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研究

2023-09-13

活力 2023年8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院校

崔 楠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 221004)

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对于引领广大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是对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好“四史”是高职院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从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所具有的实际价值、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具体的育人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他们进行“四史”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学生学“四史”,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思“四史”,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四史”,有利于扛起民族复兴使命;悟“四史”,有利于解决当下的思想困惑。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要力争做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接班人和圆梦人。

(一)学“四史”,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想让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让其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其在中国发展和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提升,它始终和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坚守的理想信念紧密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普及,正表明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实质性的传承和发展。

学“四史”,让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砥砺奋进、开创未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在青年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命脉,有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更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引发共鸣。

(二)思“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论处于何时,爱国精神始终都是我们要坚守的信仰。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四史”知识,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其所肩负的使命感也会油然而生。了解无数共产党人坚守换来的和平盛世和岁月静好,有助于青年学生筑牢爱国主义情怀,并将爱国主义精神化作报效祖国的动力。

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在重温革命先辈伟大事迹的同时,也能认真思考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什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如何将个人能力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有机结合,如何让自己在学习知识中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更好地世代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日常生活、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青年学生唯有脚踏实地、不负韶华,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三)践“四史”,肩负民族复兴使命

百年党史,七十余年新中国史和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史始终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主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句句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青年人的铿锵誓言表明了他们的自豪和使命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和时代使命。在抗日年代里,无数有理想的青年人扛起了解救中华民族的重担;在改革开放中,无数青年学子挑起了建设新中国的担子;在新时代,同样需要广大青年肩负起强国圆梦的使命。

学“四史”,践行动,广大青年学子只有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使命意识,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力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悟“四史”,解决实际思想困惑

大多数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都在18 周岁及以上,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主独立性,但是辨别能力还有所欠缺。当个别大学生面对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等错误的思想或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错误思潮时,因辨别能力不足,不能够果敢亮剑,有时会被带偏。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四史”教育,不仅仅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工作,对培养有较高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有着重要意义。

学“四史”重在悟思想。培养学生看事情和做事情要客观、全面,善于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力抵制错误思想带来的影响,真正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青年学生只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实践力量,并能够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解决思想困惑,指导学习和工作,方可成长成才。

二、“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史”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却在实际的推进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学生、教师和高职院校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学生层面

从主观层面讲,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认为“四史”教育并不重要,对自身影响不大,既不影响学分,也不影响就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就很少了解这方面内容,因而学习兴趣并不高,积极性欠缺,导致部分学生“四史”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加之学生把较多时间花费在专业课学习和网络上,相对来说,学习“四史”知识的时间非常少。还有部分学生因本身的学习能力不足、理解力欠缺,即使花了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也会存在理解和认识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从客观层面讲,“四史”中部分内容发生的时间久远,学生对于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解不全面,了解得不够系统、透彻,对“四史”的学习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和实际进行联系和结合,反而更像是纯粹的学习历史知识,得不到真正的运用。这种种因素也就导致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依法管水科技兴水能力不断提升。七大流域综合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编制完成。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综合执法稳步推进。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出台《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启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考核制度,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水利稽察工作力度显著加大。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先进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文和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教师层面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力军,而思政教师却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中担任思政课教师的不仅是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还有部分辅导员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而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导致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较为空洞,教学案例过时,讲解的简单浅显,表达不清晰,也会直接导致“四史”教育结果被“打折扣”。部分思政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这也影响了“四史”教育的成效。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如果思政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势必会给学生思想带来误区。

(三)高职院校层面

近几年,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独立的“四史”课程。学生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本身与“四史”知识融合的较少。除了思政课程,获得“四史”知识的方式还有相关的专题讲座和辅导员在日常事务中的思想传输等,但其内容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较为零散,且彼此间不能够融会贯通,这样就会导致学习内容片面化和效果浅表化。加之学校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少,只是进行单一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得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四史”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所带来的成就。

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因不重视思想政治课,导致该学科地位不高、思政教师上进心不足等。思政教师如果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接受最新的理念不够,也同样影响教学成效。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育人的具体实践路径

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使青年学生能够认清过去,把握当下,开创未来。学校是大学生接受“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大将“四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力度,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举措,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主要通过以下具体路径实现“四史”融入思政教育育人。

(一)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补充“四史”教育历史内容

《红岩》《伟大的长征》《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保卫延安》等经典的红色著作歌颂中国共产党,宣扬共产主义理想,记录了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和牺牲的革命英雄,阅读红色经典,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有显著影响。高职院校在寒暑假作业中,高度重视并鼓励学生在假期“充电”,通过精读红色经典、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读红色经典,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正能量,也能激发他们对于学习“四史”知识的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阅读红色经典,学习红色经典,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想将书本上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加深个人感悟,就要结合实际走访、实地调研,组织开展系列重走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大学生通过去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根据地等,也能够加深他们对红色基因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四史”知识,有助于青年学生从中汲取追梦的勇气和力量。

(二)通过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四史”教育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目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

(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建设“四史”教育有效路径

“四史”学习决不能只是空话,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解释客观历史抽象原理,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学生、解决其实际困难的务实行动。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境。用学会的“四史”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最关心、最迫切的困难等。年级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会略有区别,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大三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还有常见的信仰缺失问题等。如面对部分学生没有理想目标、信仰缺失问题,高职院校应大力建设干净的校园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传授给他们,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四史”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有效结合在一起,不断用努力拼搏去追梦圆梦。

组织“四史”知识竞赛、相关图片展,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防诈骗的意识和本领。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实际遇到的困难并尽力帮扶。开展全员导师谈心谈话,在过程中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共寻人生意义。

(四)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拓宽“四史”教育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青年人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向导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来提升校园文化的“软实力”,致力打造“品牌”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班团组织、社团阵地、学生会组织,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利用教室、图书馆、宿舍和校园围墙等地,增设宣传栏,制作建党100 周年主题文化墙,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绘画展,使“四史”知识分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这一砖一墙都承载着铸魂育人功能,给校园营造“四史”教育浓厚氛围。开展党员讲座,党建领航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也可以组织参观红色纪念馆,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的活动,如组织开展“寻红色遗址,述革命故事”“致青春,绘初心,党史故事我来讲”“重走长征路”“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强化活动效果,可利用官微、官网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育人成效。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四史”教育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为使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让“四史”教育实现从校园向社会、从课堂到课外的拓展,青年学子应充分利用假期,发挥专业优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积极投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和社会服务尽一份青年力量。

部分学生会利用所学,在寒暑假到社区、下乡村,参加体验教学,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在践行奉献中实现其社会价值,在服务志愿工作中彰显爱的力量。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在各类社会实践中磨砺本领,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真真正正在实践中体验“四史”的价值,感悟其内涵,对于培养祖国合格的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通过提高辅导员能力,提升“四史”教育价值引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一线人员,他们会经常“下沉”到学生中去,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状况等也是比较了解的。对于部分自制力不高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对其成长及观念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要想把“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并能取得实效性,首先辅导员自己要有鲜明的政治站位,才能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拥有更多知识储备,才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格,只有其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武装足够高,才能更好地将“四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最后,在日常事务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传授“四史”知识。辅导员应该做“四史”学习的研究者和积极的传播者,走在学生的前列,做学生学习”四史”的榜样,积极引导大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能够内化于心,化外为教育引导学生,当然最好的状态是和学生同学习、共进步。

作为一名辅导员教师,使命光荣,在对“四史”的学习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定位、走向,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学史、懂史、信史,才能更好地做到言传身教,只有用史、讲史、传史,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除以上具体实践路径外,还要特别从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上着重下功夫。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大力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重视并加强“四史”师资力量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并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课骨干教师队伍。在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开设独立的“四史”课程,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思政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端正教学态度,丰富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也要提高与学生的互动能力,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以有效合理的引导,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感悟“四史”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四史”教育是其精神食粮,是思政教育最好的教科书。要想把“四史”知识学实学好学细,其本人要明确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有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投身到学习中去,学通、弄懂、吃透知识本身及其延伸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悟“四史”,加深对“四史”理解。只有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合力、多管齐下,才能让“四史”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中,以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成效。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其解决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困难,将“四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期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青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通过“四史”学习,了解国情和党情,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奋斗,肩负起强国圆梦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