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效果

2023-09-12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锦星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152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灰斑丙环唑喇叭口

●陈 军(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锦星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毕节 551523)

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霉斑病、尾包叶斑病,是由玉蜀藜黍尾孢子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病害[1]。除玉米外,病原还可侵染香茅、高粱、须芒草等禾本科植物。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发病早、传播及蔓延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已成为玉米生产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2]。玉米灰斑病病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可见针尖状褪绿的黄色小斑点,7 d 后发展为长1~6 cm、宽0.2~0.4 cm 的长距形病斑,病斑中央部位为灰色,边缘可见褐色坏死线,叶片正面及反面均可以看到灰色霉层,尤以叶片背面霉层较多[3]。玉米灰斑病病原主要通过子座或者菌丝体的形态随病残体越冬,在第二年成为侵染源。

黔西市是贵州地区典型的农业县级市,玉米在当地广泛种植,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已上升为当地玉米的主要病害,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有效控制黔西市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确保玉米生产安全,对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筛选适宜的玉米灰斑病防治药剂,以期为当地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黔西市,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9℃,年平均日照时长为1348.9 h,年平均无霜期为264 d,年平均降水量为1005 mm。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玉米品种为“保玉7 号”(感灰斑病品种);试验用43%戊唑醇悬浮剂由德国拜尔公司提供;试验用40%丙环唑微乳剂由上海农药厂提供;试验用25%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农药厂提供;试验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由德国拜尔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1 个对照处理(CK)和4 个试验处理,4 个试验处理具体设计,见表1。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按照剂量取上述药剂,加入750 kg 清水后均匀喷施于田间,10 d 后按照相同施药剂量及水量再次喷施一次,CK 两次均喷施750 kg 清水。各个处理分别重复3 次,共设置15个试验小区,各试验小区面积均为33.6 m2。在各试验小区内,分别栽植玉米192 株。在播种前,于田间施入450 kg/hm2复合肥作为种肥,并施入15 000 kg/hm2优质农家肥盖塘,在播种结束后浇透水并盖膜。在玉米5 叶期及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施入300 kg/hm2尿素及600 kg/hm2尿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施入任何其他药剂。

表1 各试验处理具体设计

1.4 药效调查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也就是2020年7 月3 日调查药前病情,于7 月4 日施药。分别在施药后10 d、施药后20 d、收获前7 d 调查各个试验小区病情(在各个试验小区内采取5 点取样法分别调查30 株植株)。在玉米成熟后,于各个试验小区内随机抽取5 株植株并进行室内考种。按照陈光华等[4]的方法对病情进行分级,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上式中,CK0表示CK 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CK 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各试验处理施药前的病情指数;PT1为各试验处理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xcel 软件及SPSS 软件对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的病情指数及防效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的病情指数及防效,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玉米灰斑病的病情指数及防效

由表2 可知,在第一次施药后10 d,各处理防效整体处于22.78%~41.51%,以T2 处理防效最高,T3 处理防效最低;在第二次施药后10 d,各处理防效明显提升,T2 处理、T1 处理、T3 处理、T4 处理防效分别为61.88%,59.67%,51.27%,49.88%;通过调查收获前7 d 病情可以看出,以T2 处理防效最高,分别比T1、T3、T4 处理高7.80%,14.53%,22.52%。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药剂处理玉米性状及产量

由表3 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穗粗、穗长、穗行、行粒、穗粒、出籽率、千粒重、产量等几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影响,而对玉米秃尖长无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在施药后玉米穗粗有所增加,明显大于CK;不同处理玉米穗长由高到底依次为T2 处理(19.33 cm)、T1 处理(18.82 cm)、T3 处 理(18.64 cm)、T4 处 理(18.42 cm)、CK(17.37 cm),其中T1、T3、T4 处理玉米穗长不存在显著差异;各药剂处理玉米穗行数明显高于CK,其中以T2 处理和T4 处理玉米穗行数较大(二者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1 处理和T3 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玉米行粒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T2 处理玉米行粒数最多,显著高于其余4 个处理(4 个处理玉米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在30.27~32.85 粒之间);不同处理玉米穗粒数变化趋势与穗长基本一致,以T2 处理最大(463.19 粒)、CK 最小(364.75 粒),其余几个处理玉米穗粒数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对玉米出籽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T2 处理玉米出籽率最高(52.78%),T1 处理和CK 玉米出籽率最低,分别为47.65%,46.24%,二者差异不显著,T3 处理和T4 处理居中;各药剂处理玉米千粒重明显高于CK,T2、T3、处理T4、T1 处理玉米千粒重分别比CK 高102.33,90.10,73.73,25.70 g;在施入药剂后,玉米产量明显提升,相较于CK,T2、T1、T3、T4 处理分别增产26.27%,20.70%,16.13%,10.95%。

3 讨论与结论

虽然玉米灰斑病在苗期也可能发生,但是在发病前期其病菌基数较低,同时玉米植株间湿度不高,病情较轻;通常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灰斑病开始大面积蔓延,尤其是在大喇叭口期,灰斑病日渐加重,因而本试验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本研究采用4 种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均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0%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效果最佳,在玉米收获前7 d 其防效可以达到73.66%,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同时采用40%丙环唑微乳剂时,玉米产量最高,比不施药处理增产26.27%,因此,40%丙环唑微乳剂可作为当地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药剂。

猜你喜欢

灰斑丙环唑喇叭口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的形成过程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GAAS80/580焊机工艺参数设置对U71Mn钢轨焊接质量的影响
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