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温度的课堂,有深度的提问

2023-09-1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谢晨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梦想文本思维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谢晨曦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合理的提问不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能够推动他们的知识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在Story time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设计提问,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本文根据译林版英文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课堂教学案例,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方面探讨深度提问在课堂中的运用。

二、读前,导入式提问,聚焦文本,构建主题

读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所涉及语篇的主题、概念、核心语言以及文本与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的联结等,激活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感知相关语言表达,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做准备。

读前提问,重点在于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和本文信息有关的知识点,加强学生认知经验中新旧信息之间的链接,为学生的文本阅读做好语言、内容和认知结构上的准备,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判断与思考,形成阅读期待。

(一)运用导入式提问,层层推进话题,揭示文本主题

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 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在读前导入活动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Q1:What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song? (从视频入手提出问题)

Q2:What other jobs do you know?(激活旧知)

Q3:Do you have a dream?(引入本课标题)

Q4:What does a dream mean?(深入解读标题)

Q5: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联系自身)

问题1是在欣赏完歌曲Jobs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说出歌曲中提到的各种工作:teacher/doctor/cook/firefighter/policeman/football player/astronaut。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脑力风暴,激活旧知,复现以前学过的其他职类业单词,如writer/worker/farmer/nurse/dancer/pianist/dentist等。教师总结,“There are a lot of jobs in the world.Each of them stands for a dream.”,过渡引出新词dream进行教学。新词教读三遍后,引出问题3,揭示本课主题Our dreams。问题4是对主题深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dream的含义。问题5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表达“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这五个问题由浅到深,聚焦学习内容,形成一条主线:导入主题—走进主题—揭示主题。同时,教师利用层层追问、步步启发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二)利用预测式提问,推测文本内容,唤起阅读期待

预测能力是文本阅读的必备技能,是一种逻辑推理式的认知技能,指的是人们通过对文本的文字和图示的观察与判断,根据现有的认知结构与知识对文本的题材特点、具体内容、撰写方法等进行预先判断的一种思维活动。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合理预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预测式提问以文本或插图为切入点,以who、what等引出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预测人物及文本内容,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初步了解句型后,开始两人一组运用句型谈论梦想。教师接过话题:“You have different dreams. Look, 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dreams,too.”

Q1:Who are they?(看图)

Q2:What do they want to be? (猜测)

问题1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看图即可回答。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时,教师前后联系,发掘三至六年级英语教材中出现过的显性、隐性信息,并以此为支架,鼓励学生积极猜测Mike、Wang Bing、Liu Tao、Yang Ling、Su Hai、Nancy的梦想。让学生带着对人物梦想的猜测,进入文本学习,使其通过看视频完成后面的匹配活动,验证猜测,这一设计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读中,递进式提问,理解细节,深化内涵,解构文本内容

递进式问题是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问题链,是基于知识点的内部逻辑架构和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设计的。在读中阶段提出递进式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帮助他们获取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领略语篇的主题意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抓住dream这个话题,在谈论男孩们的梦想时,通过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提出了基于文本和个人对文本的内在体验引发思考的一组递进式问题,分别是帮助学生捕捉细节的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掘内涵的探究性问题和利于学生巩固和创新的开放性问题。

(一)帮助捕捉细节的理解性问题

教材语篇中有许多细节性的信息,教师应找准切入点,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前后教材,剖析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在本课例中,通过步步追问,教师推动学生从生活和文本细节处思考,更细致地理解文本。

Q1:Do you know how to care about your teeth?

Q2:Mike thinks many children don’t care about their teeth. But how does Mike know that?

问题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答案“brush teeth twice a day”“don’t eat too much sweet food”“go to see the dentist every year”等。

关于问题2,教师用演示文稿呈现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相关图片,带领学生回顾旧知:Mike喜欢吃糖,曾因为牙痛去看牙医,个人经验使他懂得很多孩子不爱护牙齿,得出“Mike’s dream comes from his experience.”的结论。

(二)引导发掘内涵的探究性问题

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篇内容的处理不可蜻蜓点水,也不可止步于主要的事实信息。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教材,调动学生的前期经验和知识储备,提出富有挑战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推动他们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Q1: Different children have different dreams. Why does Mike want to be a dentist?

Q2:Why does Wang Bing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以谈论Mike的梦想为例。教师先问:“Why does Mike want to be a dentist?”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在书上找到答案:“Many children don’t care about their teeth,Mike wants to help them.”

教师对于Wang Bing和Liu Tao梦想的缘起也做了同样的发掘和推理,在讨论“Why does Wang Bing want to be an astronaut?”时,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出示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中Wang Bing的生活和运动图片,得出“Wang Bing’s dream comes from his habits”的结论。

关于Liu Tao梦想的起源,教师用演示文稿呈现图片信息,从Liu Tao喜欢且擅长踢足球,学生推理得出“Liu Tao’s dream comes from his strong point.”的结论。

(三)利于巩固和创新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是丰富的,具备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期训练有利于他们建构新观点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Q:How about the girls’ dreams?Can you make a poem about the girls’ dreams?

在学习女孩子的梦想时,因文本结构与第一部分男孩子的梦想一样,句型也一样,故教师在引导学习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框架,完成小诗的创编,并提出问题:“You know the boys’ dreams well. How about the girls’ dreams?Can you make a poem about the girls’ dreams?”

这一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由学习语言的角色转变成了应用语言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文本内容。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表达的语言支架,使学生语言表达的广泛性、丰富性得到发展。若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整体语言应用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四、读后,运用延伸性问题,发展思维,内化品格,升华文本主题

在读后阶段,教师可提出延伸性问

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使他们在耐心听取他人观点的同时,能提出自己个性化的意见,发展自身的思维。

(一)利于培养思辨能力的递进式问题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经验。设置思辨性的递进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发展他们的推理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判断与思考的活动中形成自主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reams?

Q2:Is it a good dream?

Q3: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

教师在逐一讨论过不同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之后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reams?”“Is it a good dream?”“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对角色的梦想进行评价。

(二)实现语言迁移运用的拓展性问题

读后环节是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应用的阶段,也是学生对文本认识的升华。拓展性问题是对递进式问题的再延伸,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重点着眼于观点借鉴和创新表达。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迁移知识,创造性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

Q1: Please look at the design on the blackboard. Can you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Q2:What’s Yuan Longping’s dream?Did his dream come true?

Q3: What should we do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问题1为复述性问题,学生在复述中完成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和理解,提升了归纳和概括能力,提升了语言技能。复述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内容,总结提炼出“Every dream has its trace.”这一主题。接着升华主题,通过观看视频《袁隆平先生——禾下乘凉梦》回答问题2:“What’s Yuan Longping’s dream?Did his dream come true?”通过这个问题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问题3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说说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心怀梦想并为实现梦想积极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在语言层面上,提升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思想层面上,价值观实现了内化。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双向奔赴、教学相长的历程,有问有答的精神和情感流动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基于学情,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提问,读前以导入预测型的问题设计为主,读中以理解探究性问题为主,读后以思辨拓展性问题为主。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的共同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英语课堂保有意义、拥有价值、兼具温度、不失深度。

猜你喜欢

梦想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梦想
梦想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