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如何通过财务战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
2023-09-13潘楠
潘楠
(北京顺义市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一、引言
国有企业经营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与多样性,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分析国企财务风险的特点和产生原因,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发挥财务战略在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方面的价值。
二、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经营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战略风险及其特征
从理论角度来看,财务战略风险指的是在国有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与落实中出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有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必须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和内部管理工作入手,打破传统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桎梏,构建全新的战略经营管理体系[1]。此外,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企业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战略风险,影响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降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效率。从整体角度来看,财务战略风险不仅具备一般经营风险的特点,还表现出显著的独特风险特性,如风险产生多样性、管理方式复杂性以及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第一,造成财务战略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周期因素,内部因素则包括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内部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因素。
第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较为复杂,相较于国有企业面临的一般性财务风险,如利率风险和资金风险等,战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难度更高,复杂性更大。因此,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各类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编制可行性强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计划。
第三,财务战略风险危害性极强,整改难度极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战略风险一般涉及经济活动与财务工作之间的联系,如果未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势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国有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后期整改难度 极大[2]。
(二)财务战略管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十分复杂,财务管理工作也必然受到影响,必须大力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板块,从国有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来看,财务战略管理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科学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优化国有企业现有的资源配置,在经济活动中融入战略思想,稳步实现战略目标,以此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三)国有企业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要对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全面考察内外部市场环境,在明确市场动态变化、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情况、经营收益情况的前提下,确立长效管理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发展目标,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效结合,应对各类风险,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在财务战略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加大财务战略管理力度,有利于转移财务工作重心,脱离以往只关注记账报账和财务核算等简单的工作模式,使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财务决策为准则,保障全面开展财务工作,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务战略管理表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关乎企业未来发展。国有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以从客观层面考虑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估和判断,将外部动态情况与国有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计划。在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的柔性管理中,首先要突出企业财务战略的主体、企业组织和效益提升,这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风险柔性管理的必要条件;要根据具体的经营内容,科学地调整组织结构,加快治理速度,以适应环境需要。战略主体要探索灵活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包括无边界、学习发展性等[3]。另外,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撑下,可以便捷获取企业的战略信息,参与企业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提升国企财务策略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确保其具有智能化处理能力,并深入研究国企的经营战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其决策作用,保证其执行效果,进一步完善国企的财务策略。
三、国有企业财务经营风险及其成因
为了规避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必须明确各类经营风险的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众多,常见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种。
(一)项目投资风险
国有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前,未做好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出现盲目投资现象,投资的项目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容易蒙受经济损失,从而产生投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
国有企业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项目资金,项目所需资金得不到及时供应,就会导致项目停摆。此外,单一的融资渠道容易让国有企业面临严重的筹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
产生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运营决策不准确,没有准确把控主客观因素,企业人员对市场情况不够了解,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运营风险,阻碍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从国有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没有及时控制和解决经营风险,势必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受阻。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要重点分析各类风险产生的原因,转变传统的国企财务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为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落实奠定 基础[4]。
结合前述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来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国有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不匹配,国有企业文化对财务战略目标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导致财务战略作用弱化。
第二,国有企业外部环境不理想,受到复杂市场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无法采取适配的财务战略手段,如缺乏战略管理体系,对岗位职能的划分不清,都会使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
第三,国有企业财务资源利用率较低,财务战略目标和实际发展情况不协调,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无法满足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阻碍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高效开展。企业资金短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致使财务资源实际价值缺失。
第四,与国有企业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相比,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许多企业都缺乏复合型人才,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培训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各类问题,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第五,国有企业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完善,无法促进各岗位、部门间的配合与制约,部分国企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监督和规范作用,无法保证财务战略执行效果。
四、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规避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1.合理配置财务资源
国有企业财务资源一般是指有助于做好国有企业组织调控工作、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资源。对国有企业来说,如果内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会阻碍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产生各类战略风险。基于此,为了科学地推进财务战略管理,要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充足与完备,做到最佳配置,保证财务资金统一,成为内部共有资源,充分利用财务资源,为国企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必须充分展现国企财务战略管理在内部的主导位置,优化战略管理结构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国企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管理中,要结合具体内容,保证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国有企业战略主体要主动探寻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其特征包括学习发展性、无边界性等[5]。此外,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有助于掌握清晰的财务战略信息,确保财务人员全身心投入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此外,国有企业要优化和完善财务战略信息系统,保障系统充分发挥智能化信息处理功能,探究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出现的各类情况,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体现决策功能与透明化功能,彰显国有企业财务战略实际落实情况。
(二)以价值为基础实施财务战略,减少经营风险带来的影响
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中,为了规避各类经营风险,要重视以价值作为国有企业基础财务战略实施方向,减少各类经营风险给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制定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为了规避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要制定以价值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衡量标准,通过国有企业价值衡量业务运营情况,设定业绩衡量指标要涉及财务和非财务两种指标。财务业绩指标一般包含国有企业的资金收益情况、净市值、国企股票价值以及精益利益价值等。非财务业绩指标包括国有企业市场占有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产品创新等。通过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建立与价值管理战略目标相统一的衡量体系,可以系统衡量国有企业过往业绩。因此,国有企业积极制定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少国企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产生的影响。
2.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的长期目标一般包括利润层面的目标、股东财务层面的目标以及盈余层面的目标。无论是哪个层面的财务战略目标,都要尽最大努力实现。从利润层面的目标来说,并未全方位思考利润获取时间,也未体现利润和投资成本以及风险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从盈余层面的目标来说,并未将盈余获取时间和盈余获取阶段各类分析纳入考虑范围,只有股东财务层面的目标才会考虑这些因素。此外,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看作一种价值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可以看作系统化的管理手段,无法有效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国有企业内部贯彻价值理念,实现国有企业投资的高收益,全面落实国有企业财务价值和股东财务共赢发展目标。因此,从国有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开展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价值管理的重要意义,构建科学的国企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尽可能规避各类经营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当提升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度,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领导层不仅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还要具备一定的资产管理知识,及时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督促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全流程提出严格要求,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人员在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摒弃经验性的粗犷管理模式。同时,领导层应当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开展工作交流,并鼓励其通过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要重点处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先操作、后补手续或者不补手续的违规现象。通过绩效奖励的方式激发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多管齐下,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严格遵循相关法规政策,履行相应的程序。另外,还要严格控制出租、出借时间,针对超期情况,如果符合续期条件,可以走特定程序后再出租、出借,如果不符合续期条件,则要采取一定措施及时收回国有资产;针对价格不合理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资产公允价格来适时上调资产出租、出借价格,并基于收支两条线,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避免出现账外账现象。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重视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工作,在开展国有资产投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综合评估对外投资项目,可以选择实地调查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依据,使对外投资决策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三)实施不同时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规避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以提高财务管理的适配度,规避各个阶段面临的不同经营风险。
1.实施初创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在初创期,大部分企业都采用集中化管理战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在初创期,企业通常都倾向于保证企业生存和经验积累,处在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少,经营业务活动面临诸多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在选择风险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都不愿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战略风险,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推动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从国有企业投资角度来看,统一运用国有企业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国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步发展。从国有企业资金筹措战略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一般采用内部融资法,适当融入外部融资,尽量避免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规避初创期的财务风险。从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角度来看,采用剩余股利的方式,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在选择战略时,要避免国企承受过大的财务战略风险,要开辟出一个市场,推动国企发展。从投资层面来分析,国有企业统一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深层次研究相关技术,增强自身核心实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筹措战略层面来分析,通常是以内部融资方式为主,以外部融资方式为辅,以防出现巨大的负债,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从收益分配层面来分析,采用剩余股利措施,为国企的经营发展注入活力,实现发展目标。
2.实施成长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步入成长期,最常遇到的经营风险就是投资风险,这也是阻碍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投资陷阱,难以抓住发展机遇,无法集中全部力量促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处于成长期的国有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但是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在技术研发以及资金投入上缺少完备的固定资产的支撑。从国有企业成长期来看,想要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采取科学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风险。
从具体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手段来看,国有企业在投资工作中要以符合企业资产规模和扩张需要为基础,积极开展规模性投资,保证国有企业的每一笔投资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从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现金流价值,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此外,企业还要采用科学的投资手段,一般可以选择涵盖购并与外延投资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战略风险管理效果。国有企业在筹措战略时,要积极转变内部融资模式,通过负债融资与内部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分析国有企业内部负债比例,完善企业资本结构。从国有企业内部利益分配角度来说,企业要合理运用发放低股利的平稳增长鼓励策略,达到理想的内部利益分配效果,尽最大努力规避经营风险。
3.实施成熟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进入成熟期的国有企业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实现平稳经营发展,逐渐建立买方市场。但处在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摆脱成熟期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必须积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将发展重心放在国有企业创新研发领域,积极开辟全新的产品体系,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确保国有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仍具有市场激进性,为规避经营风险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五、结语
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这对规避企业传统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具有关键作用。国有企业必须重视运用科学的战略管理措施,分析在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风险,明确各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风险规避策略,提高财务战略管理水平,满足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