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野下企业审计管理创新探析

2023-09-13曹立新

经营者 2023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信息化信息技术

曹立新

(浙江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2000)

审计工作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完成审计任务,就会对企业发展计划的实施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审计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调整审计管理方式,由此提高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企业应该明确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清楚审计管理要点,创新管理方法,为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一、信息化视野下企业审计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在运营期间,企业没有及时将信息技术引入财务审计中。当下,由于工作数据暴涨,审计人员如果没有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财务数据,将会在工作审核期间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难以保证审计阶段不会出现数据处理错误的情况。随着审计工作任务量的增加,必须调整审计方式,借助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当下我国很多企业使用的财务核算系统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求,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工作数据。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更新速度迟缓,无法在新系统出现后快速更换。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没有根据工作需要推进培训活动。在职审计人员工作一段时间便出现懈怠的情况,没有基于财务领域发展近况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对现代化审计方法的掌握不足,不能利用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处理财务数据。当下,财务人员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工作任务,专业基础薄弱,无法合理应用软件完成审计工作。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迟缓,没有及时使用最新的信息化软件推进审计工作,由此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审计工作仍然采用软件与人员相互配合的方式,不能发挥设备在工作处理方面的价值,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1]。

(二)审计计划管理存在问题

审计计划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依据,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执行效果。基于过往企业在审计管理方面的表现,发现审计计划制订时便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基于审计工作任务繁重的现状,要求审计部门快速应用专业数据软件。受制于工具,审计管理无法按照要求进行,不能快速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无法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当下由于管理工具较少,不能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性。部分企业使用数据软件,但是软件应用更新迟缓,容易出现重复审计、存在审计盲区等问题。

第二,从事审计计划管理的工作者,必须清楚工作任务与自身承担的职责。然而,很多企业在财务部门人员设置方面,没有基于审计计划管理需求,安排足够多的人手,由于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无法按照规划完成管理任务。企业没有落实考核与监督任务,不能按照要求全程动态管控审计计划。

(三)业务组织没有发挥作用

信息化时代,数据海量增加,对企业审计部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审计工作发生的转变,充分发挥审计业务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发展速度。然而,审计业务组织部门没有根据审计工作需求,转变管理方法,仍然依托过往的管理模式,使审计工作受到部分因素影响,无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2]。

审计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准则调整,由此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然而,当前审计业务组织部门没有关注国家政策,不能及时根据新出台的政策调整管理方式,对审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关注度不高,不能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在业务处置方面,由于管理方式滞后,工作效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不能有效管理审计业务。

(四)信息化存在审计的风险

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快速传递信息,有利于各部门快速获取工作数据,也使审计人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工作所需的数据。在信息共享、数据交流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可以高速进行。然而,相关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在应用审计数据库期间,如果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可能出现数据遗失的情况,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基于网络会计模式分析企业审计工作,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受外部威胁,自身数据在使用中可能出现被盗或被篡改的情况。会计资料的准确度、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旦数据遗失,就会影响到企业对活动的控制,从而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基于审计工作需求分析,当前审计内部控制采用的方法并不合理。以人为控制作为数据管理主体,但人类控制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计算机操作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因此,需要快速淘汰以人为主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应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需求,依托内控软件加以检测。但是当下很多企业受制于技术,无法通过计算机监控软件掌握企业内部环境状况,不能快速锁定并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后,对信息化应用缺乏正确的理解,盲目地推进审计管理工作,无法快速找到合适的管理方式。在此种情况下,审计管理不能做好数据安全控制工作,会影响企业的发展[3]。

二、信息化视野下企业审计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企业需要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企业审计部门人员需要清楚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审计手段,清楚审计要点,加大审计阶段对工作成本的调控力度。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审计中的作用,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选择有效途径控制成本,顺利推进审计工作。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与工作执行方面的价值,企业必须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审计中应用信息化软件,并关注软件在实务中的情况。企业应逐步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利用软件功能为审计人员服务。

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应该意识到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对自身财务工作开展的意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应该清楚自身在审计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企业应在审计软件中增设审计联网功能。在审计联网后,整理工作案例,分析工作要点并调整活动方式,降低审计工作整体成本。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审计工作中,依托程序按照流程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程序操作就可以完成审计任务。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程度。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先进技术与最新的软件,处理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高效进行提供技术支持。在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期间,企业应该同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技术和处理工作的能力。审计工作内容较多,在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后,审计工作者需要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强化软件操作能力,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推进审计工作。在审计信息化建设阶段,企业需要设置审计岗位的工作指标,依托指标选拔人才并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指标加以管控,发现审计管理人员在业务方面存在的短板,调整培训方案,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定期培训的过程中,让审计人员形成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按照企业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完成任务。

(二)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企业需要清楚自身在审计方面的需求,为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应该增强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而高效推进审计工作。资源配置已成为企业快速完成审计任务的有效手段,企业需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在日常业务活动运行中同步推进审计资源库建设。企业应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清楚自身发展方向的改变,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方向推进审计工作。数据收集是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整理审计数据,分析相关数据,审计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管理者掌握内部运行情况与作出活动决策提供依据,对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有较大作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时,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整审计机构结构,优化人员架构,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与任务,确保审计工作良性开展。在审计活动进行时,审计人员需要按照任务要求,调整技术方式,更好地依靠网络平台完成审计任务。

(三)创新审计业务管理模式

企业需要根据审计工作诉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存储审计工作数据。企业过往并没有根据自身需求构建可以存储大量数据的数据库,这使审计人员难以高效处理工作信息。当下企业需要学习先进单位在审计管理方面的做法,建立审计管理数据库,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确保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数据库内应该包含审计结果及审计对象的具体信息,便于审计人员处理数据,满足审计工作需求。审计部门应该围绕工作要求,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了解审计活动可能持续的时间,结合多方面情况确定审计工作要点。审计工作内容较多,在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后,通过信息系统快速确定审计在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明确各环节管理标准。各类审计工作均应在标准规范下进行,合理应用资源,为审计工作服务。在日常运行期间,企业需要对内部活动进行评估,从而快速发现工作存在的不足并调整,保证审计活动可以高效进行,为企业业务活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企业通过创新审计管理模式,依托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方法,借助审计数据库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助力。在审计管理阶段,企业需要通过动态化管控模式,分析各类活动的开展情况,以更好完成审计管理任务。在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人员可选择实时监督与控制的方式,掌握工作数据,快速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便于审计人员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灵活转变管控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自身职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达到质量要求。

(四)提高审计风险应对能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自身审计工作的帮助,还需要在审计信息化建设阶段,发现信息技术带来的隐患,调整管控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在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规避技术风险。企业在审计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为审计人员开展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然而,信息技术应用也存在数据被窃取的隐患,审计工作者需要清楚信息技术应用在审计领域存在的危险,不断拓宽应用渠道,依托合理方法加以控制,为企业可靠、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审计人员需要清楚自身在审计方面承担的职责,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强化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意识,确保审计任务全面落实。审计工作者需要清楚当下审计阶段存在的风险,灵活选择方法控制风险源。审计人员需要整合会计信息,在信息运行阶段设置防火墙,或者配合其他安全保障手段,增强信息在传输阶段的安全性。审计人员应该基于审计需求,调整操作流程,规范审计操作行为,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落实工作任务,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活动的各环节均存在风险,为了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在数据库使用期间严格按照流程推进审计工作。企业使用网络审计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该模式为企业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但是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特征,数据在共享阶段存在被窃取或修改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在数据库应用环节,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的主流方式给审计与其他工作的开展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为保证审计管理良性开展,需要根据审计需求调整审计管理方法。企业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实施主体,需要明确审计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等,在创新审计管理方法的同时,形成风险管控意识,合理使用管理方法,完成审计任务并规避该环节的风险。

三、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必须清楚自身在运营方面承担的压力,推进内部改革、创新审计管理模式,由此提高自身财务管控能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更好地为企业各类运营活动服务。企业领导应该基于企业发展情况,编制管理方案,更新审计管理思想,基于信息技术制订科学的管控方案,为审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资源保障,确保审计管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信息化信息技术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