑手要想超车就要进入内侧弯道,不要急于靠内侧转弯,应该向外靠近外侧的骑手,将外侧骑手挤向弯道边缘,占领他的路线,干扰他的节奏,控制局面后再加速出弯。
图3 超车路线示意图
弯道的超车实际就是对弯道路线选择的实战应用,训练时可以根据骑手能力不同,两两分组。用三角锥或粉笔标记出弯道的不同路线。骑手出发位置一前一后,在教练的口令发出时同时出发,模拟比赛时不同能力的选手先后进入弯道,寻找最佳的超车点进行超车。
3.2.2 阻挡超车
超车是在落后的状态下发生的,而阻挡超车是在领先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对骑手的能力和比赛经验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骑手熟悉赛道,熟悉对手,可以感知到身后对手的路线选择和战术意图。和两种超车方式相对应的是两种常用的弯道阻挡超车方式:
(1)如果对手在后面使用“外-内超车”,领先的骑手进入内侧弯时向外侧快速靠拢,抢占对手路线,进行阻挡。
(2)如果对手想使用“内-外超车”,领先的骑手就要加速占领出弯路径,或者减速后迅速使用“外-内超车”反击。
图4 阻挡路线示意图
平时训练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两种:
(1)两个骑手一组,用三角锥或粉笔标记出弯道的不同路线。骑手出发位置一前一后,在教练的口令发出时同时出发,前方骑手固定入弯位置,后面骑手需要根据前方骑手的位置试图超车,前方骑手尝试阻挡。
(2)多个骑手一组,用三角锥或粉笔标记出弯道的不同路线。骑手出发位置分前后,在教练的口令发出时同时出发,前方骑手自由选择入弯位置,后面骑手需要根据前方骑手的路线和车速超车,前方骑手尝试阻挡。
3.3 出弯加速
出弯道后的与下一直道的衔接是骑手非常容易放松并耽误时间的关键点,弯道技术的掌握最终目的是更快地完成比赛,弯道和直道骑行不能割裂开,相反完美的出弯可以提升速度更有利于下一个直道的发挥。不论什么样的过弯方式,进入弯道一定会减速,所以突破弯道后进入直道的重新加速是抢占下一个弯道和获取胜利的有力保障,当完成了转弯最难的部分,骑手会感觉车子变轻了,更容易控制了,这时就代表需要全力踏蹬,出弯冲刺了。这时候需要尽快地全力加速,即便你还在弯道上,很多骑手等到直道才加速,已经失去了获得更快加速的机会。高水平骑手就在于技术细节的处理,不放过任何一个获得向前动力的机会,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和对手的差距。
图5 出弯加速训练示意图
当骑手希望针对性练习出弯加速时可以设置10米加速区,连接弯道,出弯后紧邻另一个10米加速区。第一个加速区,以最大能力加速,到达能够承受的入弯最大速度,分别以3种不同路线入弯,出弯后的10米加速区,必须以最大能力抢占内道冲刺加速。这个练习可以在与场地弯道相同材质的平地上开始,对车子和地面慢慢熟悉后,过渡到场地练习。
3.4 弯道刹车
弯道刹车可以说是弯道技术的一种,也可以认为是刹车技术在弯道上的延续,在弯道上刹车与直行刹车不同之处就在于,弯道刹车还要考离心力的作用。弯道骑行过程中,车子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当弯道表面松软时,稍微地减速可以让车子更容易控制,不会出现危险。但刹车的使用会让车子来之不易的速度飞快地消耗,而且刹停后的小轮车不再稳定,再启动也需要更多的踏蹬,更快的速度是小轮车运动始终的目的,所以骑手在比赛中使用刹车非常谨慎,只有在关键时候才使用。为了保持速度,在弯道上使用刹车应该注意:
(1)不要提前刹车减速,损失来之不易的速度,也不要在转弯过程中刹车,这样非常容易让车子失去平衡,在转弯前将车子摆正后迅速点刹。
(2)刹车的同时,身体后移并将力量作用在脚踏上,防止后胎侧滑,并获得更多的抓地力,保持车子稳定。
需要练习和经验才能知道骑手能在一个特定的弯道上用多快的速度切道。练习时可以让车子速度逐渐加快直到轮胎开始打滑,找到极限后,才能确定什么速度应该刹车。
4 结 语
竞技体育方面,2004年小轮车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全国性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各省相继组建了小轮车队,但当时国内没有专业的小轮车教练,教练大多是自行车、山地车等项目跨界担任。小轮车项目从无到有建立,这些教练摸着石头过河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当时各省小轮车竞技水平都是从零开始,技术上的瑕疵大多被掩盖,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小轮车水平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小轮车运动员技术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技术不规范、不成熟会限制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速度,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些教练甚至认为小轮车运动不需要练体能,只把技术练好就行了,但对技术的提升和突破又无能为力。同时由于小轮车运动在国内群众基础少,没有成体系的青训,运动员一般是从市级体校跨项选材,绝大多数是从十几岁开始训练,没有技术基础。这些跨项运动员在原体校进行过体能训练,体能有了一定的基础,充沛的体能与粗糙的技术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充沛的体能容易让车子加速,但车速过快而过障碍技术跟不上时,容易造成摔车,很多运动员由于这个原因受伤或形成心理障碍,无法在这个项目上继续发展。一个潜力巨大的小轮车运动员技术入门需要大约四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还要得到优秀的技术指导,国内运动员接触专业训练晚、磨砺技术时间的缺失也导致了运动员还没出成绩就已经接近了退役年龄。技术上的短板是当前国内小轮车运动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优秀的专业小轮车教练和运动员训练年限短是两个重要原因,青少年运动员当然要抓技术,形成基本的动作定型,高水平的运动员比的是细节处理能力,整个场地的流畅性,体能和意志品质也是重点。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第一批优秀小轮车运动员已经逐步走向了教练岗位,他们有丰富的比赛精要和国内外训练经历,对当前小轮车运动规律和训练手段掌握相对丰富,利用好这批优秀的教练对国内竞技小轮车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群众体育方面,随着小轮车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慢慢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虽然2~6岁的幼儿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足以操控小轮车,但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小轮车的热情,适合幼儿的滑行车运动应运而生。与小轮车相比,滑行车没有曲柄和传动系统,靠双脚蹬地获得向前的动力,更易于幼儿掌握。40多年前美国加州的青少年用自行车模仿摩托车手们,小轮车项目就此诞生。如今2~6岁的幼儿们用滑行车代替小轮车在各种类型的场地上玩耍比赛,滑行车运动也如此诞生。滑行车运动实际上就是小轮车运动的迁移,从平地绕弯场地、木板障碍场地、土坡场地到U型池、碗池的滑行,滑行车的技术动作、比赛方式、比赛场地与小轮车如出一辙。与小轮车相比,滑行车因其自身特点更易于学习和接受,由于幼儿体能和技术是同时发展,滑行车的安全性也更高,很快就在国内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街头体育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幼儿的成长和技术的进步,滑行车运动和赛事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追求,很大一部分转而学习小轮车,国内一些民间培训机构已经开始向专业队伍输送这些有多年练习基础小运动员,而且在国内专业赛事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为小轮车运动提供了大量有基础的运动员,弥补了当前国内运动员练习年限短的问题。
不论是小轮车在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方面的发展,正确的技术掌握是保障安全、提高成绩的基础。虽然小轮车、滑行车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被大家喜欢,但当前并没有针对小轮车的专业训练方法。专业教程的缺失会造成竞技体育运动员基础技术掌握差,难以向高水平发展,还会降低小轮车、滑行车爱好者对这项运动乐趣的探索。弯道技术作为小轮车运动的核心技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熟练地掌握可以快速提升运动水平,增加这项运动的竞争性,而且弯道技术的掌握比力量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对于小轮车爱好者来说,弯道技术的掌握可以提升安全保障,增加练习小轮车的趣味性。本研究对小轮车弯道组成、弯道技术进行剖析并提供小轮车弯道技术训练方法,为小轮车运动员和爱好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