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3-09-12党维波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舞蹈物质

□张 蕊 党维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是这个民族在发展历史中集体创造的精神寄托和记忆符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创作并保留的,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精巧的艺术构想,在劳动与生活中逐渐摸索创造并掌握了一些精湛的技术、罕见的绝技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创作过程中认真恪守其行业规则和信仰禁忌。这些无形的精神因素是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与灵魂根脉,是无价之宝。

一、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保护与传承的核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并逐渐凝聚成了其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一些文化作品,不仅具备一定的历史存在感和认知感,还能在有力增强文化多元性的同时,提高人类的创造创新能力。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口传身授,这是一种古老的表现形式,包含行为以及非物质媒介的言语等;二是表演艺术等示范性教学;三是社会实践活动、民俗活动、典礼以及节庆仪式等;四是一些与自然界以及宇宙相关的传统学问和实践。

(二)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不脱离民族的、特别的生存生产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这恰恰是民族审美和民族个性的特殊展现。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技艺内容和形式,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同生活环境而产生的。其沿用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方式,通过不同媒介而得以世代绵延。在保存及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内容和形式是最为薄弱的一环。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是特定的民族、国家或特定区域内人类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以肢体语言表述、礼仪习俗活动等方式呈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人”的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包括一些活态的、动态的以及精神上的因素等。

(三)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核心——“传承人”

杰出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所在,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亦是如此,其主要指导方针便是以人为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针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这一特定传承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同时可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支持;要保护好传统舞蹈的民间艺人,其中包括业余老艺人以及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业余新艺人;要形成人才意识,在场所方面可以建立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传习所”等供广大群众学习交流,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相较于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可传承、可再生,只有通过传承主体的传承,也就是传承人“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世代相传,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演变。保护好传统舞蹈传承人,解决传承主体也就是传承人的问题,是传承的关键,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点。

二、利用法律保护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法律是一条构建和谐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规范的法律文件能发挥综合治理的功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定要保证科学性、准确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定准则,形成分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步框架。因此,需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生存状况,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进行抢救工作。

(二)合理利用法律保护原则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出台的第一部相关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正式的法律保护。在管理上将由中央的统一管理落实到地方,保护工作的效率将大幅提高。同时,地方法律也要紧跟并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合理利用法律法规对传承人进行科学化保护。

(三)构建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特殊,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多涉及民族文化及国家公共利益,我国采取的是公法为主和私法为辅的系统保护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要以保护为主,注意合理行使国家领导主权,履行自身管理职能,合理制定公法保护规章制度。我国是法制大国,各级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努力推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结合实践情况,建立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体系并履行相关义务,大力彰显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及努力。

(四)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优化措施

立法保护是对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根本。随着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法律法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依据和后援保障。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 年施行以来,有效解决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问题,明确将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这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期工作机制的形成及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也将更加科学和规范,最终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如何保护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立法保护是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史,是族群情感的集体化表述,由人们用身体语言来记录,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性表演活动,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和学术意义重大。民间舞蹈文化主要以身体动态保存并传承,随着历史变迁,喜欢和传承民间舞蹈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动作消失,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对传统舞蹈的传承保护问题亟待解决。鉴于这种情况,各级地方政府、社会民众和传承人都应对传统舞蹈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做出努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还不太完善的时候,我们可以建立传承人法律保障体制,通过法律保护来切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合法权益。

(二)经济支持是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繁重,如果当地财政收入水平、传承人保护经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需求无法匹配,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出现“有名无实”和无法得到及时保护等问题。尤其是当非物质文化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部分民众还受到温饱问题困扰的时候,如何吃饱饭、如何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才是首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最终将会因为现实困难而难以实现。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开展专门的、形式稳定的、传授内容多样的民众教育,再通过适当的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有效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民群众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由衷感受到它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及思想价值,其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将大大提高。学校教育是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建立多形态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化,可以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基地,向各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传授关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及优秀事迹,充分激发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思维,让他们在潜意识中树立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保护与传承后继有人。

(四)采取多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原则

除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之外,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在政府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领导小组,采取各级精确分工负责机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地方上,可以建立校地合作的传习模式,如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编排相关舞蹈,创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融入校园的常态化课程,传承人的传承空间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拓宽;社会民众也可以自发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设立固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所,用来搜寻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及时加以保护。

(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上,联合国亦高度重视成员国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国际相关会议,参考相关视频,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是如何保护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此获得更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知识。这样,我们在保护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可以针对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的优秀成功模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我们也可以和国外有关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企业进行资金或者技术上的合作,让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舞蹈,为其传承和保护提供多重保障。

(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存与展示

我国许多省、市、县均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种特色及功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特定主题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黑龙江省黑河市岭上人博物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博物馆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等基础设施的建立,相当于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地方政府规范化的管理范围之内,不仅有效展示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提供了物质载体和保障。当地无形的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些主题博物馆得到了集中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宣传,传承者的传承活动也有了稳定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活跃了起来。

(七)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对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资源分布情况、传承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现状等,还可以增强人民对本民族传统舞蹈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外界认可度。全面科学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弘扬及传播,同时可以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抢救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传统舞蹈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教育等价值,保护和传承传统舞蹈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利于促进全民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对青年一代的爱国教育及文化启蒙也有着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舞蹈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