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象到抽象规律在造型基础领域实训方式探索

2023-09-12韩易明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素描对象绘画

□韩易明

当代设计仍然重视抽象概括能力,重视抽象元素的现代设计对当代有深刻影响。对于平面单色造型能力而言,是否掌握从具象写实写生到抽象创作以及抽象语言规律,对未来设计师能否游刃有余地选择适合的造型元素进行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有决定作用。对于“造型—平面”构成与设计素描领域的探索,需要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汲取灵感。

抽象概括能力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各大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阶段均要求学生通过三大构成或更丰富的造型课程来掌握这种能力。笔者在多年教学典型作业实训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具象写生能力,在面对抽象概括实训作业时感到困惑。这一方面是目前造型基础以及艺术审美素养培养课程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文理科学生都需要经历制造课程的培养过程,另一方面是具有绘画基础的学生从具象写实训练到抽象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理解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探索这种转变的认知规律与技法特征,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具象写生训练对设计造型基础——设计素描的意义

(一)人造形态写生实训与设计素描表现

具象写生如果重于写实与真实角度,可能会引导作画者发现更多细节,但也可能会引发作画者从单一角度进行表象的“抄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更多以一笔笔记录代替“抒写”其“生意”的过程,将会事倍功半。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完全依赖写生对象,则无法锻炼作画者的结构分析能力和抽象元素的概括能力,也许还会带来绘画的迷茫感。因此,设计好写生的命题,可以加强写生的目标感,有效引导写生认知发展。

针对人造形态写生实训,设计作业题目为《衬布下的结构》,重在从观察表象引导到洞察结构的角度。在实训过程中,将衬布作为观察对象,实则应当表现出衬布下结构的形态转折特征。从观察方法的角度分析,人们观察陌生景物的过程,是从表象到结构的转变,也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认知规律中,观察是从外向内,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因此,在设计这一命题之前,首先要考虑衬布的视觉功效在于设定一个整体表象。衬布就是这一整体表象的体现,其覆盖下的结构关系被简化,易于进行整体刻画。同时,衬布本身具有的肌理效果,可以引导观察者直接从肌理表象入手进行细节探索。

人造形态的外轮廓以直线为主,形态中的平面形状以规则形为主。训练人造形态的难度较简易,适用于课程初期。同时,构图时参考网格与骨骼线的技法,人造形态的外轮廓与结构较直观适用。基础技法训练的认知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规则到可变,从粗线条到细节的微妙关系。总体而言,人造形态训练对于引导正确的写生观察方式有重要价值。

对于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与设计素描方向”而言,具象写生的过程无论人造形态还是自然形态研究,都更加倾向设计素描的形式感。不同的是,人造形态部分的表现以直线与规则形为主,作品的整体形式接近于平面构成设计后的装饰画视觉感受。因此,这部分作业符合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相较于自然形态更有设计感。对写生对象的设计而言,除了衬布遮盖之外,如何选择适合作为写生对象的人造形态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视觉效果。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比较适合的写生对象主要是自行车及零件组合、雨伞及零件组合、画室一角等。一般而言,目前较易于准备的静物有雨伞骨架与雨伞组合,凳子组合与画架零件组合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资源具体情况设计。据不完全统计,此部分能够当堂完成四学时写生作业的比例一般为97%及以上,优秀作业比例一般为30%左右,这说明这一阶段的难度系数是可以适用于本科一年级的教学过程的。

(二)自然形态写生实训与设计素描表现

自然形态写生的过程建立在人造形态之上,通过规则形与直线关系,逐步转向不规则形与曲线关系。自然形态由于变化多样,富有生动的特征,因此特别适合锻炼观察能力及形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一般而言,对于自然形态的写生训练分为单个自然形态研究与复杂自然景观写生探索。单个形态的刻画有时可以参照植物学的绘图笔记完成,也可以通过单个形态,如叶子与瓜果的形态进行抽象思维训练与构成概括训练。这部分写生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展开相关主题的联想。例如,教师可以命题创作,考核学生的主题观察能力与即兴表现技法。从命题创作《物华天宝》《家乡秋韵》等与节气、自然生态相关的作业表现来看,能够从积累素材、探索个性到选择绘画材料与技法呈现等方面逐步推进,掌握适合的设计素描思维。

自然形态写生观察对非绘画专业学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例如,植物学与气象学等学科方向,也是一种素材积累的过程。对于设计学科而言,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也可以作为仿生学研究的素材依据。当然,对于其他更接近艺术品鉴的设计学科而言,自然形态的研究,更适合发现美与表现美的过程。

(三)具象写生与设计素描造型思维转变

对于平面设计的绘画与造型基础而言,除了要掌握具象写生写实能力与设计素描思维之外,能够进行纯粹抽象构成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依据具象写生过程的观察进行概括抽象是完成这种转变的关键。观察过程必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归整体的基本过程。设计素描不仅包括抽象的平面构成部分,更需要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使设计师对统一命题元素展开巧妙联想,或是通过写生对象的实体元素,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一般而言,许多设计素描作品最终含有局部的具象形态,但整体上不是生搬硬套,却呈现出符合主题内涵的生动创意与有机联系。

二、从具象写生过程到结构素描造型的关键实训设计

从具象的写生过程进行结构观察与转折线概括,用结构素描的笔法将观察对象的转折点与结构线强调出来,就是结构素描造型的关键训练,这一步可以理解为抽象创作的具象写生认知与素材分析。这些被概括出来的结构线,不是全部都需要保留,而是需要依据主题以及写生对象的结构关系,做出带有主次的虚实处理。其实,观察过程也包含在内,着重强调的结构线包括轮廓线与明暗交界部分的线条,交叉部分不要擦除。最终画面中保留的线条与点,都是最关键的抽象元素节奏转折点,这是抽象创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为了抽象创作而进行的具象写生实训过程中,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具象写生并不追求与写生对象保持完全一致

具象写生虽然是以具象对象为观察前提,也最终落实为可视且可辨识具象形态的作品形式,却不是追求表现与写生对象保持完全一致的效果。从美术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能够深入人心的具象写生作品,往往都不与写生对象完全一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几百张同一个角度的《圣·维克多山》,每一张都有不同的面貌。莫奈的草垛也是如此,每一张虽然都是类似的角度,却有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我们举出的这些例子,都是艺术家以具象为写生目标的作品,当然,他们的观察角度与笔法与古典画家已经有了不同。那么,对现代派画家而言,例如,毕加索与马蒂斯等的写生,他们的写生过程已经彻底不保持和对象相同了,甚至看到他们的成品,几乎与写生对象无法联系。这一点至少说明,在美术史上,具象写生的写实风格,在其转变到抽象写生的过程中,有很多阶段都是逐步加深了画家的思想,减弱了对写生对象的一致性追求。

(二)具象写生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则但不是完全客观的

具象写生的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证技法与效果能够实现。例如,在写生初期的构图与观察必须考虑整体,局部客观过程必须对比完成等。但这些规则只是保证写生的过程观察方式与表现技法更科学且易于掌握,并不能保证刻画过程保持完全客观。

后现代时代的绘画许多都可以由AI 人工智能实现,在观察人工智能的绘画效果时,我们能够发现其固定的程序规律以及几乎保持一致的画面风格。这对人类绘画的品鉴是非常重要的对比依据,能引导我们反过来思考自己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应当秉承的态度。最早绘画风格依据技术革命的变化而有变化是来自照相机技术的发明,但在长期与照相机的对弈过程中,人类发现了更深刻的艺术规律、更生动的艺术风格以及更长远的艺术价值。同样,对于当代设计而言,与后现代人工智能的博弈,也将引发更深刻的艺术与设计审美革新。但归根结底,无论技术与风格如何演变,写生过程与观察的探索是不能够被代替的一种创作态度,无论最终创作的形式是具象还是抽象,这一依据与绘画初心不会改变。

三、从结构研究到创意图形设计——设计素描到平面构成的转折

(一)小构图设计与构成关系

一般而言,对于构图的整体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平面构成的抽象规律。对于具象绘画的成品亦是如此,其蕴含的构图关系本身就是抽象的。只不过在观赏具象绘画的过程中,多数人不会注意其中的抽象元素。但是,对于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而言,构图本身就是一个训练阶段。为了更好地把握整体的构图关系,需要进行小构图设计。一幅作品的抽象写生过程需要对应至少20 张小构图素材。一张小构图的大小大约为5 厘米到7 厘米,速度为每张2~5 分钟,主要解决画面的轮廓与黑白灰调子问题。同一个写生对象,同一个角度尚且可以找出20 张以上不同的构图关系,这些构图关系中的线条形态与调子形态都不尽相同。由此可见,画面中的主观理解与抽象概括从构图观察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二)头脑风暴与发散式思维

从一个完整的具象写生对象开始进行创意联想与图形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头脑风暴训练的展开。一般而言,课程之前就可以先进行1~2 轮的预热训练。例如,写生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是百合花,可以将百合花的名词与图像先展示出来,提示每位学生给出一个不同的联想事物,最好与主题或造型特征相关。此时,也许会有形态相似的“喇叭”,或与主题题材特征相似的“纯净”等相关词语出现,将这些词语逐个标注在主要词语旁边,最终几乎每一个主词语都可以找到一整个黑板的想象词汇,这就是头脑风暴训练的预热阶段。接着就可以根据创作命题或者写生对象展开发散式思维的记录,作画者根据这些记录的想象词汇开始设计图形。

(三)创意图形与抽象构成

图形创意与抽象构成作业类似,但是有根本的不同,区别在于图形创意中是含有具象的图形的,这里的图形更多是生动的具象形态,有的是写实风格,有的是带有漫画风格的形态,但基本都是具象图形的一种整合。而抽象构成作品则基本都是无法看出任何具象形态的,纯粹是几何形态或者不规则的点线面与黑白灰的整合。从具象写生过程研究到抽象构成设计的过渡阶段,会经历创意图形及装饰画创作训练过程。这符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从表象到本质结构的观察与认知规律。

造型基础领域实训方式应当体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规律,依据观察与写生过程的基本顺序以及学习心理学基础规律,达成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具象写生训练对设计造型基础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结构素描的笔法基础,在从结构研究到创意图形设计时,寻找设计素描表现技法的突破,实现造型基础研究的深入与教学相长的深远价值。

猜你喜欢

素描对象绘画
神秘来电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凡·高的早期素描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