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一体化小学课后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
2023-09-12徐梓林
徐梓林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后训练;学、练、赛、评;实施策略
1 “ 学、练、赛、评”一体化训练模式的构建思路
1.1 指导思想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实施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产生有利影响。学生不仅要具备体育爱好,而且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学校方面要组织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课后训练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能够掌握特定的体育技能。学校体育课后训练不能仅局限于课间操、跑步等训练形式,而是要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比赛,以“教会”“勤练”和“常训”等作为教学改革思路,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把“体育素养”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训练原则,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通过课后体育训练,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2 构建目标
首先,一体化训练模式的应用要改变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轻视训练的现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其次,一体化教学能辅助小学生完成课后体育训练,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调动其训练热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健康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课后训练,养成运动习惯,在训练期间收获快乐。最后,一体化训练模式的应用能辅助校园体育文化方面的建设,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校体育教改的深入落实。
1.3 构建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一体化训练要包含对学生体育和健康知识、运动习惯和能力以及运动情感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一体化训练要求之下,学校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围绕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行为、技能和品行发展需求,保证课程内容横纵方向一致,前后内容联系紧密,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其次,结构性原则。在训练体系构建阶段,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采用结构化设计,着重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或者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练、赛、评”的应用始终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通过体育训练,帮助其建立体育知识、技能认识的平台,将课外的体育训练活动和体育竞赛衔接起来,以训练内容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找到体育技能之间的联系,建立导向性的训练活动,解决以往体育教学“重教轻练”的问题。
最后,全员性原则。在课后体育训练过程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每周安排特定的体育训练或者比赛,保证训练内容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根据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规律,设置面向所有学生的体育比赛,保证比赛效果。以全员性原则为核心,建立课后训练体系,旨在检验学生体育學习成效,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迁移体育知识,将所学技能及时应用。比赛设计要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出发,根据比赛内容,组织学生参与。
1.4 训练特点
第一,应用一体化训练模式能够拓展体育课堂,突破教学的地点限制,将课外训练和课内教学相融合,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次数,延长训练时间。教师借助课外体育训练活动,妥善安排课内体育教学内容、练习内容以及比赛内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训练方法和运动技能。第二,一体化训练模式不仅训练内容多元化,而且训练内容层次鲜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针对课外训练活动、体育比赛等展开一体化设计,利用层层递进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专项技能和水平,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应用一体化训练模式,教师可以针对课后训练内容制定体育比赛体系,确保学生每周都能参与不同的体育比赛,用比赛驱动学生参与训练,培养其合作意识、拼搏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锻炼、享受快乐,由此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第四,一体化训练模式的评价体系全面、系统。教师依托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能力和体育健康等方面采取全面的评价,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 学、练、赛、评”一体化训练模式的实施策略
2.1 训练目标设置
第一,认知目标。教师通过课外体育训练活动,向学生传递健康知识,使其掌握健康知识、健身方法,在运动中能够预防运动损伤,掌握运动理论、技术要领、战术、比赛规则。第二,技能目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育运动战术实践能力有所提升,掌握基础体能练习的方法。第三,情感目标。通过课外体育训练,学生树立勇于拼搏的精神,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交际能力,在比赛中尊重对手。
2.2 训练内容设置
2.2.1 课堂学习为基础
以足球运动为例,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选择语言提示法,利用专业口令,提示学生寻找最佳触球时机,把握上步节奏,确保学生动作的连贯和协调。在技术动作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讲解示范法,通过口头讲解方式,辅助学生将触球部位锁定,完成动作示范、演练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了解踢球过程脚部各个位置和球之间的接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寻找接触点,教师可以借助足球比赛视频,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对于动作过程形成清晰的了解。还可利用直观教学法,将技术动作编成顺口溜。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契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还有助于其掌握足球技巧。
2.2.2 课后训练为关键
在课后训练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主练习的方式,通过练习助跑,探索最佳的触球时机,选择固定位置踢球射门。还可以利用合作练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人,其中一人踩球,另一人从斜线出发进行助跑,在跑步过程中完成踢球动作,经过反复练习、掌握技术要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利用集体练习的方式,跟随教师口令完成分解动作练习。在课后训练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将以上训练形式和足球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利用课后集体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知识,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内化所学内容。同时,小组训练的应用还能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熟悉度。课后练习建立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只有将学练结合,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足球动作和技巧,以学为指导,有章法地练习。
2.2.3 比赛为一体化训练的重点环节
小学体育课后训练应用一体化模式,要发挥“以赛促教”和“以赛代练”等功能。具体而言,比赛可以设置为个人赛或者小组赛。个人赛是以学生个体为核心,设计竞赛游戏活动,比如拨球、托球和盘球等,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对于脚部不同位置踢球的感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小组赛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课内所学“脚内侧踢球”这项技术动作练习射门,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射门数量多,即为获胜。基于课堂练习内容,教师组织课后比赛活动,能够提升学生课后训练效果,为学情诊断、教学反馈等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比赛还可以融合课堂竞赛,引入竞争机制,辅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巧。
2.2.4 评价为一体化训练的主线
在一体化训练模式应用下,可以利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应用形成性评价,依托学生课堂学习、课后练习、比赛活动等阶段参与情况,教师对学生脚部动作进行观察,从而判断其摆腿幅度、触球点正确与否。还可运用诊断性评价,在训练活动实施以前,了解学生内心需求,明确其身体素质,根据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喜爱程度和对足球技能的掌握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应用总结性评价,全方位考核学生对于脚内侧踢球基本功掌握情况,分析学生能否连贯运用动作,能否和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积极应对练习、比赛等环节遇到的挫折。不同评价方式的應用功能不同,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师结合学生训练情况和学习情况,给出评价意见,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纠正自身动作。诊断性评价主要作为训练前准备、训练之后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训练表现和测试结果,对于练习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课后训练活动科学合理。总结性评价通常应用在训练结束阶段,教师针对学生课后训练的表现和成绩,对于其优势、不足等进行全方位分析,解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训练存在的问题。
2.3 完善训练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训练模式应用下,教师要以疑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口头提示或者直观教学等方法,为学生设置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动态图,让学生思考“脚内侧接传球正确位置在哪”。还可借助电子白板、智能平板等设备,要求学生标出脚部发力位置。“练”是一体化教学应用的关键。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要延续课堂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同安排训练任务,因材施教,用练习检验教学效果。通过比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运动过程的状态和表现,分析学习、训练等阶段存在的问题,用比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有效地练习射门、运球过人和脚内侧传接球等技术动作,强化学习效果。评价环节要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将形成性、诊断性以及总结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
3 结语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选择“学、练、赛、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参与课后体育训练活动,能够为教师落实教学改革要求提供更多指导。在课后训练阶段,应用学、练、赛、评一体化训练方式,需要教师明确训练目标,合理选择训练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技能水平、学习内容等选择训练方式,使训练方案顺利实施,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