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课堂趣味的有效把控

2023-09-1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实验小学倪春雷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性情月饼趣味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实验小学 倪春雷

音乐课堂中的“乐趣”是最广泛、最直观的实践趣味;“情趣”是在某种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乐趣;“雅趣”是对音乐审美情趣的深入感受和领悟,包含了特定的人文内涵,应该凸显文化底蕴。首先,“雅趣”这个词,从字面来看,“雅”就是高雅、优雅,“趣”就是乐趣、趣味。那么,“雅趣”就是高雅、优雅的乐趣和趣味。雅的对立面是俗,那么与雅趣相对的就是“俗趣”,即庸俗、粗俗的趣味。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乐趣” “情趣” “雅趣”代表了三个不同维度的趣味,这三个维度可以在每一堂课的不同环节中进行构思和渗透。

一、乐趣——带领学生体验音乐技能的实践趣味

(一)音乐技能的实践趣味

听赏教学:感受音乐形象、音色风格等引发的听觉乐趣。

歌唱教学:声音表现——发声的乐趣

识谱能力——唱谱的乐趣

合唱技能——多声部合作的乐趣

乐器教学:演奏方式——乐器操作的乐趣

乐器选择——乐器搭配的乐趣

合奏编配——音响搭配的乐趣

舞蹈教学:身体律动的乐趣

(二)把握音乐技能的实践趣味的方法

案例1:

教学音乐欣赏课《百鸟朝凤》时,教师可以对“春回大地”主题的拓展体验环节进行“歌声与cosplay”的设计,即“唱、吹、抬、坐”的综合活动,这里面包含了发声的乐趣、唱谱的乐趣、乐器操作的乐趣和身体律动的乐趣。

由于这段旋律和民间曲调《抬花轿》十分相似,都有着相同的戏曲元素,因此,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一起来演一演“抬花轿”的场面,进行现场招聘:吹唢呐的乐手、抬花轿的轿夫、坐花轿的新娘。这三个角色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然后让学生跟随音乐来表演并进行演唱。

案例2:

在进行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旋律教唱时,由于本曲旋律比较复杂,唱谱难度较大,教师可以采用分句跟唱的模唱学习法,以降低学生唱谱的难度。这里的模唱学习其实就是先找出简单的、相似的乐句教唱,然后再唱复杂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为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超级贪吃蛇”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贪吃蛇”的角色。学生都爱玩“贪吃蛇”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唱谱的挑战欲。学生每学会一句就“吃掉”了一段乐谱(演示文稿就少一句),直到最后把所有乐谱都“吃光”。逐渐累积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唱谱能力,“贪吃蛇”也让唱谱的乐趣最大化了。

案例3:

在《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中,教师设计“山谷悦音”伴唱创编与两声部合作环节,让学生感受多声部合作的乐趣。

出示3种声音:

①“X X” > “嘿 哟”

这是樵夫随着脚步发出的吆喝声,对应动作“踏步”。

②“X X X” > “朗朗 扯”

这是柴夫劳动时的歌声,对应动作“拍腿”。

③“0 X X” > “0 布谷”

这是山中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对应动作“拍手”。

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对应三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进行两声部合作,唱出三种声音,身体同时做对应的动作,三组同时进行,合成热闹的场面。

二、情趣——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韵乐趣

(一)情境中的音韵乐趣

情节性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整体情节,让教学过程随情节发展。

模仿性情境:通过模仿生物形态及其声音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演示性情境:利用表现情境的教具、器材等创设演示情境。

音画性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让教学跨越时空。

描绘性情境: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作品和设计教学内容情境。

渲染性情境:结合特定教学内容设计节奏游戏、即兴歌舞表演等。

(二)把握情境中的音韵乐趣的方法

案例1:

在教学《牧童之歌》时,教师利用声音节奏和语言相关的形象性进行节奏游戏设计:

师:(双响筒敲四分音符模拟动物脚步,同时教师哼唱旋律)你听,这是谁在向我们走来?

生:马、牛、羊。

师:对了,这更像马蹄的声音。马儿踏着悠闲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师板书的同时模唱)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谁学的马蹄声最稳当、最悠闲。

(师给速度,生齐读)

师:马儿走路是什么节奏呀?(边写节奏板书边问)

生:踏 踏 踏 踏(X X X X)。

师:(双响筒敲八分音符模拟动物奔跑)请同学再仔细听听,现在马儿还是在悠闲地散步吗?

生:马儿跑起来了。

师:你的小耳朵可真灵!(师板书并模唱)马儿跑起来节奏就变得更密集了是不是?请你用轻巧的声音来试试看,121起~

师:这又是什么节奏呢?(对比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引导学生发现)(贴上节奏,并带学生一起读)

(生和师读,教师边读边用手指着节奏)

师:同学们很聪明,看来这些都难不倒你们!老师想再考考你们(贴第三条板书)。听,马儿跑着跑着(手指着八分音符节奏)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手指着空格处)?(师用双响筒完整地敲出节奏,并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演示附点)

(生回答)

师:(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再次演示附点)是马儿跃过了河流和小溪,感觉到了吧(指着卡片读,空白处用卧钩画出)。

上述教学片段,包含了马儿在草原奔跑,跃过河流和小溪的情节性情境;双响筒对不同节奏马蹄声的模仿属于模仿性情境、演示性情境、渲染性情境的综合运用;教师对不同节奏与马儿不同状态对应的引导用语则是描绘性情境的运用。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案例2:

歌唱课《白云》情境导入设计:

1.出去郊游,复习《火车开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郊游,让我们跟着音乐去郊游吧。请坐上小火车,让我们唱着歌曲出发吧。(演示文稿出示火车出行郊游图片,学生跟着伴奏音乐复习演唱《火车开了》)

2.猜谜语

师:飞驰的火车很快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大家望着青山绿水,心情棒极了。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像是烟来没有雨,像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

(学生根据谜语中的描述猜到谜底是“云”)

师: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真美呀!云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根据之前的谜语说一说云的特点)

4.动作模仿,音乐表现

师:云飘在天上有时还会变成奇特的造型(出示不同造型的云)。让我们想象一下,你就是那朵神奇的云,跟着音乐一起动一动吧。

该导入设计融入了情节性情境(郊游)、模仿性情境(模仿云的造型)、音画性情境(出游图片、郊外云朵图片等)、描绘性情境和渲染性情境(猜谜语,描述云的特点形象)。

三、雅趣——引导学生探索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

(一)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

笔者认为雅趣是乐趣、情趣之后的更高层级,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的维度来看待音乐教学,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音乐教学。

音乐作为一种多维度的现象,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之中。音乐就是身处文化情境中的一种社会实践。除了上面所说的在情境之中去理解音乐情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与各种概念进行互动,以此来了解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价值。每一种音乐都能对文化有所反映,体现人们的价值观。

(二)把握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的方法

案例:歌唱课《爷爷为我打月饼》

1.导入中感受民俗雅趣

(1)“月饼”童谣引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师拿出月饼)让我们用音乐的语言来夸夸月饼吧。(出示童谣)“月饼 月饼 香香, 月饼 月饼 甜甜。 月饼 香,月饼甜, 月饼 香 甜—。”让我们边拍节奏边读一读吧,预备开始。(展示图谱动作,并播放音乐伴奏)

(2)打月饼民俗简介与模仿

师:月饼虽香甜,可是制作却很烦琐,人们要和面、揉面、调馅、包馅,然后放入模具使其成型,最后烘烤,非常辛苦(展示做月饼的工序)。圆圆的月饼,寓意阖家团圆、吉祥如意、甜甜蜜蜜。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揉面、做月饼。(出示四个乐句对应敲打、揉面动作,学生跟伴奏音乐做动作)

2.揭题,讲述红色故事渗透历史人文

师:这就是作曲家梁寒光先生为这首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作的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深入了解这首歌曲背后感人的革命故事。

这首歌是电影《啊!摇篮》的插曲,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马背上的托儿所”的故事。歌曲中的爷爷,是一位老红军——罗桂田,他是那支部队里年龄最大的老红军,他无儿无女,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这个“马背上的托儿所”。战士们亲切地称呼他 “老罗叔”,小朋友们亲切地喊他“罗爷爷”。他是托儿所的主心骨。在一次与敌人的对战中,他身负重伤。但是,他只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恰逢八月十五,罗爷爷带伤给孩子们打月饼吃,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为罗爷爷献上了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通过《爷爷为我打月饼》的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依托音乐本身所处的情境,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使音乐与学生之间产生联系,通过巧妙的方式将其予以呈现之后,学生可以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对于教师在音乐课上策划的情境,学生或许并不熟悉,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并描绘音乐文化的意义,学生就能生成“走出去”的成果:对个体“自我”的洞见(包括音乐与其他方面),以及对自身与音乐文化关系的了解。音乐教学还需要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和音乐传统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功能,明白音乐表达的方式以及拥有让音乐延续的身份认同感。

猜你喜欢

性情月饼趣味
时间的性情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午睡的趣味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