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城市体育景观建设的策略研究
——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

2023-09-13刘栋梁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城墙斑块基质

刘栋梁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开封 河南 475000)

景观生态学是以人类频繁活动的景观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尺度上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生态学已不再局限于对某一空间自然景观的研究,而是从不同研究尺度对景观的结构、功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1]。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行以及城市居民健身需求的提升,各地政府开始加大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开放性的运动场所如雨后春笋涌现。然而,在大量兴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无序、盲目扩建、重复建设等一些不合理的规划导致城市公共体育网络结构不合理、廊道网络支离破碎、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大量闲置浪费等一些列问题相继出现。这些城市体育景观问题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审视与反思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的“造景”模式并提出一些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建构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1 景观生态学理论

1.1 体育景观的内涵与形式

体育景观主要是将体育较为宽泛的内涵涵盖其中,并将当前体育运动环境中的健康品质加以承载[2]。总的来说,体育景观是以体育建筑为核心的外部环境,是一种运动空间的拓展,同时也是运动品质的提升,并将体育外延的一些社会行为和相关的经济行为包含其中[3]。因此,体育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般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提升体育社会影响力的体育景观,主要指的是满足大众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景观。而这种体育景观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将体育元素与周围景观有机融合,既要求满足大众身心需求,又要具备观赏性与审美性。而体育景观的另一种景观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商业化的运作产业或者是一种规模相对庞大的社会活动。本研究着重分析的是体育景观的第一种形式,即城市公共体育景观的设计规划问题,如何统筹体育公园、城市廊道、城市的历史文化基质三要素的发展是优化开封市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关键。

1.2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开封城墙体育景观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起源于景观生态学,是人类对自然景观中各要素的实体表达[4]。该模型最早由Formam与Godron提出,两位学者在对不同类型的景观进行观察与比较后,将景观主要构成元素划分为三个部分: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模型的构建为人们具体形象地描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解释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空间语言”[5]。在不同研究尺度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内容与范围往往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观察分析景观的尺度关联。

城墙体育景观是由人类融合城墙景观元素、体育景观元素及其他景观元素而产生的的景观类型。从宏观尺度来看,城墙体育景观包含了人类、动植物、水文、气候等生态因素和历史底蕴、体育文化等人文因素。在空间结构上,城墙体育景观也逐步形成了以自然环境、城墙体育景观元素、城市绿道为主体的规律性格局。结合以上特征来说,城墙体育景观指的是以承载体育活动为主体,包含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景观要素在内的具有复制性格局的异质性空间单元。根据景观结构层级可将城墙体育景观划分为公共体育地斑块—城市绿道—城墙历史文化基质三个层级(见表1)。

表1 基于景观结构特征的类比表

1.2.1 景观结构特征与城墙体育景观

景观的结构特征主要从空间异质性、干扰、斑块多样性、斑块连通性、斑块格局这五个方面来讲(见表2)。

表2 基于景观结构层级特征的类比表

(1)城墙体育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城墙体育景观的空间异质化不仅仅可以理解为景观内部同质斑块具有差异性,还可以延伸为景观内部同质斑块与异质斑块、城墙景观与外界其他景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性与复杂性。例如,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中的公共体育地斑块与自然风景斑块、人工绿化斑块面积之间的比例、城墙体育景观空间在整个城市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体育元素的种类,体育活动的复杂程度等。在同一个空间内景观斑块的异质性会增加景观内部要素的流通度与融合度,加速不同运动人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加快体育文化形成与传播的进程。

(2)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干扰性与多样性

干扰在城墙体育景观中往往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人为活动对城墙体育景观斑块有着正负两种影响。建立在生态格局下合适的城墙体育景观设计则是对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正面影响。干扰直接改变了一定区域内景观的空间结构,正面的干扰可以促进城墙体育景观格局的构建。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多样性可以理解为斑块的功能、结构等多样化。以环城墙体育公园为例,整体结构中包涵了体育斑块—各种体育设施、自然风景斑块—护城河、历史文化斑块—开封古城墙及人工绿化斑块—环城墙绿化工程。功能多样中包含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地等一些体育活动场所、娱乐设施、供人观赏的绿化景观等。城墙公共体育景观的斑块的多样化增强了其抗干扰性,有利于良好生态格局的构建。

(3)城墙公共体育景观斑块的连接性与格局

在同一基质中,由于斑块的定位不同,或者自然环境不同,斑块所属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而各个斑块之间也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些路面、水系等可视化的物体结构以及不可视化的功能需求连接起来的。在城墙体育景观中,斑块的连接度在结构上影响着运动群体的迁移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从功能上影响着城市体育项目投资、景观功能等各方面的流动。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连接度较低则会造成城市景观整体结构碎片化,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各个等级尺度的景观斑块通过复杂的相互联通方式与非生境斑块背景共同形成斑块镶嵌格局,从而直接对活动于其中的群体的行为表现产生一些导向作用。

1.2.2 斑块结构特征与城墙公共体育景观

斑块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斑块边缘、斑块数目、物种丰富度等(见表3)。

表3 斑块结构特征的类比表

(1)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面积与形状

城墙公共体育景观斑块的面积是仅次于生境的正相关特征。斑块的面积越大,生境多样性越高,物种灭绝的概率越小[6]。城墙体育景观的生态系统亦符合这一规律。城墙体育景观的形状对区域内物种的丰富度也有着重要影响。斑块的形状一方面直接影响着不同类型人群的扩散与融合;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着斑块构成的“内缘比”,而“内缘比”则是影响活跃在景观内部人群的活力及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为例,景观中体育斑块的面积与形状是影响运动人群活力、运动种类数目、场地运营持久度的重要因素。如,环城墙体育公园是“依墙伴水”而建的,呈点状分布在城墙四周,整体布局较为松散。该形状紧凑性与抗扰能力较弱,但容易与邻近的异质斑块产生作用,进而实现斑块内部要素的迁移。

(2)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边缘

同质斑块的边缘与同一基质其他异质化斑块边缘或者不同基质其他异质化斑块边缘相接,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异化现象。城墙体育景观斑块中有专门开展体育锻炼的人群即内部种;同时也有大量处于斑块边缘的边缘种,如,体验型人群。斑块的边界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初级生产力[7],城墙体育景观需要有固定的内部种与具有多样性,相对不固定的边缘种,维持斑块内群体的活力及活动形态的多样化,逐步将位于边界地带的运动群体内化为内部种,以此来扩大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群体,保持持斑块内部的活力。

(3)城墙公共体育景观斑块数目与物种丰富度

在特定的斑块尺度下,斑块的种类和数量之间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斑块构造的复杂度,即景观内物种丰富程度。以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为例,从结构上来讲,构成开封城墙体育景观的斑块类型主要有四大类:体育斑块、历史文化斑块、自然风景斑块、人工绿化斑块;从功能上来看,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可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欣赏风景等需求,总体上体现了城墙体育景观斑块的物种丰富度。在城墙体育景观实际的规划设计中,斑块的物种丰富度可做为评价斑块等级的量化指标,数值越大,则越有开发意义。

2 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建设审视

2.1 体育斑块数量增加,老旧空间得到活化与更新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8]。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开封市政府把城市体育规划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了提升古城生态格局、展示古都风貌,2003年开封市开始对古城墙进行维护与整治;2005年位于迎宾门环城墙公园第一期建成;2007年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东门外环城墙公园二期建成,该工程与百年名校、古城景观、千年古塔交相呼应,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2017年城墙公园六期即城墙体育公园建成,该项目占地约20 000平方米,内部建设有门球场、多功能体育馆、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从总体上讲,开封城墙体育景观的规划不仅缓解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发展相对滞后的体育空间的矛盾,也进一步解决了在城市体育空间建设进程中老旧空间的改造、潜在资源的整合、多元运动的盘活等一系列城市体育景观问题。

2.2 廊道绿网系统逐渐完善,“15 min健身圈”已现雏形

2014年,开封市开始实施“三贯通”工程,其中包括城墙体育景观、水系廊道、内顺城路三大绿道的贯通,预计2022年底项目完工。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围城而建,紧密衔接了城市物理边界,“无门禁”使公众可以安全、自由穿行其中,“可渗透性”进一步延续了行人视线;依照基地固有文化和空间特质设计出了“慢走”和“快跑”两条主流线。内侧“慢走线”指的是城墙体育公园内部石砖铺的小路,可供市民从事例如漫步、健走等。外侧的“快跑线”则是环城墙健身跑道,可供市民跑步、骑行等,两条流线隔河相望、互相平行但作用又大不相同。环城快道则以环城墙主干道—内顺城路为主。开封市内顺城路环城墙而建,内与中山路、解放路等城市内主干路相通,外与东环路、东京大道、西环路、滨河路相通,沿途包涵了公园、景区、居民区等,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扩大城墙体育绿网服务范围,缩小人群与健身运动点的距离。水系廊道串联起沿线城墙、公园及沿河风光,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环境。

2.3 自然基质与文化基质融合,城市特色得到充分展示

在构建城市生态格局的大环境下,城市体育景观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地方重自然资源整合而忽视了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丧失了城市特色与场地精神。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中共性极强,而立足于城市文化背景的个性薄弱,未有效整合历史文化特色,无法激发居民的归属感[9]。一方面,在现有的大多数开放性运动场所仅仅服务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整体布局而未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导致空间内生态文化场域紊乱,体育资源出现大量闲置及浪费。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基质具有差异性、体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各区域人群需求具有多元性,但现有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规划设计大多千篇一律,忽略了不同区域内部基质的差异性造成体育空间同质化现象。体育文化景观要从虚无走向现实,具体可视为—体育文化被精心包装、重构、再嵌入城墙历史文化景观中。开封城墙体育景观的规划设计在形式与功能、布局与流线、小品与装饰上充分融合了地理风貌与人文特色,并通过体育节事活动的“造景”、多元化媒体的建构展示了体育文化与开封特色“城墙文化”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自然基质与文化基质的统筹规划。

3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打造—基于开封城墙体育景观建设

3.1 以绿色空间为络,整合各类体育资源,构建与城市生态结构相融的体育格局

以区域内绿色空间为基础,结合城市“山、水、林、地”等自然景观基质与城市历史文化基质,整体把握城市生态结构与形象规划,串联整合各类体育资源;另外,加强沟通各类景观斑块的城市绿道建设,引导外部生态资源向城市内部有机渗透及城市内部资源的流通与相融;稳固已有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的同时,加快老旧空间的更新与活化,发掘其内部潜在的体育资源;分层级构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细化景观内部各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借助城市绿道相互流通,实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功能多样化。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与休闲运动的相融合,营造“城依山傍水而建,运动无处不在”的独特体育氛围。

3.2 以城市绿道为脉,串联各类景观斑块,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体育锻炼地带

景观斑块具有异质性,体育景观亦是如此,其内部各类斑块复杂多样,分布不均,需要通过廊道进行有效地衔接才能实现整个区域资源的串联整合。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构建中要根据体育斑块的空间分布及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设立层级城市绿道;其次,设立必要的环形道路。环形道理具有较强的辐射性与连带性,通过串联城市内外主要交通要道及公园、风景名胜等城市公共空间,促进“体育”的连带效应的产生,丰富城市绿道慢性系统的活动内容。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人群运动需求及固有的文化空间与特质,建立空间容量不同,功能多样化的城市绿道系统,如,快慢结合的城市绿道网络。

3.3 以城市基质为底,融合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文化空间

在城市基体育化改造过程中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通过体育网络将古建筑、街区、等公共空间串联起来,为建筑景观灌注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特质,使其有别于其他历史遗址,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古朴元素与时尚元素、休闲元素与健身元素相融合,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象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空间内微尺度景观往往会成为来往人群视觉滞留点,当真正的艺术价值让位于视觉吸引时,也会成为体育文化空间构建的帮凶;另一方面,基于城市某区域基质类型、基质面积及基质内部体育斑块所占的比例建设适合该区域的公共体育空间,对一些老旧空间,废弃场地可以基于区域内基质状况进行二次利用,创新活动形式,发掘潜在的体育资源;最后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传统体育表现形式,树立本土体育文化,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承办各类体育节事活动,构建多元化媒体系统宣传城市形象,打造具有“名片效应”的特色城市体育文化空间。

猜你喜欢

城墙斑块基质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