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的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
——以南京市仙林街道为例
2023-09-13杜沛根
杜沛根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 472511)
引 言
网格化管理是在综合考虑组织、人口、事务、地理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依照特定的标准把城市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并通过利用网格,优化整合社会力量、推动共享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精细化服务管理的新型社会管理方式。在当前的基层治理过程中,网格化管理方式与传统的街居制相结合,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
一、仙林街道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概况
仙林街道成立于2004 年9 月,占地面积为31.74 平方千米,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拥有高档商品房小区、大学高校、拆迁安置房小区、商业街区等多样社会功能的综合性区域。下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0 个、商品房小区39 个、商业中心和综合体9 个、驻街单位1 786 个,还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 所高校。2021 年末,户籍人口为74 272 人,常住人口超过20 万人,其中高校师生约为16 万人。
从2010 年6 月开始,仙林街道推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民生、治安、公共管理等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起“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10 年到2019 年,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2 万多件,不仅实现了各层级“零上访”,也极大提高了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荣获了中共中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优秀成果奖”等16 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仙林街道探索网格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细分网格,划分责任区。仙林街道创新了网格化机制,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建立起扁平化的“街道—网格”二元服务管理模式。仙林街道以辖区为基础,建立起三级网格,以社区为单位将辖区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以街道、小区为基本单位,依据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区域的大小等因素划分156 个二级网格;以驻区单位、独立楼栋等为基本单元划分1 786 个精细具体的三级网格,将辖区内的大大小小组成部分都纳入了网格之中,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使每个网格中发生的问题,都能及时向上反馈,从单元上缩小了街道的治理。同时,采用沉底到边的组织管理方式,通过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健全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上下、前后、内外”三个维度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实现了高效的主动服务和民众满意的源头治理。
二是整合行政资源,突出党建引领。为建立起系统的社会协同治理格局,增强街道的统筹治理功能,仙林街道将机构职能重构,推进科室、网格二合一。对街道原有的20 多个内设科室职能进行分类整合,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中心,依据经济发展、基层党建、群众工作、城建城管等基层管理职能的要求,建立起10 个功能性的服务办公室。并将功能办公室与一级网格的对接,实现科室功能、社区职能依托网格平台合二为一,与原来社区党组织共同分担、精诚合作、协同治理,共同承担网格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仙林街道通过建立“1+3+N”基层党组织架构,即1 个党委(党支部)+3 个支部[服务办公室行政支部、社区居民支部、综合(两新)支部]+N 个党小组的架构模式,将党组织设置嵌入网格,推动党组织设置与网格单元相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
三是植入“云管理”,整合信息系统。仙林街道在网格化管理中植入了计算机领域的“云管理”三级网格模式,将组织架构、高位协调处理系统、信息共享与即时服务整合形成了云处理的新型系统模式,使得每个基层网格都承担起“触手”和“处理器”的功能,为公共资源的综合协调、科学调度和组织分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工作效能,仙林街道建立了“1+10+N”信息模式,即1 个指挥中心、10 个基层“网视通”终端端口与若干个民意收集中心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连接社情服务,方便了群众反映情况、提出诉求、获得解决、得到回复,拓宽了社区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实现了管理环节精细化和管理流程高效化。
二、仙林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仙林街道虽然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各类基层组织资源,组建起高效的管理服务团队,但是依然存在“网格”定位模糊、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强化、网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一)“网格”定位模糊
从原则上讲,网格单元不仅是公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和载体,基本功能应定位于便于政府和群众交流和沟通及实现群众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在人员构成上应该以自治力量为主、行政力量为辅。但是,仙林街道网格设计者没有跳出固化的思维方式,设立的“1+3+N”基层党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形式,虽然吸纳了部分民间优秀人才和组织人员的加入,但主要成员大都来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并且由于没有明确政府与公众在网格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网格成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延伸,成为建立在街道和社区之下的更小的行政执行单元,导致政府过度参与社会生活,不仅增加了管理的层级和成本,也压缩了基层的自治空间,影响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强化
伴随社会公共事务总量的增加,通过网格平台处理的社会事务也越来越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已逐渐成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任务。然而,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网格化管理仍然被视为一种社会化的控制手段,仙林街道依然是围绕管控、维稳展开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更多的是将深入基层与群众沟通交流视为维护基层稳定、收集社情民意及加强社会控制的手段。此外,在具体工作中,很多具有体制内身份的管理人员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依旧停留在“秩序维护”和“管理”的层面,导致出现管理越位、服务失位的现象,使得网格化管理的服务效果十分有限,居民的真正需求常常容易被忽略。
(三)网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
由于网格员通常要双向承担来自各级网格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延展了部分公权力,使其在身份的自我认定上更倾向于社区工作者。但由于在法律层面缺乏对基层网格管理员定义的明确,使其并不具备适配的地位和待遇,制约了其角色认同和社会对其的身份认同。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居民的不支持、不配合,导致网格员贯彻网格化管理价值目标的能动性薄弱,预期效果难以实现,使其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较低,影响了网格员队伍的稳定性。还有一些网格管理人员对于网格员工作的前景并不看好,部分网格员将其作为兼职,还有部分网格员将其视为过渡性工作,在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后就会离职,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网格员队伍面临可持续性危机,影响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
三、仙林街道“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进行完善,以提升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一)完善制度设计,构建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
网格化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从制度的整体性和调适性出发,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为网格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一是要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要优化整合职能部门的资源,理顺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将涉及基层管理的各项职能进行协同整合,实现条块有机结合、协同运作、合作服务,进而构建起政府主导、主管职能部门统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机制,使政府的条条块块和网格之间能够精准结合,从而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是要完善多元协同参与机制。要以网格化信息平台为载体,鼓励和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个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价值认同、良性互动和信息共享,形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要坚持以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为中心,优化和完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科学设置监督考核内容,加大体现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的事项占比,确保监督考核评价的真实准确。通过推动定期考核和日常动态考核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定期对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的信息管理、问题处置、服务提供等工作实效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发挥监督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网格人员全面履职、切实把工作做实、做到位,推动网格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不仅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也需要把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重点,提供满足群众利益和服务需求的柔性治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突出为民、利民、惠民的目的,突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和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切实转变职能。二是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优化管理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在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便民生活、教育事业等方面提供更加符合人民需求且更为高效、精准、优质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把零散的社会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资源有效利用与服务共享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利用网格化管理的高效性和无缝覆盖的优势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充分调动各个参与治理工作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强人才队伍是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的内容日益增多,难度日益加大,需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作为支撑。
一是要完善网格员招录机制。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网格员,选拔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觉悟高的人才加入网格服务管理队伍,为建立高素质、业务精湛、熟悉网格情况的网格员队伍奠定基础。
二是要完善网格员管理制度。要完善网格员管理办法,明确网格管理员的身份、定位、权限和职责,并对网格员的考核制度、薪资制度和晋升制度进行完善,确保网格员能明确任务、踏实做事。
三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要建立长效化、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强化网格员的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分类培训,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实施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网格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是要完善专兼职网格员合作互补的工作机制。将环卫人员、大学生村官、片区警辅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人员纳入网格中,为网格管理人员提供辅助性工作,充实基层网格单元的管理服务力量,以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